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广播
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对外广播语种频道之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1949年6月20日开播,华语广播是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要对外广播语种频道之一。
发展历史
1949年5月1日开播,当时为沈阳新华广播电台。当时,东北一共有15座广播电台,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是总台,直属东北局宣传部领导,最初设在哈尔滨,沈阳解放后,改设沈阳。该台每天22:00至22:20为广州话节目。6月20日奉命停止日语、广州话节目。
1949年6月20日,开始每天播放1小时15分钟的节目,使用广州话、闽南话和潮州话播音,呼号变更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总部设在北平(现北京)。
1949年9月27日,呼号变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950年4月10日,开始对东南亚地区华侨广播的广州话、厦门话、潮州话、客家话节目正式开始播音。广州话节目于1958年8月1日、11月21日分别增加对北美洲和东南亚方向的广播。
1956年1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欧洲、非洲华侨广播的普通话节目,从这一天起兼顾向我驻欧、非使馆人员广播,播音方式有所不同,重要公报等采用记录速度。
1956年8月10日,对埃及的普通话广播(供使馆人员收听)正式开播。
1957年6月1日,对北美华侨的台山话广播开始播音(1959年9月停播)。
1959年5月18日,华侨部编辑粗枝大叶,造成严重错误。在21点整—21点30分的普通话对东南亚节目中,编辑刘文瑞排稿时将《赫鲁晓夫就停止核武器试验问题复信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一稿的第2页发错,用了《赫鲁晓夫在列宁和平奖金授奖仪式上谈到外长会议问题》稿的第2页,播音员未发现,播了出去;23点30分,对北美也照播出去。19日凌晨1点45分—2点15分对使馆节目的编辑所用的稿件没错,但播音员认为采用使用过的原稿比较方便省力,结果再次重复上述错误,直到2点整才被另外节目的编辑发现。另外,5月28日编辑谢甲武在对使馆节目中,因忘记洗掉录制在固定磁带上的节目,在开始曲后播出了一条5天前早已播过的消息《毛主席接见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造成严重差错。
1960年4月10日,对华侨广播部客家话近两年来严格执行播音工作规程,创造了从1958年6月27日以来的640天无播出差错的记录。在此期间共播出2570多次节目,1100多万字的文字稿。厦门话播音组连续几天进行提高录音效率的实验,创造了录音时间与播音时间1:1的最高记录。
1960年12月24日 1949年以来,根据莫斯科电台的要求,我国先后派去华语播音员21人,编辑2人。还有4名播音员在该台工作,其中1人在伯力,4人聘期为2年,有2人已工作满4年。
1963年1月16日,对印度华侨广播增加一次客家话节目和两次半小时普通话节目,共为2小时。
1964年10月13日,华侨部从1963年以来由于听众来信突然增加,出现了信件积压现象,为此,他们改进统一复信和资料卡片管理等工作,逐步消除了积压现象。具体措施是:(一)卡片工作设专人管理,从1964年9月恢复找卡片制度,每封信均按收信日期先后随拆信找卡片、随处理归档。新听众必须建立新卡片,老听众卡片随手摘录内容和处理结果;(二)逐步建立个人档案;(三)抓好油印地址条;(四)听众情况摘录汇报,每半月装订汇报1次,每月书面汇报1次,重要情况由专人整理随时汇报。
1965年6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有近一半语言组办有《常识问答》节目,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外听众。华侨部收到的听众来信中,回答问题的占60-70%,参加的听众逐年增加,现已发展到每月3000人,占来信的一半以上,自办问答节目后,1965年6月收到332封。
1976年5月24日,中央批准对东南亚华侨广播节目呼号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为“北京广播电台”。7月5日晨正式更名播出。到1983年4月26日,所有对华侨广播节目呼号均改为“北京广播电台”。另经中央批准,从7月5日起,对东南亚华侨节目一律改为《北京电台汉语节目》,主要考虑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侨务政策的贯彻,海外华侨选择当地国籍的越来越多。我国是不赞成双重国籍的,凡自愿加入或已经取得当地国籍的华侨,就是外国人,自动失去中国国籍。鉴于华侨和中国血统的外籍人绝大部分居住在东南亚地区,在有些国家的人口中占的比例又较大,故把中央台的部分对东南亚华侨节目改为《北京电台汉语节目》,内容、用词也作相应改变。
1978年4月18日,改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79年10月30日,经局、台领导批准,起调整东南亚各语言节目的设置。主要有:“撤消法语对柬埔寨的一个半小时的节目;撤销越、老、柬、泰、印尼、马来、菲、缅语的早晨节目,加强晚上节目的播出时间和频率。越语原为5小时,现为5小时30分,频率配套;老挝语原为2个半小时,现原为2个小时,频率配套,中波加强;柬语节目时间不变,频率配套;泰语原为3小时,现两小时,频率配套,中波加强;印尼语原3个半小时,现原3小时,频率配套;马来语,节目时间不变。频率配套;菲语时间未变,频率配套;缅语原为2小时,现1.5小时,频率配套。对东南亚的晚上汉语节目(普、客、广、厦、潮)调整时间,编为一组,早晨节目不变动。
1980年9月1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节目将对东南亚、澳新地区广播改为对南太平洋地区广播,华侨部10月份换频率对照改。
1982年2月28日,华侨部正式成立普通话播音组。对华侨广播普通话节目是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播音员,而是由中央台播音部安排播音员代播。普通话节目的播出时间已由最初的每天1.5小时增加到7.5小时。
1983年1月1日—7日,全国归侨、侨眷群英会在北京举行。华侨部举办《全国华侨、侨眷群英会》专题节目,共发新闻11条、述评1篇、领导人讲话摘要2篇、专稿22篇。节目采用主持人形式,记者与主持人对话,记者口头报道等,比较生动活泼。
1983年4月2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华侨广播各次一小时节目,将呼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律改为“北京广播电台”。
