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艺术
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艺术是按照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建筑文化,利用创造性的思维或方法,策划、设计、建造、雕塑、装饰、布置、制作的;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如房屋、洞穴、桥梁、墙垣、道路、水利、家具等构筑物;栽培植物等,具有典型性的形体或社会意识表现形态。
艺术定义
艺术是指运用创新的思维意识、创造性的方式或方法,来反映比现实形象更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或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一般分为:语言艺术(文学)、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综合艺术(戏剧、电影、曲艺)、行为艺术(人身表现)、管理艺术(社会组织、体制设计、人员管理、关系协调、才能运用)、思维艺术(感知、想象、推断、整合、创意、发现、发明)、造型艺术(雕塑、绘画、书法、篆刻、影像、建筑、环境、园艺、设计、创造)等等。这里特指造型艺术。
艺术特指性
从定义分析,艺术至少满足以下八个部分或全部条件:一是创新的思维意识:能动地对现实进行创意策划,有创新的意念或冲动,产生出不同于或超越现实的意象。反映了艺术家本身特有的、心灵的感觉和某种意义的表达。二是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强调的是人独创性的活动,用与常人不同的方式或方法释读知识和文化,辨析事物和现象,规划和组织做事的全过程。三是具有典型性:独特的、标志性的、完美的、才能的、技巧的、等等。四是现实的形象:现实存在的形象或行为状态,或者经过艺术加工处理的、现实存在的形象或行为程度。五是体现了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时期的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水平。六是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是文化、理论、思想对形体的诠释、总结、概括、提升,体现了一定社会时期人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情感认同。代表着有价值、有历史、有文化、有发展的前途。七是艺术的创造、观赏、传播和传承具有感知性和运动性,能给人以真、善、美、德、和的愉悦、陶冶、启发或激励,满足和提升人的精神需求。体现的运动感和感知以及接受、反馈,受环境、形体、人物、素养、心情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八是人格崇拜的附着,一般物体的名人化、品牌化。九是可再生的资源,艺术是物品和状态,可以收藏,可以被模仿和复制,但复制后就变为了复制品或工艺品。
艺术与技术
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现象的起源、演变、结构、构成、本质、功能、传播及其进化中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规律的科学。技术是指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中所凭借的方法(操作、技艺、技能)、能力(知识、经验、幅度)、规程(程序、数列)或使用的工具(用具、计量、设备)及其效能。
技术的特指性
“技术”是人们借助于一种工具、使用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制造产品,反映的是一种技巧,是动作,代表着人掌握和利用的物体发挥出的效能,其效果是具有实践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和重复。技术没有感情可言,反应的是熟练程度和借助物体的效能。
艺术与技术具有统一性
⑴创造艺术需要借助于技术,创造艺术产品需要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有机构成水平:经济实力和技术装备、材料质体。⑵最初的创造技术包括工具的程序和效能,本身也是一种艺术。⑶历史年代的技术成为现实的仅存,也是艺术。⑷社会对技术、技能的通俗称谓也叫艺术(这属于俗语,有些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艺术)。⑸成为艺术的东西,一般需要有好的技术;但有好的技术不一定就能称得上是艺术。⑹特殊情况下,通过思想传递,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意识,也成为艺术。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对此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根基分手,回头又在塔尖结合”。
举例
以中央电视台的大楼为例,符合艺术定义的要件,是一件建筑艺术作品。建筑师策划创意的图纸是艺术品,而建筑师使用笔和笔的功能是技术,使用的熟练程度是技能(技术);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工作过程以及所使用的工具是技术,建造出的大楼是艺术品。就大楼形体而言,悬挑的形体是艺术,能够建造这种悬挑形体的是技术.......。
就本人观点遗憾的是,这算得上是一件当代建筑艺术品,却没有突出中国建筑艺术的元素,算不上一件中国建筑艺术品。
艺术与美术
美术的定义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社会实践的(如:书写、绘画、制作、布置、架构等)方式和方法,创造出来的,反映客观现实形象和意识想象,给自己或别人带来情感喜好、愉悦或心理实施、发散的形体。
美术按照创作方式、方法和目的可分为三大类,即:纯美术、工艺美术和环境美术三大类别。 一般包括:绘画、书写(美术字、书法)、篆刻、剪裁、烫贴、雕塑、工艺制作(刺绣、陶瓷、玉器、牙雕、竹刻、漆器等等以及艺术品的复制、仿制等等)、影像制作、建筑构造、栽植架接、环境布置等。
