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公益性事业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是中国地震局地直属事业单位。
历史沿革
1955年,地质部物探处华北物探队地质部华北石油普查大队成立。
1956年,更名为地质部石油地质局华北石油普查大队。
1958年,改组为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局济南大队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局郑州大队地质部中原石油物探大队。
1962年,更名为地质部第一物探大队。
1968年,大队整建制转入地震系统。
1969年,更名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第一物探大队。
1971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物探队。
1974年,拆分组建河南省地震队。
1978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
1995年,改组为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据2024年2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拥有职工276人,科研人员20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拥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6人、博士学历12人。
河南省直“青年岗位能手”:田晓峰
科研部门
据2024年2月中心官网数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下设6个业务机构,同时,中心还是国家地震活断层探测技术中心、中国地震学会深部探测委员会和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等科研学术团体挂靠单位。
下属业务机构:地震构造探察部、活动断层探察部、重磁电综合探察部、地震地质调查部、震灾风险评估部、物探技术研究所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先后与美国地质调查局、莱斯大学、纽约大学、犹他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中国国(境)内外地学机构建立了的交流与合作。
2023年11月1日,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理学院举行。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承担实施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合作的京津唐地震预报实验场项目、地学大断面项目、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中国地震局重点科研项目等,累计完成深地震测深剖面60000余公里、深地震反射和浅层地震反射剖面7000余公里,完成了近70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或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地震局科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在EPSL、GRL、TECTON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等中国国内外地学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0余篇。
学术期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协办的地震学专业学术期刊。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创刊于1981年2月。该刊主要栏目有地震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地壳运动、现代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等,发表的论文涉及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现代大地测量学、对地观测技术与地震工程等领域。读者对象为地震、测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等。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系中国地震局主管、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协办的地球与行星物理相关的学术刊物。以中国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报道地球与行星物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该刊涵盖地球物理和行星物理相关的多个领域,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行星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及大气物理学等。
人才培养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通过联培博士、访问学者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培养26名硕士、博士,15名青年科研骨干到国外留学访问。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标识内容由波动、地球和该中心英文简称GEC组成,外圈为该中心的中英文名称。
文化活动
2023年5月11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结合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进农村”活动。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信息公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关于我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4 10:3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