1983年10月6日,华侨部普通话节目开办《今 日故乡》专题节目。
1984年6月2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行庆祝对华侨广播开播35周年茶话会。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元帅逝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对华侨广播上午11点赶发了消息,其它语言也及时播发。这期间,还播发了讣告,简历,向遗体告别、追悼大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三军指战员、港澳同胞、各民主党派、侨联、台联等群众团体怀念叶帅的消息和文章。
1989年4月6日,为庆祝对华侨广播开办40周年,华侨部举办“京华杯”有奖知识竞赛。赛题为华侨广播开播日期和使用的语言。这一活动共收到1000多件答卷。6月20日午抽奖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100名,并分别寄了奖品。
1990年5月30日,华侨部主任吴正民、副主任何赐炳同美国圣何塞东城传播公司负责人严志平先生商谈业务合作事宜。华侨部已向该公司寄送《民俗风情》《中国成语》和长篇小说《岳飞传》连续广播节目。严先生认为这些节目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大受听众欢迎。这次双方商定,除上述节目外,争取每年由我方提供两部长篇小说连续广播和适当数量的地方戏曲、相声、民歌等节目。
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织包括台领导、记者、编辑和技术、行政人员共108人的采访班子。全台35个语言部组开办《亚运特别节目》,整个亚运会报道实况每天24小时累计时间全天复盖,总共播出480小时。全台43种语言广播每天187次新闻节目,共播发新闻490条、报道411篇,许多对象语言广播每天都有对象国体育代表团参赛或活动消息(平均2篇以上)。英语、朝语、日语和广州话广播对开幕式、闭幕式(日语只转闭幕式)和一些球类比赛进行19个场次的现场实况转播,累计直播时间达58小时20分钟。亚运期间,我台增加4小时对首都地区的外语广播。其中英语3小时,阿拉伯语1小时。我台新闻中心装备3个具有录、播、传送和直播设备。此外,还从各部门抽调7人组成后方编辑组。
1991年1月22日,华侨部继普通话开办《时事报道》节目之后,广州话、客家话、厦门话、潮州话4种方言组同时开办《时事报道》节目。各方言组和普通话组一样,暂定每周安排3次,每次节目13分钟左右,于星期二、四、五新闻节目后播出。
1992年10月1日,开办覆盖包括港澳在内的珠江口地区的英语、普通话、广州话广播。这套节目从早晨6点到次日凌晨1点,全天累计播音19个小时,其中英语11小时、普通话和广州话各4小时,使用的频率为中波603千赫。
1993年1月20日,纪念宋庆龄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英语部向首都地区(全国有十几个省市转播)、华语部广州话向港澳地区进行了现场直播。
1993年1月23日,春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各个语言部播出了丰富多彩的春节特别节目。华语部除夕在普通话节目中播出了和全国侨联合办的《跨越时空,环球同乐》联欢会录音剪辑2小时。初一,普通话、广州话节目还播出了国家乒乓球队联欢实况及世界冠军邓亚萍的讲话。广州话还与香港、澳门等六家电台进行联播,由于香港新城台的原因,直播未成后,改为录播;普通话节目与新加坡联播获得成功。联播结束后,新加坡广播局城市频道总监发来传真,表示祝贺,并希望今后加强联系。华语部普通话还播出了《京腔、京韵、京味——天桥乐春节特别节目》和《五彩周末》特别节目;广州话节目初二播出了与湛江电台联播的节目;客家话、厦门话及潮州话节目分别播出了各具特点的春节特别节目。英语部除夕播出了《时事组工作人员联欢》,介绍时事组工作人员日常的生活、工作,并由工作人员表演节目,生活气息浓厚。初一播出《鸡年谈鸡》节目,以工作人员模仿雄鸡啼鸣开始,介绍中国春节的传统,追溯鸡的历史,节目充分利用广播效果,内容引人入胜。播出的特别节目还有《春节音乐会》《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回顾》《专家、百姓谈改革》《从市场供应谈我国的商业改革》等。文艺部邀请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北京音乐厅举办《1993年新春音乐会》。曲目以应征新作为主,还加进部分中国传统民族乐曲。
1993年2月28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金陵之声广播电台、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古镇风流》有奖征文活动揭晓。颁奖大会在周庄举行。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鼓励奖16篇。这次征文于1992年7月开始,分别在金陵之声广播电台和我台华语部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和夏门话向全世界各地播出。
1993年5月9日—5月18日,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共有9个国家和地区(含特邀代表团关岛)的体育代表团参加。我台英语广播对北京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北美及东南亚地区进行了现场直播。当晚,我台华语部最先播出了东亚运动会开幕新闻。国内新闻中心在21点16分发的开幕式定稿,夜间有节目的语言部陆续播出。我台派出国内新闻中心、英语部、蒙语部、朝语部和日语部组成的13人报道小组,共发稿件107条(篇)。
1993年5月24日—6月2日,应台湾中国广播公司邀请,华语部罗建辉作为大陆广播记者赴台采访团成员访问了台北、嘉义、台南、高雄、花莲、新竹等地,接触了台湾国民党文工会主任、新闻局副局长、海基会副秘书长、中央社社长、总编辑、《中国时报》总编辑、台湾广播电视协会理事等人士,并和台广播界人士举行了两次座谈会。
1994年1月8日,华语部1993年优秀播音作品评选工作结束(28/12),共评出获奖品作12件。其中一等奖3件,特别奖1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4件。这是继1991年以来,华语部举办的第三次播音优秀作品评选。
1995年1月1日,英语部、华语部恢复和实施新闻直播取得成功,标志我台节目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英语部仅在对内广播7点至8点节目中恢复直播,华语部也只是在对珠江三角洲和对东西南普通话的主要节目实施新闻直播。
