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原是当地“六月婆”庙场址,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榆南路9号,总占地面积7150.5平方米。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5日,改编仪式在云龙镇六月婆庙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各界人士、琼崖国民党地方当局官员及各地上万名群众参加了改编仪式大会。
1952年2月,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始建,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先后对该旧址进行改建和扩建。
建筑格局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原是当地“六月婆”庙场址,因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而得名。旧址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重修和增扩建,形成庭院式方形园林建筑,总占地面积7150.5平方米。正门右侧大理石柱上刻有马白山(琼崖纵队老战士、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题写的“琼崖红军改编旧址”。距大门正中约16米处竖立一尊手握钢枪的独立队战士全身铜质铸像,总高10.4米,其中铜像高4.6米,座高5.8米,正面宽2.4米,侧面宽2.2米。像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背面刻有“云龙改编简介”。旧址内有琼崖抗日战争历史馆,里面展出图文并茂的图片,系统地介绍了琼崖红军建立、改编抗日、解放战争并取得胜利的历程。在纪念馆左侧建有长约38米、高约3米的曲廊和璧廊,镌刻朱德、陈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彭真、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铜像的西侧为琼崖纵队重要战事简介图,西北侧为接待厅。铜像东侧还建有“荡寇亭”和“凯旋亭”。
文物遗存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展出馆藏有图片312幅,部分琼崖纵队成员在抗战时期使用过的手榴弹、手枪、党旗以及冯白驹将军所使用过的印章和当时的书信等物品。
历史文化
云龙改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师抗日大会在云龙“六月婆”庙隆重举行,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为冯白驹。各界人士、琼崖国民党地方当局官员及各地上万名群众参加了改编仪式大会。冯白驹代表独立队官兵讲话,表达了保卫琼崖的决心,宣告琼崖人民抗日队伍的诞生。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起,独立队先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独立纵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由中央军委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琼崖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云龙改编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反映了琼崖人民要求团结抗日的共同愿望,增强了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从此,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方针,独立自主地发展、壮大自己,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成为琼崖抗日先锋和中流砥柱。
价值意义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见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是重要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1997年6月10日,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被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海南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入选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榆南路9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路程约19.7千米,用时约31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5 21: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