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简称红六军团,由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苏区)的地方武装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苏区)的部分地方武装发展壮大组成,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革命武装。
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后,为了应对国民党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各方面军、军团及独立军等武装力量进行整编。1933年6月中旬,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湘赣苏区主力红军和湘鄂赣苏区主力红军一部在永新县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直属中革军委领导。军团组成初期,中革军委将湘鄂赣苏区的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打算将其调归红六军团建制,但红十六师未来湘赣苏区,故没有实现。军团所辖部队,实际是由湘赣苏区红八军改编的红十七师和由湘鄂赣苏区红五十二师改编的红十八师第五十二团。当时未组建红六军团领导机构,暂由红十七师首长统一指挥。红十七师师长为萧克,政治委员为蔡会文(兼),参谋长为李达,政治部主任为李朴。
红六军团成立后,即奉命配合红一方面军反对国民党军即将开始的第五次大规模“围剿”作战。红六军团从8月上旬开始,在永新、莲花、宁冈和茶陵地区,与数倍于己的敌军频繁作战,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敌人。1934年7月下旬,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向湖南省中部转移,并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和军团领导机构。8月7日,红六军团遂川县出发西征。到达湖南省桂东县城以南的寨前圩时,正式成立军团领导机构,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
10月24日,部队到达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同湘鄂西红军第三军(红二军团)会师。会师后,红六军团撤销师的番号,部队编为3个团共3300余人,萧克、王震仍分任军团长、政治委员,谭家述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会师部队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下行动。随后参加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斗争中军团得到恢复发展,扩编为第十六、十七、十八等3个师,共5000余人。
1935年11月19日,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从湖南省桑植县出发长征。1936年7月5日,在西康省(今属四川省)组编成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后关向应)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9月初,到达甘肃省南部的哈达铺。10月于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1月,红六军团进行改编,取消师的番号,将部队再次缩编为3个团。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与红二十八、红二十七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0师,红六军团部队改编为第359旅第717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5 10:1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