1995年5月1日,华语部开办《中国之窗》节目,这一节目是根据首届全国广播外宣工作会议精神而开办的。供各省市台共享节目。由各省市区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每台每月1期,每期10分钟,通过华语普通话节目播出。首次节目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制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1995年7月,华语部与香港商报有限公司联合推出“香港基本法百日广播有奖收听活动”。在到10月为止的活动期间,华语台将播出15篇稿件,并出15道题。本次活动通过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厦门话5种语言播出。届时,采取记分抽奖形式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
1995年9月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华语广播现场直播“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取得成功。信号清晰、语言流畅,直播效果非常好。
1995年9月4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英语、汉语普通话成功地直播了“中国政府为参加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国外来宾举行欢迎仪式”的实况。信号清晰、播音流畅,效果很好。直播中还插播了江泽民主席会见与会各国政府首脑及第一夫人的详细消息。我台还向大会新闻中心、中央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单位提供了加利蒙盖拉夫人讲话的中文稿。
1996年4月初,国际台华语部、驻南斯拉夫记者郭志家分别荣获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
1996年5月21日,华语部为香港听众制作的两小时普通话《今夜星空》节目正式开播。这是继1995年5月11日国际台在新城电台播出三个小时的英语、普通话、广州话《香港,你好》节目之后又一重大举措。至此,国际台每天共有5小时的节目通过该台播出。《今夜星空》节目每次正点各有10分钟新闻,其后有《国际纵横》《中国话题》和访谈性专题、欣赏类音乐节目。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五21点-23点;周六、周日为19点-21点,频率为AM1044千赫。
1996年8月31日-9月1日,华语部举办第二届青年思想交流会,30多位35岁以下的青年参加了交流会。张振华台长、华语部孔令保主任发表了讲话。张振华台长希望华语部青年加强自我锻炼,把自己培养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对外广播工作者。
1997年2月19日 邓小平逝世。英语部于20日凌晨3点23分、华语部广州话组和西班牙语部于3点40分播出。其后对遗体火化、10万群众送行和追悼大会等主要活动都做了及时、准确的报道。在6天时间里,全台共编采、播发新闻77条、专稿30多篇。追悼大会用华语和英语进行现场直播,美国和香港的3家电台转播了国际台的现场直播。此外,国际台还将悼念邓小平的英语直播信号传给中央电视台对外频道,扩大了宣传效果。
1997年2月27日-3月12日,“两会”期间,国际台共发新闻198条、专稿131篇。3月1日用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对全国人大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其中英语直播信号还直接传给了中央电视台对外频道。英语、华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部分别向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及香港新闻媒体传送了大会口播和电视新闻。“两会”期间,全台组织60多名记者参加采访报道工作。1997年“两会”报道的特点是:1.讲求实效,报道充分;2.针对性强,对外特点鲜明;3.突出宣传重点,加强深度报道;4.广播特点鲜明,增强了现场感和可信性;5.开拓外宣渠道,扩大了“两会”在海外的影响。
1997年4月10日,英语、华语广播在新大楼试播24小时。
1997年4月16日至18日,国际台各语言广播节目在新楼进行48小时录制、播出系统运行演练。运行中使用硬盘服务器自动播出主、备各12套节目,英语、华语部在直播机房分别使用直播设备直播了两套节目。使用音频工作站系统的语言部在5-8层机房的语言录音机房制作并传送节目;使用DAT录音机房的语言部在培训机房由技术人员指导完成了节目的录制,并由技术部门负责完成节目的传送;其他语言部提供磁带,由播出部在备份机房灌到工作站中播出。自动播出和直播的节目由主控用2套光缆和2套微波传送到老大楼主控,共传送32套(1主2备),再由老楼回传6套与外国电台互转的节目(1主2备)。微波回传8路,为搬家第一次切换的节目。此次节目传输系统全线开通,在老楼接收声音效果基本正常。
1997年6月30日23点,国际台同时使用英语、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对英中香港交接仪式、防务交接仪式,以及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等重大庆典活动进行了长达3小时30分钟的现场直播。
1998年1月30日,华语部广州话组在广东著名侨乡鹤山市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侨乡春节贺岁活动的现场直播。这台长达两小时的直播节目内容包括:华语部领导、鹤山市委、市政府领导、海外和港澳知名人士向海内外同胞拜年;当地侨乡庆新春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娱节目。整个节目生动活泼、喜庆吉祥,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扬,鹤山电台第二天重播了这套节目。
1998年7月中旬—11月10日,国际台举办《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投资与旅游知识竞赛》活动。这项活动主要在英语、华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和越南语广播中进行,共收到7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答卷32880份,参赛听众的职业遍布社会各界,年龄跨度从6岁的儿童至97岁的老人,其中最多的是中青年人。此次竞赛活动共评出特等奖6名、特别奖1名、一等奖110多名、二等奖220多名、三等奖300多名。
1998年8月16日,华语环球广播中心实况转播《我们万众一心》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中间穿插湖北、江西省台传来的有关两省最新抗洪形势的口头报道,并接通国际台派往湖北、湖南、江西三路记者的电话,由节目主持人采访直播。
1998年11月4日,华语环球广播中心广州话在对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播出的节目中,首次进行新闻直播,并获得成功。
