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英文缩写:CNNC)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发展历程
初创阶段
1955年1月,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不畏核威慑、不惧核讹诈,审时度势,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英明决策。1956年7月,周恩来向中央提交《关于原子能建设问题》的报告,提出成立“原子能事业部”的建议;7月28日,原子能事业部成立。1956年11月16日,全国人大一届五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主管原子能事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宋任穷任部长。
1958年1月8日,中央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九局,负责核武器研制、生产和基地建设,李觉任局长,吴际霖、郭英会任副局长;2月,第三机械工业部部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1958年5月31日,邓小平批准了第二机械工业部上报的“五厂三矿”选点方案,决定在甘肃兰州建设中国首座浓缩铀生产工厂,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重要核燃料——浓缩铀。1958年7月中旬,中央批准选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1958年11月16日,221基地正式开工建设,书刊报道为“西北核武器研究设计院”,在青海省外用“青海省第二机械实验厂”,在青海省内用“青海机械厂”“国营综合机械厂”名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8月1日,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对核工业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邓小平指出,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1982年5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决定:将第二机械工业部改名为核工业部。1988年4月,核工业部撤销,其原有职能划入新建的能源部,同时组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承担核军工、核电、核燃料、核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
正式成立
1999年4月,经《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9〕53号)批准,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改组,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拆分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1999年6月29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9年7月1日,在国家原五大行政性军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十大军工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成立。2000年7月,原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驻陕的七个地质勘查单位实行整体属地化管理,其机构、人事、劳动、工资关系划转我陕西管理。2005年,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入选第二批实施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中央企业名单。2006年7月,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核集团签署《核电及其他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开展徐大堡核电厂前期工作。2006年10月23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广东省的首个核电项目——珠海市荷包岛核电有限公司筹建处正式揭牌成立。2009年3月27日,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在辽宁省葫芦岛市正式挂牌成立。揭牌仪式上,中核集团与有关方面签署了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投资协议。2009年6月30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召开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集团公司对十年中涌现出的一批表现突出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十大杰出青年进行了表彰。2010年,中核集团酝酿将其全资子公司中核核电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以作为中核集团冲刺A股市场的资本平台。2012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核集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要求,组织核安全、地震、海洋等方面专家,用9个多月时间对全国运行、在建、待建核电机组,以及所有民用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2013年1月23日到24日上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京召开2013年度工作会议。会上,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孙勤做了题为《稳中求进,创新发展,为打造强大核心竞争力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利润同比增长5%,圆满完成了国资委年度和第三任期的考核任务,连续7年获得国资委年度业绩考核A级。报告全面总结了中核集团2012年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核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发展的总任务、总基调和总要求,安排部署了2013年7个方面重要工作。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智民做了会议总结。
2015年1月15日,中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核工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强调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续写中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3月2日至4月30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开展了专项巡视;9月14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结束了随同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北美的行程抵达北京。2015年3月,中国先进堆燃料组件项目通过内蒙古科技成果鉴定。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中核集团和原中核建设集团合并重组的重大决策;1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央企变更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核建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2021年,中核集团国内外天然铀总销量进一步冲高,跻身全球第二;12月15日,中核集团新能源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2022年6月28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三门核电3号机组核岛反应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2022年8月,发起成立天然铀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023年1月,中核集团成功建成中国首个应用于研究堆退役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为101堆退役工程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4年4月,中核集团宣布中国首次成功利用核电站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2025年1月18日,中核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度工作,研究新形势新要求,安排部署2025年度工作,号召全体干部职工在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新起点上为实现“三位一体”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企业治理
组织架构
参考资料来源
股东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
董事会
参考资料来源
企业领导
参考资料来源
成员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
主营业务
天然铀