关于美术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岩画以及彩陶艺术的绘制花纹等。“美术”这一名词来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也有人认为始见于欧洲17世纪,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
美术的特指性
⑴在空间展开的、能表现的、具有可视性的物质造型具象。⑵一定社会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指相应的、包括独创性在内的、全部的方式和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⑶创造出来的,指以作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反映自然的、社会的现实形象和意识的想象,制作出了具有个性的产品以及再造品。⑷能够给自己或别人带来情感的喜好、愉悦或心理的实施、发散。实施是指人对于某些任务的运作和完成。比如复制艺术品时,情绪和制造无关,但出来的东西是美术的。发散是指情绪的宣泄和抒发,寓意的表现以及影响的能量和幅度。⑸有时特指绘画。
美术与艺术的关系
美术与艺术两者:⑴相交但不可周延性,即共有交集,各有补集:一般的属于形体类的艺术是美术,但思想、形态、程度类的艺术不是美术。⑵属于美术的艺术是美术范畴中最典型的部分。它的特征和属性满足美术的所有特征和属性。但一般的绘画和造型属于美术,而不是艺术。在这层意义上,美术是整体,艺术是部分。⑶美术的创造过程和结果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整体性,属于美术的艺术则必须具有创意性、高素质性。如一般人的涂鸦和造型体是美术但不是艺术。⑷属于美术的艺术代表着典型的有价值、有历史、有文化、有发展的前途。而并不是所有被称为美术的东西都具有这种属性。成为艺术的东西,都归类于美术;但有些美术不一定就能称得上是艺术。⑸社会上对美术的通俗称谓,把美术和艺术范畴的大小颠倒了。如:百度百科对美术的解释,“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一般指除了建筑艺术之外的造型艺术的通称”。再说“除了建筑艺术之外”也是不对的。举例
中国画是用毛笔、墨、彩在宣纸、绢帛上作画的,它讲究笔墨,着眼于用笔墨造型。在表现方法上,中国画采用一种散点透视的方法。在画面的构成上,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例如:齐白石的《虾》《不倒翁图》《花卉》;徐悲鸿《奔马图》;吴冠中《北国风光》;蔡梦霞的书法作品;宋曜囡的作品,等等,从本人个性、思维、画法、产品、价值、历史、发展等方面来说 ,都属于美术中的艺术。
蔡梦霞书法作品:“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宋曜囡篆刻作品:惠风和畅
作为中国建筑艺术典范的举世瞩目的秦始皇陵,就其中的“兵马俑”雕塑,就是制陶艺术、造型艺术、着色艺术、人文风貌等多方面的体现。天安门广场的群组建筑、雕塑、装饰以及其中的绘画、用具;中国建筑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雕塑的“和平少女”、“开荒牛”、“水来了”等等,处处都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最重要特征,体现了经典的美术(艺术),是社会发展形象化、情感化的标志。
和平少女雕塑及钱币
1984年,中国建筑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建筑雕塑壁画艺术公司)接受党中央、国务院任务,由时任公司董事长:建设部总设计师戴念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导设计者刘开渠责成建设部办公厅主任兼公司经理曹大瀓主持;公司副董事长、著名雕塑家潘鹤、王克庆和公司艺术指导委员、著名雕塑家郭其祥、程允贤联袂集体创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词命名《和平》。
《和平》雕塑于1985年5月用白色大理石制成,总高3.2米。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政府,安放于日本长崎和平广场。1985年7 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率领中日友好代表团,参加了揭幕仪式。另二件各安放在北京复兴门公园内和住建部院内。
同年,中国人民银行正面用《和平》;反面用国徽制造了“国际和平年”纪念币,1986年发行。
艺术与文化
文化的定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这里特指精神财富,如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明状态、同一社会历史时期物质表现;组织结构、制度体制、经济水平、生产力状态;哲学、文学、教育、科学、艺术;也包括体例、风俗、习惯、语言、行为、状态等;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范畴。
文化的特指性
文化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某一个民族或地域人们共同的经济、政治、道德、语言、文字、工具、风俗、习惯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以及在这些方面所达到的能力和程度。
文化与艺术的关系
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整体,艺术是部分,文化包含艺术,艺术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部分,艺术并不在文化的每一个类别中存在。
建筑是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结合的产物,因此典型的建筑艺术形象就成为了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代表。
举例
中国的南方人们喜欢吃大米,北方人们喜欢吃面食,这是文化,不是艺术。再例:某一时期的大众文化不是艺术,但当它延续成为文物(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就成为了艺术。
艺术与文艺
文艺的定义
