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第一季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音乐竞技节目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是浙江卫视引进《The Voice of Holland》版权推出的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共14期,由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担任固定明星导师。华少担任主持人。节目于2012年7月13日起每周五晚21:10在浙江卫视首播,于2012年9月30日收官。
节目形式
节目背景
2010年,《荷兰之声》The Voice of Holland播出,吸纳荷兰总人口18.2%的观众;同年9月,浙江卫视注意到此节目;同年,浙江卫视针对“选秀”低谷提出了“高端选秀”的口号,提出“反选秀”概念,研发推出音乐综艺《非同凡响》。2011年,浙江卫视着手引进《The Voice》版权,后来灿星制作也对节目有意向,于是两家达成合作共同引进制作此节目。
《中国好声音》严格依照了《The Voice》节目导师的组成方式:两位一线大牌明星、一位年轻人喜欢的明星和一名出身“草根”的歌手, 幕后,《中国好声音》邀请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响总监金少刚领衔音乐制作团队,被称为中国第一贝斯手的“零点乐队”成员王笑冬担任乐队总监。
节目制作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名字是由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起的。一开始申报的名字是《中国之声》,节目原版叫《荷兰之声》,但由于中国有一个电台叫“中国之声”,这个名字被总局否定,于是夏陈安在广电总局门口想出了“中国好声音”这个名字。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播分离”,单纯制播分离是播出平台跟制作方买片,中间制作过程播出平台完全不管。而浙江卫视从头到尾参与了《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无论节目策划、编排,还是节目宣传,以及政府、上级部门的报批,到找选手、制作、后期处理,整个一条线浙江卫视都参与投入。浙江卫视对节目进行整体操盘。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录像和制作一共涉及400多人,其中200多人来自灿星制作,主要负责执行,而浙江卫视派出部分编导,并负责后期的制作、播出。
节目模式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引进自《The Voice of Holland》(荷兰之声)。《The Voice》被引进到多个国家,如美国之声《The Voice(U.S.)》等。节目的赛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即“盲选”,包括复活赛,一共六期。参赛学员演唱歌曲,四位导师背对舞台,如有意向邀请该学员加入己方战队,则通过按键旋转座椅方向。如有多位导师转身,则由学员自行选择加入哪个战队。若四位导师均未转身,则该名学员淘汰。
盲选结束之后,若四位导师仍有部分空余名额,从之前未被选中的学员中挑选数位,以“外卡”身份“复活”,参加“外卡战”,争夺进入下一轮比赛的资格。
即每个导师战队决出四强,一共四期。每队14名入选选手按照导师的意见被两两一组,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两个选手在舞台上同唱一首歌,进行现场PK,导师根据选手的发挥而选择去留;获胜的7个人中,导师直接选出一名成为导师的弟子,而其余的6人则按现场抽签的方式分成3组,唱自选歌曲,进行现场PK,获胜的3个人成为导师的弟子。
即组内四进一,一共三期。在本阶段,每个导师组剩余的四名学员,通过三轮PK,争夺组内一个进军巅峰之夜的席位。四名学员依次演唱车轮战,导师直接选择一位学员进行此轮最终PK;其他三名学员由99家媒体评审团进行投票,得票数最低的学员会在此阶段被直接淘汰,另两名学员再次进行PK后,由99家媒体媒体评审团再次投票和导师打分(将100分分给此两名学员),胜出者晋级;第一阶段胜出者与第二阶段胜出者进行PK,之后由99家媒体媒体评审团再次投票和导师打分(100分分给此两名学员),得分高者获得进军巅峰之夜的席位。
即总决赛。全国四强与各自导师合唱后,独唱演唱曲目。前两轮收到现场观众短信投票最多的一位直接进入第四轮,最少的一位淘汰。余下两位进入第三轮演唱,同样以短信投票结果决定一位进入第四轮。最后一轮演唱之后,由现场观众和99位媒体评委共同投票,观众短信票折合成百分比数字,再加上媒体的支持票数决定最终总冠军。
节目特色
1、节目重树“声音”本位,对于所有学员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声音。
2、传统选秀节目只有评委有资格选选手,评委和选手之间的权利是单向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则提出了“双选”的概念;
3、跟传统选秀不同,明星导师会和选手学员一起合作演出。
创作团队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节目列表
导师分班
参考资料:
导师考核