1998年12月26日,国际台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节目正式送上国际互联网。除在网广播、文字稿件外,还辅以彩色图片,因而具有声、文、图并茂的特点。主页以新闻为主体,并有各种专题节目,其中包括《中国改革开放20年》《’99昆明世博会》《喜迎澳门回归》等。此外,国际台的主页还与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中国西藏和中国人权研究会3个网址进行了链接。
1998年12月30日,国际台首届年度“优秀播出节目”评奖共有9个语言广播节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朝语广播部、西班语广播部;二等奖3个:葡萄牙语广播部、日语广播部、英语环球广播中心;三等奖4个:华语环球广播中心广州话广播部、俄语广播部、土耳其语广播部、缅甸语广播部。
1999年3月28日,国际台第二套对内广播正式开播。从早上6点到晚上24点,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朝鲜语、日语、俄语、广州话等9种语言,总长度为18小时,频率为88.7兆赫。德语和朝鲜语广播的新闻均采用直播形式。节目播出后,几乎每种语言广播在第一小时中都接到60多个听众电话表示祝贺。田聪明局长通过电话表示祝贺。
1999年4月10日,国际台举办“FM88.7幸运听众见面会”。来自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朝鲜语、日语、俄语和广州话8种语言广播的160名幸运听众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张振华台长向听众介绍了开办对内广播的历史和宗旨。之后,听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台史展,并分别到各语言部演播间参观访问和座谈。
1999年4月14日,华语环球广播中心召开汉语新闻播音研讨会,探讨对外汉语新闻播音风格的定位等问题,台领导张振华、李丹、苏克彬、孔令保以及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副主任盛毅来、《中国新闻》节目主持人徐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港澳台中心副主任陈国雄、播音指导谈文良等出席了研讨会。会上,大家听了美国之音、英国BBC、法国国际广播电台、日本NHK电台、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通过研讨一致认为,国际台作为国家电台,新闻播音代表国家形象,既要庄重大方,又要节奏明快、自然流畅、富有生机和激情,给人以开放、自信的现代感。
1999年12月19日至20日,国际台使用英语、汉语普通话、广州话、葡萄牙语对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澳门特区政府成立及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直播取得圆满成功。国际互联网上实现同步直播。交接仪式直播从19日22点55分开始,至20日0点15分结束;就职仪式从20日1点30分开始,至2点30分结束。直播结束后,总局副局长吉炳轩对直播的顺利与圆满表示祝贺。20日晚19点50分-21点,国际台使用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对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的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向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与此同时,国际台43种语言广播打破常规在第一时间及时播出有关澳门回归消息。新闻全部滚动播出,并安排了《澳门回归特别节目》。网络节目编辑部在网上报道了澳门回归的盛况。所有内容均用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对外公布。已上网的其他语言部也通过各种专题形式进行了网上报道。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转达丁关根对国际台4种语言成功直播澳门回归五场重要庆典活动表示祝贺。
1999年12月31日23点25分至2000年1月1日0点15分,国际台用英语和汉语普通话成功地对首都各界迎接新世纪新千年庆祝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同时网上播出。从31日傍晚到次日凌晨1点,18位参加现场直播的人员在严寒中连续工作了五六个小时。同日,国际台两套对内广播调频88.7和调频915圆满完成迎2000年《环球采风》24小时大联播。31日19点-1日19点,以直播形式播出28个驻外记者站和派驻国内6个地区记者发回的口播报道。整个联播实时报道了世界五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迎接人类进入2000年举行的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这套节目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融新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次直播是国际台第一次使用英、日、德、西、法、俄、朝、阿拉伯、普通话和广州话等多达10种语言进行的,有16家国内的电台同时转播,受到热烈欢迎,被认为“气氛热烈,耳目一新”。
2000年3月10日,国际台用英语和汉语普通话成功直播唐家璇外长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并进行网上同步直播。直播于14点55分开始,持续1小时20分钟。台领导张振华、丛英民和苏克彬分别坐镇主控机房和新闻中心,陈敏毅在现场一线指挥。下午17点开播,先后向美国纽约美加华语广播网、华盛顿中文台、旧金山华语台及加拿大温哥华侨之声4家电台传送了招待会录音剪辑。
2000年3月15日,国际台使用英语和汉语普通话成功地对朱镕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进行了现场直播和网上同步直播。这场直播在海内外覆盖面广、影响大。因为调用了调频915和88.7兆赫、中波1251和900千赫以及多个短波频率向北京地区、国内部分城市、珠江口、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转播。直播从16点25分开始,持续1小时45分钟。陈敏毅在现场指挥,其他台领导分别坐镇主控机房和新闻中心。