中核集团是中国铀矿勘查开发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是国家天然铀供应的保障主体,肩负着打造核电“粮仓”的历史使命。经过60余年铀矿地质勘查实践,中核集团作为国家队和主力军的地位更加巩固。以CO2+O2绿色地浸工艺为标志的三代采铀技术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导全国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系统建立铀矿地质勘查技术标准体系。具备国际一流“天-空-地-深”一体化综合勘探能力,铀矿勘查进入以500—1500米深度为主的“第二空间”。
核设施
岷江试验堆,启停灵活、安全性高,拥有大量辐照及试验空间,具有成熟先进的辐照技术和试验经验,可开展燃料材料辐照、同位素生产、运行人员培训等各项工作。热工水力试验台架,试验装置运行参数范围广,测点数量多精度高,试验段更换灵活,可开展反应堆堆芯流动传热,流动不稳定性,临界热流密度等各类热工水力试验研究。核级设备鉴定试验平台,核级设备鉴定中心是国内唯一经核安全局认可(国核安发[2005]109号文件),同时取得CNAS认证(CNAS L19704)的综合性核级设备鉴定权威机构。中心作为独立于核电业主和核电设备制造商的第三方,开展核级设备鉴定工作,在推动中国核电大发展及核电设备国产化的战略部署中,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核电
中核集团已实现核电技术的型谱化发展,形成了核电项目及设施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能力的核能产业链,为中国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做出重要贡献。2023年,中国核电旗下18台机组实现WANO综合指数满分,满足WANO综合指数计算条件的25台机组综合指数平均值98.22。截至2023年12月,在运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440万千瓦;在建及核准待开工核电机组18台,装机容量1939万千瓦。
核燃料
中核集团是中国唯一的核燃料生产商、供应商和服务商。自主化的元件制造产业可全面保障中国核电发展和“走出去”需求。先进的铀纯化转化设计能力,生产线工艺稳定,产能达到万吨级别。独立自主的铀浓缩能力,建成新一代铀浓缩离心机大型商用示范工程。型号完整的核燃料元件研发及制造能力,制造水平居世界前列:“华龙一号”CF系列核燃料元件研制成功,全球唯一的高温气冷堆元件制造实现工业规模生产,AFA3G、TVS、AP1000均成功实现国产化。快速响应的核燃料服务能力,生产、运输、客户服务反应迅速,处理有效。
核电建设
中核集团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0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的领先企业,是中国核电工程建设领域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专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企业集团,是大型复杂工业与民用工程领域品牌承建商。具备完整的核电建设产业链,包括土建、安装全部专业的技术能力,土石方、预应力、混凝土、钢衬里、大件吊装、无损检测、检维修等各种专业化施工能力,以及现场生活设施的服务能力。截至2021年4月底,中核集团承担的国内在建和在运核电机组共66台,总装机容量6953万千瓦,承建了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所有核电机组 6台,总装机容量 353万千瓦。
核环保工程
中核集团在核环保领域已建立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掌握了国内领先的核环保技术,拥有专业实施队伍,并利用形成的核环保能力和技术优势,向多元化的民用环保领域拓展。中国最早从事核环保产业的开拓者,城市集中式污水设施运营服务一级服务商,已经建成“核环保”+“非核环保”的完整环保产业体系。
核技术应用
中核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核技术企业,已覆盖同位素制品、加速器、放射源、核仪器装备、辐照应用及核特色医疗等全产业链领域,核技术应用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走向国际市场。同位素制品领域中国最大的放射性药品研发、生产及供应商、中国最大的呼气检测药物生产及供应商。放射源领域国内唯一可生产供应医用放射源的机构、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钴源生产及供应商。加速器领域中核集团加速器技术实现型谱化。核特色医疗领域中核集团承担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救治任务,是国家核应急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辐照应用领域拥有国内辐照站设计、建造、安装资质牌照2个(全国仅发放3个)。核装备仪器领域国际最早生产质子治疗舱的企业。
知识产权
软件著作权
参考资料来源
作品著作权
参考资料来源
经营状况
2005年,中核集团公司五大直属公司2004年度预计完成利润总额9000万元,与集团公司签订的业绩经营责任书中提出的利润总额的考核指标相比,超过了近26%,占到集团公司2004年度利润总额的15%以上,使五大直属公司成为集团公司2004年度除核电以外最大的效益源。
2023年及2024年1月至9月,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2,805.71亿元和1,806.89亿元。2024年,该公司全年利润同比增长5.8%,年度经营业绩考核连续19年、6个任期国资委考核A级。2024年5月,中核集团发布2023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营收2806亿元,同比增长11.8%;纳税额294.19亿元,同比增长21.52%。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核电25台运行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装机容量2375.00万千瓦;控股核电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8台,装机容量2064.10万千瓦,在建工程六大控制稳妥受控。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全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漳州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建设全面铺开。田湾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突破4500亿千瓦时,福清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超3000亿千瓦时。新能源在运装机规模全国第8、抽水蓄能核准装机规模全国第5,成功跻身能源央企第一梯队。
战略合作
2005年9月19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南华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会议室隆重举行。
2018年6月1日,中国海军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有关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商定在相关建设规划论证、专业力量建设、联合训练演练、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务实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2018年6月15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核集团与天津市将在基础科研、质子治癌、核能研发、人才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中核集团将联合相关企业,在天津规划建设中核集团高端新产业发展基地,加快发展一批国内领先的高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在津构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团产业链体系,助推天津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6月10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表示,希望与中核集团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战略合作项目落实落地,为我国核工业、能源电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2023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年5月6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消息,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在集团总部会见了东华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党委书记张福庆一行。双方就持续深化合作进行会谈交流并见证签署了新时代战略合作协议;6月21日,中核集团与中国华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华能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希望双方在现有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资源共享,强化优势互补,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
2023年11月12日,2023年江西省先进技术金融对接会在南昌举行,国家国防科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克俭,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出席对接会并发表致辞。活动前,顾军一行在南昌与叶建春会见。活动期间,中核集团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5年3月28日,中国稀土集团与中核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深化资源领域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社会活动