第七期:刘欢组导师考核(2012-08-24)
第八期:庾澄庆组导师考核(2012-08-31)
第九期:那英组导师考核(2012-09-07)
第十期:杨坤组导师考核(2012-09-14)
参考资料:
冠军之战
巅峰之夜
参考资料:
参演嘉宾
主持人
参考资料:
固定导师
梦想导师
参考资料:
战队学员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12年6月6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导师那英、庾澄庆、杨坤三人到场出席仪式,另一位明星导师刘欢,当天则因为在纽约探亲没有来到发布会现场,他透过电话连线表达了对好声音的期待;7月4日晚,《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馆内开机录制,四位明星导师入座每把造价高达80万人民币的导师座椅。
播出平台
参考资料:
收视率
节目影响
市场影响
《中国好声音》对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模式更新甚至流行乐坛的触底反弹,都有着启示录般的意义。《中国好声音》除了版权引进外,更注重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开发和在整个音乐产业链上的布局。作为一档引进节目,《中国好声音》除了在形式上复刻荷兰原版的《The Voice》,理念上也完全遵照随版权购买来的“制作秘笈”,此外,《中国好声音》将海外版权模式进行了一次本土化创新,《中国好声音》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彩铃分成协议,学员在节目中演唱的歌曲,同时就可以通过彩铃下载。
衍生节目
《中国好声音》播出后反响强烈,节目组又做了两档与“好声音”有关的节目,一档是杨坤主持的《酷我真声音》,另一档节目名为《成长教室》,这两档节目都是为视频网站定制的,而后浙江卫视视觉得影响力和收视率都不错,在电视上相继播出。
《中国好声音》后,制作团队萌生了新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华语音乐流行的平台,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每年为华语音乐输出人才和作品,策划了节目《中国好歌曲》。
2013年12月27日,基于《中国好声音》衍生出的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脱胎于已走到第二季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音乐题材,以校园生活为背景。
幕后花絮
1、浙江卫视副总监杜昉建议将《The Voice》引入中国时,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过程一波三折,国内已有许多山寨节目,浙江卫视巨资引进原版,风险太大。在质疑声中,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拍了板。
2、2010年,浙江卫视注意到《The Voice》并接洽版权引进公司IPCN,后来灿星制作也开始接洽IPCN。IPCN面对一边是已经预约的浙江卫视,一边是老客户,左右为难,最后提出让两家合作共同引进制作。
3、2012年5月底,已确定7月开播的《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节目冠名却仍迟迟未定,大多广告商都对节目持疑虑态度。于是浙江卫视负责广告营销的副总监王俊有针对性地物色目标客户,他从老客户加多宝与王老吉之间的品牌之争中看到了商机,成功敲定冠名商。
节目评价
大众评分
(数据截至2024年2月6日)
专业评价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找到了一个或者几个会唱歌的“好声音”,更多的是因为它在节目组织形态及节目流程制作上的创新。它突破了传统选秀的节目形态,采取了新的节目形式:评委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评委老师,评委变成了“导师”;选手也不再是任凭评委淘汰的选手,他们可以在转身后的导师中选择想去的队伍。(今传媒 评)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从节目运作体制到商业化融合,对于内地电视及选秀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推动。(凤凰网娱乐 评)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节目中,选秀、音乐类节目中常见的华丽服装、炫目造型、激情的伴舞,通通被舍去,镜头对准的只有学员投入的表情,导师沉醉、震惊、好奇或纠结的神情,耳畔回响的则是好声音。(现代快报 评)
相关事件
2012年9月30日,《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决赛在上海举办,原计划22:30结束的演出,因大量插播广告,超时达2小时,引起周边居民不满,在决赛进行时,当地居民曾多次拨打110投诉该活动扰民,10月6日,《中国好声音》节目在官方微博上发表《致歉声明》,对影响上海体育场周边居民休息致以歉意。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19:39
目录
概述
节目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