2000年3月26日 - 国际台举办对内FM88.7、FM91.5听众见面会。这是继1999年成功举办“FM88.7幸运听众见面会”后又一次大型听众见面会。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朝鲜语、日语、俄语和广州话等9种语言广播的近300名听众应邀出席会议。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国家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在华工作、学习的外国友人,也有来自国内的外语界人士、退休干部、工程师、公司职员、军人以及大、中、小学生。苏克彬副总编在共享大厅举行欢迎仪式,各语言广播部的主持人分别与听众座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中文的叙利亚学生艾哈麦德在阿拉伯语部即兴朗诵了他写的《可爱的广播电台》的诗,还用汉语翻译出来。两位朝语听众向朝语部赠送了一幅油画,并写下了条幅“友谊之声,永远回音”。应邀前来的俄罗斯文化参赞扎哈罗夫及夫人也赠送了油画和工艺品,还有的俄国听众当场表演了歌舞。
2000年4月1日,国际台1999年下半年度“优秀对外播节目奖”评选工作揭晓。一等奖:老挝语、英语节目;二等奖:广州话、土耳其语节目;三等奖:俄语、越南语、蒙语、葡萄牙语、印地语节目。另有9个提名奖:柬埔寨语、闽南话、德语、阿尔巴尼亚语、斯瓦希里语、保加利亚语、意大利语、普什图语、僧伽罗语节目。
2000年4月6日,华语中心在海南省东方市与海南人民广播电台、海口人民广播电台、东方人民广播电台联合现场直播中国首届龙文化艺术节暨国际舞龙赛开幕式,获得成功,并受到3台一致好评。海南省李永春书记派秘书长祁亚辉致谢。
2000年8月30日,国际台上半年“优秀播出节目奖”揭晓。一等奖:英语节目;二等奖:葡萄牙语节目、尼泊尔节目、汉语普通话节目、马来语节目;三等奖:朝鲜语节目、斯瓦希里语节目、保加利亚语节目、老挝语节目;鼓励奖:土耳其语节目、西班牙语节目、泰米尔语节目、波斯语节目、世界语节目、阿尔巴尼亚语节目、波兰语节目、越南语节目。
2000年8月31日,华语中心新闻部及时编辑、制作了李鹏委员长在纽约千年议长大会上讲话的录音报道,并在广州话13点节目中播出。
2001年3月9日,华语中心普通话专题节目《北京新貌》在加拿大“汇声广播——华侨之声”电台播出。这是应该台之邀,专门为该台《两岸三地一家亲》栏目制作的。该栏目每周五播出《北京新貌》节目,每期20分钟。
2001年3月30日,江苏省徐州人民广播电台与国际台华语广播从1月起联办播出《今日徐州》节目,引起该市市长陈耀南的重视。他就此事批示说:“看到《今日徐州》在国际台华语台播出的消息非常高兴,这件事做得好!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徐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徐州。”
2001年4月10日,国际台华语环球广播中心与云南昆明人民广播电台联手现场直播第二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开幕式,受到各界好评。节目共约2小时,它以开幕式的各项活动为主线,介绍了昆明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投资环境优势等各方面情况。同日,国际台华语环球广播中心与江苏镇江经济广播电台合作开办《走进镇江》节目。华语中心主任丁邦英和镇江市委副书记吴树南等出席了开幕庆祝活动,与镇江市结为友好城市的韩国益山市、日本津市、美国坦佩市等城市的市长到会表示祝贺。
2001年6月15日,国际台用俄语、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对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见中外记者”进行了现场直播。直播时间为50分钟,直播线路畅通,信号清晰,播音准确无误,整体效果好。其中俄语直播为40年来首次。
2001年7月28日,国际台上半年优秀播出节目奖评选揭晓。一等奖:英语节目;二等奖:印地语节目、意大利语节目、越南语节目、罗马尼亚语节目;三等奖:客家话节目、朝语节目、法语节目、阿拉伯语节目、柬埔寨语节目。
2001年8月22日-9月1日,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国际台用英语、俄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和广州话6种语言直播了开幕实况。专题网站上述语种同步直播。9月1日,英语、俄语、日语对闭幕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全台43种语言共播发有关消息10164条(次)、专题3492篇(次)。8个语言网站共发布新闻、专题1306条(篇)、图片637幅。
2001年9月17日-19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市开幕。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向北美、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珠江三角洲直播了大会实况。直播从9点25分开始,至10点30分结束。19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华商大会的《中国经济论坛》上,发表题为《走向更加开放和繁荣的中国经济》的演讲,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进行了直播;澳大利亚墨尔本3CW中文电台使用中波同步转播了直播信号;国际台新闻网、环球华人网也对上述两场直播做了同步网上直播;全台43种语言都以第一时间播发了重点消息和报道。在此期间,记者共采写消息26条、专稿13篇、英语口播7条、华语口播8条,网络图片31幅。
2001年12月17日,汉语普通话节目通过英国世界广播网在英国伦敦558中波电台落地。播出时间为当地时间每周一至周五17点-18点。
2002年2月21日,国际台节目听评小组对43种语言广播1月15日的对外广播节目进行了考评打分。前10名分数如下:朝语88.43分,华语普通话85.57分,西班牙语85.00分,蒙语84.57分,德语84.20分,英语81.90分,闽南话81.70分,越南语80.90分,广州话80.86分,日语80.57分。
2002年3月28日-30日,国际台召开听联工作表彰交流会。李丹台长、陈敏毅副台长,总编室、各地区广播中心负责人,以及各语言部负责人近百人参加了会议。国际台听联部主任郭世炽对2001年全台听联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议对2002年在听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华语中心获得鼓励奖。
2002年5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听评小组对全台43种语言广播5月16日节目进行了听评打分。前10名的语言部情况如下:英语85.43分,德语83.14分,蒙语82.00分,朝语82.00分,塞尔维亚语81.86分,广州话81.43分,日语80.86分,乌尔都语79.14分,葡萄牙语78.43分,法语78.33分,汉语普通话69.79分。