2023年7月3日,中核集团2023年度供应商大会暨首届供应链伙伴发展大会在福建厦门举办。
2024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承办,主题为“开放合作 共享发展”的“核科研设施开放共享”中国边会中明确,中国面向全球共开放十二个核科研设施,与全球同行共同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2025年3月3日,应外交部邀请,近百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37位驻华使节步入中国核工业集团,在这里近距离感受新时代中国核工业的不平凡历程。2025年3月6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中核集团召开核安全监管年度对话会,反馈交流重点关注的核安全问题。
社会责任
扶贫工作
中核华兴主动承担央企社会责任,以拉动“就业”助力“脱贫”,积极吸纳淮南市辖各区县富余贫困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补充现场劳务人员缺口。淮南籍人员占项目全体参建人员比例已上升至40%,近100户贫困家庭实现了稳收增收。
2019年3月4日,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召开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第一季度例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传达了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和江苏省相关扶贫会议精神,听取并研究了该公司扶贫帮困工作情况,为深入推进公司扶贫帮困工作迈出更实步伐、迈向更高台阶指明了方向。
为了发展农村产业,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帮助农民增收,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决定将由村民组成的茶叶专业合作社筹建的茶叶加工厂新建项目作为产业帮扶项目,项目总投资118万,其中公司投入40万。初步估算,该项目将为合作社每年创造10万元以上的利润,给村里带来6万元集体收入。为帮助贫困户更积极地参与到茶叶产业中来,工作队通过调研摸底、组织自主报名、核实信息,前后历经3个月,最终用统筹到的结对帮扶资金帮助59户贫困户扩种茶园59亩。
抗震救灾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0度)发生里氏6.0级地震灾害,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地震发生后,中核集团下属在川单位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全力、有序地应对地质灾害,并快速响应地方政府救援要求,参与抗震救灾。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珙县项目距离震中22公里,震感强烈。地震发生后,珙县项目在18日00时40分按照当地政府救援要求,于01时00分紧急组织120余名员工成立救援队,01时30分到达救灾点冒雨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还选派了项目10名技术专家参与当地住建部门组织的震中地带危房鉴定和排险救灾。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川内各市震感强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中核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快速响应,立即组织在川所属单位开展快速排查;相关单位迅速行动,组织人员对科研生产设施、建筑施工等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排查,逐一核实安全状况。经排查,中核集团所属成员单位无因地震影响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情况,将组织各单位持续关注余震影响,加强应急值班,做好应急物资核查,完善地震等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应急体系有效运转,及时应对自然灾害衍生的次生事故。中核集团心系灾区群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款2000万元,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尽快恢复。
社会捐赠
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中核集团肩负着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2024年4月,中核集团决定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基岩等74件/套实物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展示“国家名片”,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深入地认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2024年11月2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捐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厅举行。
公益项目
久久公益节活动期间,中核集团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腾讯公益,联合发起了“核护春蕾 爱心绽放”公益捐赠活动,为集团公司定点帮扶地区的女童教育事业注入了温暖的核力量。本次活动收到的善款可为困境女童助学21600课时。“核护春蕾”公益项目,是中核集团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改善困难家庭女童受教育状况的重要举措。项目旨在通过资金支持、教育培训和心理关爱,为女童提供全教育周期的陪伴,助力她们健康成长,实现人生价值。自2023年4月起,中核集团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核护春蕾”公益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万元。
抗击疫情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2020年1月28日上午举行的专题会上,根据集团公司党组决定,中核集团通过国资委向疫情主要发生地捐赠资金5000万元支持抗击疫情工作。此前,中核集团已采取派遣医疗队伍、捐赠医疗物资、开展免费消毒灭菌等举措驰援疫区。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从1月27日起,中国同辐旗下所有辐照灭菌企业,将免费为运往武汉地区用于防控疫情的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医用面罩等提供辐照消毒灭菌服务。同时,为其他地区疫情防控医疗器材提供优先、高效的消毒灭菌服务,直至疫情得到控制。
2020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晚10点,核工业总医院收到苏州市卫健委指令,要求当日紧急集结一支医疗队,其中医生6名,护士10名,专业主要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传染病或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专业人员,次日中午出发。2月9日,位于苏州的中核集团核工业总医院第二批医疗队16人紧急出征驰援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
中核集团肩负着强核强国与和平利用原子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任务。新时代,新中核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入实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战略,实现安全发展、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造福全人类。
企业愿景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助推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支撑。加快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实现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国际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营能力全面提升,做强做优做大,把中核集团建设成为引领国际核科技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推动中国建成核强国。
核心价值观
参考资料来源
企业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
基本理念
参考资料来源
企业标识
标志图形为原子核模型图案和“中”字造型的结合,图案中电子轨迹线条含变体的“C”和“N”英文字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英文缩写“CNNC”。
整体图形是一个从下而上的立体透视,其节节攀升的势态,呈现出勇攀高峰的精神,象征着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勇往向前、争创一流。
社会荣誉
榜单排名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中核集团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15:09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