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
1960年,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水文地质教研室和工程地质教研室。
1970年,随北京地质学院迁至武汉成立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下设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两个教研室。
1993年,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系,后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4年,获批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1998年,获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
1999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探矿工程学院两院合并成立工程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更名为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
1975年,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学教学组成立,后发展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学教学小组。
合并组建
2003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与水文地质系为主体,合并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学教学小组,成立环境学院,成立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同年,获批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10月,成立生态环境研究所。
2007年,获批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2008年6月,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中长期从事环境地质领域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为主体组建形成了环境地质系。
2009年6月,成立清洁生产研究所。
2011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2年,获批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水文地质学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微生物与生态技术自设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5年,获批大气科学本科专业,成立大气科学系。同年12月,成立水资源研究所。
2016年,获批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5个系,开办5个本科专业。
系: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地质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气科学系
本科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大气科学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含1个共建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国家省重点二级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
2014年起,学院环境/生态学科连续进入全球ESI前 1%。
博士后流动站: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气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设计(艺媒)、资源与环境化学(材化)
一级学科硕士点:大气科学、生物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气候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设计(艺媒)、资源与环境化学(材化)、大气科学、生物学
国家省重点二级学科:水文地质学
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在编教职工近130人,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98%;另聘有殷鸿福、袁道先、张本仁、张宗祜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27人。教师队伍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焰新
国家级教学团队:地下水与环境国家教学团队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马腾、成建梅、王红梅、刘慧等
湖北名师:靳孟贵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2个、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了菁英班、卓越工程师班和实验班等创新人才模式。
国家级特色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级一流建设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
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下水与环境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校级研究院1个、校级学术创新基地1个,建设了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1个,设有地下水与环境模拟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环境水文地质学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与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湖北省地下水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校级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研究院(下辖环境评价研究所、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研究所、环境地质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水资源研究所、清洁生产研究所等)
校级学术创新基地:盆地水文过程与湿地生态恢复校级学术创新基地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多次主办中国国内与国际上的学术会议,与中国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文化传统
院徽
院徽中间是学院英文简称“SES”,置于地球图案上,下方为1952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建校时间与学校的英文简称“CUG WUHAN”,2003是学院建立时间。
院歌
《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
(部分歌词)
我曾经带着行囊去远方,去追逐蓝天白云与梦想。
穿越四季,走过风雨,求索在漫漫人生旅途上。
我曾经怀着憧憬去远航,去追寻智慧与真理的光芒。
乘风破浪,远涉重洋,起舞飞翔在天空之上。
我看见一位智者来到我身旁,传我秘诀给我钥匙指引方向。
我听见一个声音在耳畔回响,坚持坚持天赋所在成就梦想。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品德高尚,基础厚实。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静下心来,直面恐惧。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不骄不躁,恒久精细。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