2002年8月2日,华语环球广播中心与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达成合作协议。从即日起,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通过泛美卫星接收并播出国际台提供的汉语普通话和广州话广播节目。节目播出时间为6点-8点(当地时间为17点-19点),两种语言节目各播出1小时。巴拿马中文广播电台是一家24小时广播的中波电台,其发射功率为7.5千瓦,覆盖半径为80-100公里,覆盖范围内80%-90%的居民为华侨。
2002年10月23日,国际台与巴拿马中文电台合作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根据协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分别从8月1日和11月1日起,租用巴拿马中文电台播出时段播出汉语普通话、广州话和西班牙语节目各一小时。李丹台长会见了巴拿马中文电台台长古文源,国际台副台长夏吉宣代表国际台在协议上签字。巴拿马现有10多万华人华侨,大多数人讲广东话,其中70%以上华人华侨收听巴拿马中文电台的广播。
2002年12月3日-4日,第二届广东同乡联谊大会在广东举行,来自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社团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国际台华语中心广州话广播对大会开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
2002年11月1日-12月1日,第四届中国上海艺术节期间,来自世界23个国家的3000多名艺术家参加了演出。国际台文艺部同英语、华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泰语、阿拉伯语、朝语、捷克语等9个相关语言部以及“国际在线”对此活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共发稿件50余篇。
2003年5月15日,FM88.7撤销广州话节目。
2003年8月5日,国际台华语广播大幅度增加节目播出时间和频率。此次对播出时间和频率的调整,是国际台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的节目时间和语种均为历次之最。其中,潮州话的节目由原来的以半小时为播出单元改为以一小时为播出单元,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和闽南话都增加了播出时间和频率。
2003年9月16日—24日,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江苏省举行,国际台由7个部门组成的记者组赴南京进行采访报道。记者组先后采访了到会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志愿者、市民等共100多人,共采发通稿专稿15篇,新闻5条。同时,与会记者还根据广播的要求,华语广播分别发回了普通话、闽南话的直播报道。
2003年11月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际台在大会现场用英语、汉语普通话和俄语对北京、珠江三角洲、北美、东亚、东南亚、澳新、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直播了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的演讲。“国际在线”中文、英文和俄文网站也进行了时实直播。
2004年2月,开通网站。
2004年4月24日-25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省博鳌举行。国际台成立了由副台长陈敏毅任组长的29人多语种前方直播报道组,使用英语、汉语普通话、俄语、日语4种语言通过无线广播和在线广播对北美、东南亚、澳新、中亚、俄罗斯、日本,以及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珠江三角洲等地直播了胡锦涛主席的演讲及答问。“国际在线”中文、英文、华语、俄语和日语网也进行了实时直播。
2004年7月15日,国际台于当天17点起,调整英语、泰米尔语、印地语、普什图语、僧伽罗语、客家话、越南语、柬埔寨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10种语言的播出时间和播出频率,每天增加对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广播共24小时。
2005年3月31日,开通华语在线广播频道。
2005年4月2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汉语普通话节目和“国际在线”中、英文网站对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进行了现场直播,其中英语节目实现了首次无事先备稿的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同声传译直播。整场直播流畅自然,气氛把握到位,取得了圆满成功。
2005年5月16日,我台使用英语、汉语普通话2种语言,对欧洲、北美、澳新、东南亚及国内的北京、珠江三角洲地区,在人民大会堂对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开幕式及国家主席胡锦涛致辞进行了现场直播,“国际在线”中英文网站也同步进行了直播。同时,我台及时编发了论坛开幕的新闻和时事报道稿件,通过全台43种语言播出;“国际在线”中文网《2005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专题》对论坛开幕进行了及时、充分的图文报道,其他语言网站也在网页的重要位置发布了相关消息和专题。
2005年10月1日,我台在香港落地的四套每天96小时的华语节目(包括汉语普通话、客家话、闽南话和潮州话节目)、轻松调频节目、多语种资讯节目(包括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泰米尔语和菲律宾语节目)和环球资讯节目开播。
2005年10月12日,我台成功通过英语、汉语普通话对十运会开幕式进行了直播,“国际在线”网站同步进行了音频、图文直播。
2005年11月26日,我台英语、汉语普通话和“国际在线”中英文网站成功直播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表彰大会。