文艺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书写、表现、演示等方式和方法,创作出来的,反映客观现实形象和意识想象,给自己或别人带来情感喜好、愉悦或心理实施、发散的形体或形态。
文艺从广义的方面说,包括文学和艺术的总和。就这个意义上说,相当于文化的概念。文艺从狭义的方面说,指文学和表演,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故事、民谣和戏剧、影视等。表演包括戏曲、杂技、音乐、舞蹈,以及吹拉弹唱说、打斗嬉闹玩等各种形式 。以及与文学和表演有关的教育、传播等。
在我国,汉朝的《艺文志》最早总结文艺百科。指诸家所长的技艺、术艺,具广泛存在性,包括教育,娱乐,把玩,观赏,谐趣,撷取,是各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长期农耕文化积淀的灿烂文明。
文艺的特指性
⑴文艺无论广义还是狭义,都相当于艺术中有关类别的扩大外延和范畴。⑵一定方式和方法,指相应的、包括独创性在内的、全部的方式和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⑶创造出来的,指以作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反映自然的、社会的现实形象和思维意识的想象,制作出了具有个性的产品以及再造品。⑷能够给自己或别人带来情感的喜好、愉悦或心理的实施、发散。实施是指人对于某些任务的运作和完成。发散是指情绪的宣泄和抒发,寓意的表现以及影响的能量和幅度。⑸表现的形体和形态指具象和状态。⑹对人群和社会有突出的意识引导能力和作用。⑺文学艺术的发展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一定社会历史阶段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是该时代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但是,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文学艺术的繁盛时期不一定是社会经济的繁盛时期。
文艺与艺术的关系
文艺与艺术两者:⑴文艺从广义的方面说,是整体,艺术是部分,文艺包含艺术,艺术是文艺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部分,艺术并不在文艺的每一个类别中存在。 ⑵文艺从狭义的方面说,文学和表演中最典型的部分属于艺术时,是艺术范畴中的两个分类。⑶文艺的创造过程和结果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整体性,属于文艺的艺术则必须具有创意性、高素质性。⑷属于文艺的艺术代表着典型的有价值、有历史、有文化、有发展的前途。而并不是所有被称为文艺的东西都具有这种属性。⑸在文艺概念中,成为艺术的东西,都归类于文艺;但有些文艺不一定就能称得上是艺术。
举例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西方史学界曾认为它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文化典范的复兴。
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人文主义思想、社会制度体系、文化知识和精神世界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建筑艺术
建筑
同建造、营造、构筑、安放在……之中。一般指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如房屋、洞穴、桥梁、墙垣、道路、水利、家具等构筑物;栽培植物等。
建筑,泛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利用创造性的思维或方法,策划、设计、建造、雕塑、装饰、布置、制作的;为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或从事其他活动而创造的空间环境,如房屋、洞穴、桥梁、墙垣、道路、水利、家具等构筑物;栽培植物等具有典型性的形体或社会意识表现形态。
它是一种综合的、空间的、造型的艺术:⑴无言的诗:以物质(土石、钢铁、水泥、木材、玻璃、颜料等)为语言,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塑造了高矮、方圆、扁挺、曲直、色泽不同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静态固定的造型实体。⑵立体的画:建筑的造型主要是由几何形的线、面、体组成的一种立体艺术形式。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内外空间、虚实安排、远近距离、动静组织、明暗搭配、古今延续的结构造型,亦即建筑的构图、比例、尺度、色彩、质感和空间感,以及建筑的装饰、绘画、雕刻、花纹、庭园、家具陈设、植物栽培等多方面的考虑和处理所形成的一种表现性的综合性艺术。对建筑的远眺,就像识读和欣赏挂在天空的一幅图画。⑶凝固的音乐:建筑与空间构成了一定的序列、节点、延续、节奏和韵律,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意境、气氛、风格,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或典雅,或婉约,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⑷完满的历史:建筑艺术几乎囊括了人类所关注事物的全部,书写和显现了人类文化的历史。本质是一个民族乃至多个民族的国家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社会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有机构成)水平的综合体现。(5) 自然的和谐:每一个建筑艺术形体和时态,都与所在位置的天体、地域、区位、地点、气候、物种、人群、个人、(心)情景构成了一个和谐、平衡、统一、发展的自然环境。
建筑艺术具有的特性
