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发展史》是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作者是刘志基、朱葆华、王平、郭瑞、臧克和、王元鹿。
内容简介
《商周文字卷》深入统计了
商周各个时期各类文字资料的字频、构件、结构、体态等层次的数据,以定量的方法对商周汉字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数据充分。分析科学,着眼系统,在商周文字发展研究史上,称得上是一次整体突破。
《秦汉文字卷》根据对丰富的
秦汉简牍文献以及同时期的石刻文、砖瓦文、金文、玺印文等材料,经过定量、定性分析,对古文字到近今文字的发展转型——隶变,进行科学性的研究,展现汉字隶变的完整过程。
《魏晋南北朝文字卷》穷尽性调查了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文字材料,除了从汉字演变的自身规律,也从媒介转换的角度,对汉字楷体发生、发展、成熟整个阶段进行了描写和讨论。
《隋唐五代文字卷》隋唐五代文字发展描写,即依据隋唐五代文字使用事实,讨论该时期楷字发展理论。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起调查分析楷字时间层次坐标。本时期调研平台为实物用字语料库和传世字汇语料库,两个类型语料库数据互补对照,调查分析:隋唐时期文字的数量,即社会用字的消长变化;
隋唐五代时期文字的体制,即社会用字书体类型及字形演变联系;隋唐五代时期文字生态,即媒体媒介及传播技术手段等因素对文字使用及变化的影响。
《民族文字卷》开展民族文字间的同义比较,着重于通过意义将不同文种的文字关联起来考察,通过选取不同种文字中意义上相同或相近或有联系的部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既包括记录同义词的文字的比较,也包括意义类属上相同或相近的文字的比较,既有具体的微观的个别文字的比较,亦有宏观文字系统的方法论上的指导考察。
文字基地“十二五”标志性成果之一《中国文字发展史》(五卷),2015年年底由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该丛书含:《商周文字卷》(刘志基教授著)、《秦汉文字卷》(朱葆华教授著)、《魏晋南北朝文字卷》(王平教授、郭瑞副教授著)、《隋唐五代文字卷》(臧克和教授著)和《民族文字卷》(王元鹿教授等著),总共300万字。
《中国文字发展史》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出土古文献语料库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秦汉六朝字形全谱”以及系列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
《
中华读书报》2016年1月10日专文推出年度20种好书, 《中国文字发展史》位列其中。2017年5月,该丛书入选第四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
作品目录
《商周文字卷》(刘志基教授著)
《秦汉文字卷》(朱葆华教授著)
《魏晋南北朝文字卷》(王平教授、郭瑞副教授著)
《隋唐五代文字卷》(臧克和教授著)
《民族文字卷》(王元鹿教授等著)
作品影响
2017年4月,该书获得“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
作者简介
刘志基:《中国文字发展史》(商周文字卷)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导。上海市重点学科华东师大“
汉语言文字学”(第二期)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
中国文字学会理事,
国际标准化组织(IRG)古汉字字符集国际标准研制专家组成员。
朱葆华:《中国文字发展史》(秦汉文字卷)作者,
青岛大学中文系古汉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字学、训诂学、文献版本学等。在学校担任的课程有古代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学等。承担国家重大课题《说文、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的比较研究》之子课题《玉篇研究》( 2001-2003 ),山东省教委科研项目《原本玉篇研究》( 1996-1998 )等多项研究,并出版《原本玉篇研究》、《图示汉子字体演变史》等多部专著及论文。
王平:《中国文字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文字卷)作者,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汉字发展史、域外汉字的传播和应用。
郭瑞:《中国文字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文字卷)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古汉字,汉字数字处理。
臧克和:《中国文字发展史》(隋唐五代文字卷)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有《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尚书文字校诂》、《
中古汉字流变》、《简帛与学术》等专著,主编《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合作《古文字诂林》。“出土古文字与古文献语料库”;“说文、玉篇和万象名义比较研究”、“唐宋字汇时间层次研究”、“基于出土文献语料库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字与文化研究”等重大项目负责人。
王元鹿:《中国文字发展史》(民族文字卷)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中国文字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理事、国际纳西文化学会会员常务理事。 主要专著有《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普通文字学概论》与《比较文字学》。这三部专著分别是我国关于两种文字比较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关于普通文字学基本原理的第一部专著与关于比较文字学基本原理的第一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