2006年4月28日—29日,胡锦涛主席对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华语中心于28日2点—4点(肯尼亚时间4月27日21点—22点),通过内罗毕91.9FM调频电台成功直播《胡锦涛主席访问肯尼亚特别报道》。斯瓦希里语播出“胡锦涛抵达内罗毕,开始对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等稿件,英语广播播出特别报道。4月29日,胡锦涛主席在结束访问肯尼亚前,对随行采访的国际台记者张晖说:“我听见你们的广播了,非常清晰,看来功率很大。有条件的话,我们还要大力发展这项事业。”胡锦涛主席29日在接见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时说:“我一下飞机就听到广播节目,听到你们唱的中国歌曲,知道你们正在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在为胡锦涛主席举行的欢迎国宴上致辞时说:“肯尼亚和中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在内罗毕的正式开播是我们两国关系中重要的里程碑,将会促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2007年5月13日-19日,应重庆市委宣传部邀请,国际台多语种记者组围绕重庆设立直辖市1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国际台在普通话、英语、日语、越南语、泰语、阿拉伯语、俄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10个语言部的无线和在线广播中推出《今日重庆》专题。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国际台台长王庚年率团赴香港进行采访报道,并使用英语、汉语普通话、广州话向北京、东南亚、东亚、北美、澳新等地区现场直播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国际在线”中文网和英文网同步直播。采访团在港期间,王庚年台长专程拜会了全国人大常委曾宪梓先生,并应邀参访凤凰卫视,与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就两台有关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为配合香港回归10周年宣传报道,国际台于6月5日启动了“回归十年看香港”系列报道。
2007年10月2日,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对开幕式盛况进行了现场直播,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等联合国官方语言网站同步直播。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德语、日语、朝语、蒙古语等10种语言向北美、东南亚、东亚和对象语言地区,以及国内首都地区和上海地区,对十七大开幕式进行了无线和在线广播直播;“国际在线”有25个语言网站链接了英语直播。
2007年,更换标识。
2008年2月18日,华语中心潮州话节目组派人专程到广东省潮州市,将他们获得的“2007年潮州外宣新闻奖”一等奖的奖金,全部捐赠给潮州孤儿院几位急需手术治疗的残疾孤儿。
2008年3月30日、31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交接仪式和奥运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先后在雅典和北京举行,国际台派出强大的记者队伍在现场报道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后方编辑部编发了30余条消息和录音报道,环球资讯广播和奥运广播两次并机直播;汉语普通话节目,英语对外、对内广播直播了31日的圣火欢迎仪式暨火炬接力启动仪式。
2008年5月15日至27日,国际台派出汉语、英语、日语、朝鲜语、菲律宾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10种语言部的近20名记者赴四川灾区一线采访报道。
2008年6月1日—8月24日,华语环球广播联合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50家海外主要华文媒体,共同推出大型特别报道专栏《全球华文媒体奥运总动员》。
2008年7月1日,华语中心全新打造的海峡飞虹中文网络电台正式开通。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英语两种语言通过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多语种奥运广播3个频率及国际在线中英文网站对内现场直播总时长为20小时。
2008年8月24日,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英语两种语言,通过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多语种奥运广播3个频率和国际在线中英文网站,对内现场直播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
2008年9月6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英语通过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多语种奥运广播3个频率及国际在线中英文网站,对内现场直播残奥会开幕式。海外受众纷纷通过电话、邮件、网站留言等方式盛赞开幕式“精彩、震撼、感人”,并为世界各国残奥运动员祝福。
2008年9月23日,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英语面向东南亚、南亚和北美地区现场直播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和华语广播网同时对该活动进行直播。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英语两种语言通过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对成功发射进行现场直播,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同时进行网络直播。
2008年11月19日,国际台利比里亚调频台开播仪式在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举行。国际台英语和汉语普通话调频节目正式在利比里亚5个城市开播。
2009年2月20日,开通网络版地方方言华语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华声
2009年3月27日,“中俄语言年俄语年”开幕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俄语向东亚、南亚、大洋洲、欧洲、远东、西伯利亚和中亚等地区进行现场直播,国际在线中文网、华语广播网、俄文网进行同步直播。直播从19:00开始,至20:30结束。国际台53种语言的无线广播、在线广播以及在海外的19家整频率调频台和数十家海外合作电台的节目,都播出开幕式相关报道。