作为建筑艺术,至少具有以下特性: ⑴从物质和形态来说,具有实在性、静态性、实用性、群众性、强制性、耐久性。⑵从手段来说,具有美术性、技术性、工程性。⑶从反映和审视来说,具有形式美、象征美、符号美、局部美、心灵(正面)美。⑷从价值来说,具有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愉悦价值、寄情价值。⑸从意识来说,具有识读、会意、隐喻、意象、联想的意念和思想。⑹从知觉来说,具有视觉、触觉、感觉及运动觉。⑺从时空来说,具有空间性(实中虚序层)、时间性(历史、现实、未来)、地理性(位置、地表、地质、气候、宜人)、构景性(主次辅侧远)、造型性、一体性(天地景物人)。⑻从表现形式来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标志性、象征性、浪漫性。⑼从内涵来说,具有民族的、时代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礼制、法度以及文化的经典和图形、数理、风俗、习惯等。⑽ 从自然来说,具有环境性、生态性、自由性、协调性、自然性。
建筑艺术与实用功能
通常说建筑艺术都是功能、结构和艺术、审美的统一。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但有的艺术与功能产生了分离。比如在中国,最伟大的墙是蜿蜒于北方万里山野间的万里长城。它最初修建的目的只是为了防御和实战的需要,但防卫功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它成为了中国建筑乃至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这恐怕是建造者在建造之初所没有料到的,另外,九龙壁、影壁等,已经完全脱离了墙本身的功能,而仅具有显示和象征的作用了。(王其均著《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12页,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年)。
艺术简介
中国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强调和崇尚“中”的民族,“中”是指在天地自然之道的正中运行,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中庸”不偏,恰当适时,是真、善、德、美、和的象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定,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地球上的范围处于天、地的中心位置,是上天嫡传并直辖管理的洲际区域。这个国家智慧、华美、辽阔、富有,这些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夏代,因而称为华夏、中华、神州、九州。
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认为,地方天圆人在中间,位于大地中心的国家,叫中国。京都是国家的中心,宫殿是京都的中心,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最初指黄帝,也指尧舜禹建的都城,后来出现许多国家,泛指中原或中心国,中华民国成立正式定为国号。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建筑艺术的定义
中国建筑艺术日益发展成为集天文学、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物理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力学、能量学、信息学、心理学、美学等多门类、多学科于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发展模式
一般来说,中国建筑艺术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官式建筑,因其在思想、技术和物质、人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因而反映了一定社会时期的最高艺术水平;一种是民间建筑,虽然物质、技术的限制,但其设计建造却更加灵活多样,与当地环境融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此外,还有一些不能简单归类的建筑物,如历代建造的佛塔、桥梁、城台、城市中心的鼓楼钟楼市楼等。
本质主题和表现形式
中国建筑艺术是一座庞大的物质和文化知识宝库,几乎囊括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自然变迁、物质生产、文化知识和生活习俗整体、全面、主要的典型部分。然而,就其首要功能来说就是它的实用性;就其根本(本质)来说,就是“以人为本”,适宜和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它的核心用最简洁的表述就是:适宜人居。
中国建筑艺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外在的形体,秦砖汉瓦、隋唐寺塔、宋元祠观、明清皇宫以及皇家园囿、私家园林、牌坊城池、陵墓坛庙、特色民居都展示了中国建筑艺术形式。一种是内涵的主体本质,在形形色色的建筑艺术形体之中,每一座都蕴含着中国建筑艺术的哲学思想和艺术规范。形体是独特浪漫的,内涵是理性程式化的;单体建筑是规格化的,群体序列是多样化的。如中国建筑艺术在平面布局上有着内在的、简明的结构造型和组织规律,即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的建筑,单体建筑的艺术造型,主要依靠间的灵活搭配和式样众多的曲线屋顶以及装饰表现出来。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然后由数个庭院组成院落群以及各种大型建筑组群或城市组群。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的组合序列来取得。区域的、城市的、组团的、单体的规划、设计、建设,都遵从中国建筑艺术的哲学思想、祖制传统和艺术、技术规范,根据地理位置、方位面积,中心轴线、南北朝向、数理意念、空间想象、结构功能、比例制式、排列组合、高低明暗、曲直辟阖、色彩搭配、视觉舒缓,有序均衡铺开。即使是受地势、民俗或其他原因的影响,建筑组群不能够在实体上平衡对称时,人们也设法使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心理和意念上的均衡与和谐、集合的平衡、阴阳的调和、五行的互补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必须深入地研究中国建筑艺术本质主体的思想理论,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建筑艺术。因为“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中国建筑艺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筑物质性、功能性的形体本身,更多的是建筑所蕴含和传承的民族的、国家的思想、情感、观念、意识等精神性的中国文化的精髓;重大的历史意义以及深远的弘扬意义。
