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分类
一种土壤分类系统
土壤发生学为指导,土壤属性为依据的一种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采用美国马伯特制订的的土壤分类;5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苏联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1958年-1960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时,总结农民群众鉴别土壤农业性状的经验,提出了第一个农业土壤分类系统。1978年中国土壤学会提出了《全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在此基础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开始时,于1979年7月提出《暂拟土壤工作分类系统》(修改稿);在此次土壤普查的野外工作接近完成时,于1987年12月在太原召开土壤分类会议拟订出《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经过修改,于1992年定稿,确立了12个土纲、28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3个亚类的高级分类单元;基层分类单元为土属、土种和变种,而以土种为基本单元。
三个时期
建国以来土壤分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涉及全国的土壤分类系统至少有9个。可分为三个时期。
解放初
采用美国马伯特土壤分类系统,以土类为基本单元,土系为基层单元,其中就有中国特有的山东棕壤、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等类型;从
1954后
开始采用土壤发生分类系统,之后陆续提出了一些新土类,如黄棕壤、黑土、白浆土砖红壤性红壤等,接着由于对耕地土壤的普查,充实了水稻土、明确了潮土、灌淤土和塍土等的独立土类地位。并提出了其他许多磷质石灰土等新土类。
2009年
GB/T 17296-2009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将中国土壤分类为12个土纲、30个亚纲、60个土类、229个亚类、658个土属和2624个土种。
分类
⒈有下列之一的有机土壤物质(土壤有机碳含量≥180 g/ kg 或≥[ 120g/ kg + (粘粒含量g/ kg ×0. 1) ]。* 有机土(Histosols)
⒉其他土壤中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或肥熟表层和磷质耕作淀积层;或灌淤表层;或堆垫表层。人为土(Anthrosols)
⒊其他土壤在土表下100cm 范围内有灰化淀积层。灰土(Spodosols)
⒋其他土壤在土表至6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接触面范围内60 %或更厚的土层具有火山灰特性。火山灰土(Andosls)
⒌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50cm 范围内的铁铝层铁铝土(Ferralosols)
⒍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粘粒≥30 %,且无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土壤干燥时有宽度> 0. 5cm 的裂隙,和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滑擦面或自吞特征。变性土(Vertosols)
⒎其他土壤有干旱表层和上界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的下列任一诊断层:盐积层、超盐积层、盐磐、石膏层、超石膏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粘化层或雏形层。干旱土(Aridosols)
⒏其他土壤中土表至30cm 范围内有盐积层,或土表至75cm 范围内有碱积层。盐成土(Halosols)
⒐其他土壤中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一土层厚度≥10cm 有潜育特征。潜育土(Gleyosols)
⒑其他土壤中有暗沃表层和均腐殖质特性,且矿质土表下180cm 或至更浅的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范围内盐基饱和度≥50 %。均腐土(Isohumosols)
⒒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25cm 范围内的低活性富铁层。富铁土(Ferrosols)
⒓其他土壤中有上界在土表至125cm 范围内的黏化层或黏磐。淋溶土(Argosols)
⒔其他土壤中有雏形层;或矿质土表至100cm 范围内有如下任一诊断层:漂白层、钙积层、超钙积层、钙磐、石膏层、超石膏层、;或矿质土表下20 - 50cm 范围内有一土层(≥10cm 厚) 的n 值< 0. 7 ;或粘粒含量< 80g/ kg,并有有机表层;或暗沃表层;或暗瘠表层;或有永冻层和矿质土表至50cm 范围内有滞水土壤水分状况。雏形土(Cambosols)
⒕其他土壤。新成土(Primosols)
*覆于火山物质之上和/ 或填充其间,且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直接位于火山物质之下; 或土表至50cm 范围内,其总厚度≥40cm(含火山物质) ; 或其厚度≥2/ 3 的土表至石质或准石质接触面总厚度,且矿质土层总厚度≤10cm; 或经常被水饱和,且上界在土表至40cm 范围内,其厚度≥40cm(高腐或半腐物质,或苔藓纤维< 3/ 4) 或≥60cm(苔藓纤维≥3/ 4)。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9 14:25
目录
概述
三个时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