2009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在拉萨隆重举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1人组成的多媒体赴藏直播报道团,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分别向东亚、南亚、北美、南美和西伯利亚等地区进行现场直播,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华语环球广播网进行同步直播。全台53种语言通过无线广播、在线广播以及在海外的19家整频率调频台和数十家海外合作电台的节目中播出了纪念大会的相关报道。
2009年7月1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潮州节目制作室”启动仪式在潮州举行。
2009年7月15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举行华语广播60周年(1949年6月20日华语广播开播)庆典。
2009年9月3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汉语普通话节目通过纽约中国广播网AM1240频率在纽约正式落地播出。
2009年10月1日,华语环球广播、英语环球广播、蒙古语广播和朝鲜语广播等26种语言对国庆庆典活动进行直播报道,国际台所属27家海外分台及150多家境外合作电台同步转播。
2009年12月19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澳门举行,国际台用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和葡萄牙语进行现场直播。
2010年3月18日9点,华语中心中文环球24小时整频率直播节目正式开播,从此标志着中国对外华语广播正式完成从传统录播形态到海外落地频率常态化直播的重大转折。
2010年4月15日—16日,英语中心、华语中心和新闻中心的近90名青年记者、编辑共同举办了“世博报道青年记者誓师大会”。记者和编辑就世博报道的创意和选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分享了以往采访经验,同时举行了“世博有我”百人签名活动。
2010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华语环球节目中心迅速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及时进行跟踪报道。各语言广播和各语种网站也全方位、多角度地作了大量报道,仅国际在线中文网5天里就发布相关稿件237篇,图片204张。海外受众和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在网上留言或致电国际台,对舟曲泥石流遇难者表示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2011年4月28日,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法语、日语对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仪式进行了现场音视频直播。其中华语中心的汉语直播实现了北美、澳洲六大城市落地调频、西安当地四大调频广播的同步现场直播,直播节目同时覆盖南美、南亚地区。
2011年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当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行。国际台作为大运会官方合作媒体和持权转播商,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对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通过海外落地调频台、短波、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华语广播网进行音频直播。
2011年9月7日,国际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之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东南广播公司、漳州人民广播电台、泉州剌桐之声、闽南之声广播联合推出了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特别节目。这是国际台闽南话节目制作室成立以来,第一次联合中央、地方媒体进行的闽南话大型直播节目。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际台使用华语环球广播、英语环球广播对大会进行现场直播,并通过汉语普通话、英语广播的短波广播、境外奥克兰、墨尔本、温哥华、休斯敦等落地电台播出,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华语广播网同步直播。
2011年11月1日,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通过华语环球广播、英语环球广播和环球资讯广播对神州八号飞船成功发射进行直播。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圆满完成见面会的音频、视频、图文直播报道。至此,国际台完成了十八大11月7日 新闻发布会至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等13场重要活动的音视频和图文直播,总时长约225小时。
2013年3月12日,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对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国际在线中文网、英文网、华语广播网同步进行音频、图文直播,天地视频网利用央视信号进行视频直播。
2013年4月7日,国际台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对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大会进行了现场直播。
2013年9月20日,华语中心《世界华声》杂志澳洲版通过《东方先驱报》首次在澳洲本土正式出版发行。
收听时间频率表
本频率表有效期为2015年10月25日至2016年3月26日。本频率表中所标注之默认时间均为北京时间(UTC+8),默认频率单位皆为千赫兹。
普通话
广州话
闽南话
客家话
潮汕话
其他
除了华语广播之外,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亦开通有地方方言华语网络广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华声,使用广州话闽南话客家话潮州话温州话和厦门话广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9 10:3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