举例
《易经》对中国建筑学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在古代,它以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以及阴阳协调的原理,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同时也使得这一学问,在中国的建筑学领域发挥得淋漓尽致。
先以北京城及故宫为例,北京城按照《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将皇宫称为紫禁城,以与天上的紫微垣相应。 城外无水便人工开出金“水”河,整个建筑以“木”为主,上覆“金”色琉璃瓦,墙壁涂绚丽的“火”红色,矗立在“土”地上。取五行互补之意。
故宫鸟瞰图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前殿为阳,后寝为阴,后寝三大宫为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宫。三宫名称皆合乎《易经》中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君,坤为臣,乾为父,坤为母的原则,所谓乾天清轻上扬,坤地重浊下凝,地天交合而成泰,人伦之大吉。围绕三宫又分为左右十二宫,即东六宫与西六宫,合之十五,以应河洛中轴运枢之妙。东西十二宫,以应十二辰,象征妇道遵从地道,无成有终。
北京城门,外城七门,喻南向明而治,内城九门,喻九五之尊统御四宇。皇城大门南有天安门,北有地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象征先天八卦乾天坤地、离日坎月之格局。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又主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天象28宿。内城东南崇文门,西南宣武门,象征左文右武。东北安定门,西北德胜门,象征文治武功,怀柔天下。东直门、西直门,象征日月出没的阴阳大道。中轴线十五里,象征河洛运枢左右逢源之常数。这是中国古代建筑运用《易经》理念的典型案例。
同样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如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香山饭店,无论总体布局,还是细部处理,设计者几乎都在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易学的象数与符号,强化建筑本身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内涵,由此可见《易经》“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思想,依然在中国现代建筑学领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图解易经》祖行/编著 出版发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世界建筑艺术上的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古代建筑文化大约可以分为七个主要的独立体系,但诸如代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古代美洲等建筑体系,有的早已中断,有的流传不广,有的影响有限。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而其中流传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成就最为辉煌的又要数中国古代建筑和欧洲古代建筑。”(王其均著《华夏营造-中国古代建筑史》前言,中国建筑出版社2008年)。
研究的意义
⑴用哲学的理念识读蕴含在中国建筑中的艺术标准和规范,发掘、传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主体思想:自然、和谐、礼制、数理、传统和浪漫。⑵用文化的理念释读历史的、区域的环境、建筑形体美。⑶用情感的意识审视建筑艺术的空间、象征、精神美。⑷用中西对比的方式认知、研究中国建筑艺术的现实和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⑸创造、实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
中国建筑艺术的继承、借鉴与发展的问题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终于醒悟,在地球村里,文化背景、生活习性各异的民族要想共存下去,必须发展代表自身特征的建筑文化,把“城市之美”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城市文化复兴,以日益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为开端,将“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鲜活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作为当前城市文艺复兴的主题,城市建设由硬件时代逐步过渡到了软件时代。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城市设计发展的内部原动力,因而,建筑学、雕塑、环艺、装饰、家居设计也从单体的、个人的表现中走出,开始创作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诠释城市底蕴的、具有城市机能的、揭示未来的作品。(摘引自百度百科《空间艺术》,本文进行了修改)。
当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研究达到一定的高度和广度后,就需要努力把它上升到较为系统的高度。即有意识地、敏感地、创造性地探索、总结、继承与发展中国建筑艺术理论。“为了感受和理解这精神的世界,这个不可见的世界,我们必须深深地内省自身......所以,要将建筑作为一种历史来理解,就要找到创造出我们周围各种建筑形式的神话信仰。否则,在寻根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会陷入一种浅薄的形式转换的危险之中”(中国建筑出版社《查尔斯·柯里亚》汪芳编著)。
中国建筑思想的专门理论著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当前以及以后发展的要求。系统地研究中国建筑艺术理论,除了史料的梳理,实物的考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既要对中国的思想与文学、哲学和文艺理论等有广阔的了解,又必须有西方文化理论的根基并能够对西方史学方法有所借鉴。从中有所心得、有所创造。
当前,某些中国建筑师一是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丰富性和它的卓越成就缺乏深入的甚至基本的了解。二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中深蕴的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的探究甚至探究的兴趣。三是对西方的理解也不够系统不够深刻,不能与对中国自己的认识结合起来。往往不认真讲求民族和地方固有的文化内容的表现,也不讲求在与周围自然和人工环境的文脉继承协调下的创造,似乎受一种流行的、先验的、由建筑师个人的喜好而定的某种形式的支配,浅薄地追求某些时髦的手法。
关于继承和发展,吴良镛先生提出“抽象继承”的设想:第一是指将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部分(设计哲学、原理等)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来;第二是把传统形象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取出来,通过抽象、集中、提高,作为母体,蕴以新意,以启发当前设计创作的形象创造。过去所谓对传统的“形似”还是“神似”之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了,既求神似,并不排斥某种程度、某一细节的形似。这是经过再创造的继承,而不是抄袭。
城市建设的创作者们具有多重任务,可以说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创造出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形式和完美的艺术形象的适宜人居环境。优秀的建筑物和它构成的艺术环境,拥有长远的甚至是永恒的感染力。(《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编萧默主编吴良镛序。)这就要求城市建设的创作者们既要深入社会历史和地理历史的研究,还要与相关艺术作品的研究结合起来。大型艺术作品的创作,首先应明确其要表达的建筑语言,达到理想化的美学理论要求,而不仅仅是设计一个特别的场地;要透过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所起到的细微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城市本身的思想、特征、发展方向或潜藏着的永恒存在(摘引自百度百科《空间艺术》)。
艺术产业
中国建筑艺术产业的定义
创造建筑艺术意识形态和物质形体,使社会财富变革或增长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的类别(分部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暂没有明确分类,应该属于第二产业的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和文化产业的交叉边缘类别。
范围
建筑艺术产业是指社会经济领域中,凡是涉及建筑艺术创意、设计、建造、雕塑、绘画、影像、信息、种植的各个分类部门,集合构成的统称。它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进行认识、划分和定义的,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最大众化的产业。
业务经营类别
项目策划、建筑设计、雕塑壁画、装饰装修、环境艺术、生态建筑、科技建筑、古典建筑、市政道路、园林绿化、苗木栽培、旅游景观、文化遗产、艺术品、影像制作、广告展览、人才规划、教育培训,等等城乡建设序列和范畴。
对中国建筑艺术产业的思考
⑴全国范围的建筑艺术产业所涉及的门类,都在追求西方化、现代化、个性化,从事产业的人们不学习、不注重、不使用中国的、民族的、地域的建筑思想和优秀风格,到处建造改头换面的工业类建筑,个别楼宇个性化,整体建筑趋同化,从而在慢慢丢失自己的民族类别、建筑艺术和中国特色的文化。⑵中国建筑艺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是历史根深蒂固形成的文化,每一个中国人都特别注重的有形的资产、人生的荣耀、日常使用的工具、生活水平的体现、后代传承的希望、等等,应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列为国家优先类别发展。然而,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统计还没有一个整体的类别。⑶中国的发展最突出的是城市的发展,作为发展的主体是分布在各城市中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然而近几年来,功不可没者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受到不公平的挤兑和打压。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还给房地产商以“国民待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09:25
目录
概述
艺术定义
艺术特指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