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服务协会
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China Meteorological Service Association,CMSA)是气象部门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于2015年5月13日正式成立。
历史沿革
2013年11月,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成立气象服务社会管理筹备工作组,全面启动气象服务社会化管理体制改革工作。12月,气象服务社会管理筹备工作组赴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调研,了解成立气象社团组织的条件、流程等相关要求,并确定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作为气象社团组织牵头发起单位的可行性。同时,筹备工作组领导先后赴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开展调研,了解国家相关部门社会管理工作基本经验,探索行业协会工作运行机制。
2014年1月8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建工作沟通会在公共气象服务中心315会议室召开,会议正式通过成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备工作组”。1月17日,协会筹备工作组拟定了协会章程、协会筹备期工作方案和协会组织机构方案,向中国气象局正式提交《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关于筹备成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的请示》,正式启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建工作。4月4日,中国气象局正式下发《中国气象局关于同意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备成立的批复,同意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备成立。4月16日,筹备工作组召开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备成立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风云气象科技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公司、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吉林省蓝天气象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重庆唯胜气象信息有限公司、甘肃麦克气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昆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双顺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信大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共18家单位作为协会发起人,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发起成立协会。
2015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审核同意,民政部发来批复《民政部关于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筹备成立的批复》,同意协会筹备成立。4月8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表决通过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协会领导机构和第一届理事会。5月5日,中国气象局批复同意协会成立登记。5月13日,民政部下达《关于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立登记的批复》,准予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立登记。10月23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启动运行大会暨气象服务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协会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2020年,根据中央和国家关于加强社团组织建设和改革指示精神,完成脱钩任务,中国气象局依法对协会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2021年7月29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及领导班子。
2024年5月25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气象与医疗建康专业委员会成立。12月6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气象文化创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组织体系
机构设置
会员代表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二)决定协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规划;(三)制定和修改会员代表、理事、常务理事、负责人产生办法,报党建领导机关备案;(四)选举和罢免理事、监事;(五)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六)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七)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八)审议监事会的工作报告;(九)决定名称变更事宜;(十)决定终止事宜;(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理事会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协会开展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是:(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二)选举和罢免常务理事、负责人;(三)决定名誉职务人选;(四)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负责换届选举工作;(五)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六)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七)决定设立、变更和终止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办事机构和其他所属机构;(八)决定副秘书长、各所属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人选;(九)领导协会各所属机构开展工作;(十)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和工作计划;(十一)审议年度财务预算、决算;(十二)制定信息公开办法、财务管理制度、分支机构管理办法等重要管理制度;(十三)决定协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十四)提出协会终止动议;(十五)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常务理事会
协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会第一、四、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协会秘书处设综合管理部(传媒中心、国际合作部)、会员部(会展部)、发展研究部、咨询评价部(行业自律中心)和培训科普部(培训中心)五个部门,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协会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是协会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
组织会员
协会的会员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单位会员应为依法成立的从事气象产业、仪器装备制造、气象预报服务、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气象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个人会员应是在气象服务及相关领域取得重要成果,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业人士。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协会:(一)拥护协会的章程;(二)有加入协会的意愿;(三)在气象服务业务、科研或应用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一)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二)对协会工作的知情权、建议权和批评权、监督权;(三)参加协会举办的活动和获得协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通过协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五)对协会给予的纪律处分有听证、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六)要求协会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权利;(七)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规定的其他权利;(八)自由退会的权利。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协会的章程和各项规定;(二)执行协会的决议;(三)维护协会的合法权益和声誉;(四)积极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完成协会交办的工作;(五)向协会反映情况,按规定提供有关资料;(六)按规定交纳会费;(七)服从协会的监督与管理,接受检查与协调。
业务资产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气象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气象服务工作。
(二)开展行业统计调查,采集、整理、分析并发布行业信息,发布相关行业年度发展报告等。
(三)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组织制定并发布团体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实施。
(五)履行社会责任,维护会员和行业企业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和行业企业的诉求。
(六)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维护气象产业市场秩序,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开展气象服务及相关领域质量、效益、效果评价,开展气象企事业单位能力评价、信用评价,开展气象仪器、产品的质量评价和认证,以及气象科学技术论证工作,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助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七)组织开展行业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经有关部门授权或委托,组织开展专业职称评审等工作。
(八)通过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九)创建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对生态气象发展战略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技术咨询服务。
(十)搭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组织举办行业展会、论坛及交流研讨活动。
(十一)推动行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依法依规开展气象服务科学技术奖励,促进成果转化。
(十二)开展气象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宣传与推广活动;依据有关规定,编辑出版行业书刊及影像资料,加强行业政策、行业发展宣传。
(十三)开展其他与协会宗旨有关的业务工作。
(一)会费;(二)捐赠;(三)政府资助;(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的收入;(五)利息和投资收益;(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设成就
活动交流
2022年9月19日,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气象旅游专题展暨第四届中国天然氧吧文化旅游节在桂林正式开幕。此次气象旅游展展区面积将近600平米,全国近23个省市县(区)地区参展。展区集合两大主题展和摄影展,分别为全国气象旅游专题展、“中国天然氧吧”文化旅游节和气象万千·天气气候景观摄影展,集中展示了避暑、避寒等气候康养资源,云海雾凇、彩虹瀑布、冰泡冰雪等天气气候景观资源,“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绿色发展优秀示范案例以及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赋能气象文旅,发展生态文旅,催生绿色产业发展新业态。
2020年12月18日至19日,风云际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0年会暨第二届气象产业(中国气象谷)发展大会在南京召开。年会以“打造中国气象产业2.0”为主题,围绕打造气象产业升级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气象科技进展与展望内容等共话产业发展。该届风云际会颁发了首届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年会举行了气象各领域2020年度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发布仪式。此外,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普委员会、防雷减灾委员会、应急预警委员会、农业气象委员会、预算财务委员会分别组织召开分论坛,共同聚焦专业领域最新发展趋势。
2019年9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气象局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共同协办的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气象装备与服务展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发展海洋气象科技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该届展会共吸引了来自中国气象局各业务单位、中国国内科研院所、企业及高等院校等近40家单位组团参展。
学术期刊
《气象产业与经济咨询》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展研究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合作创办,以不定期形式发布;期刊以服务气象行业和产业发展为宗旨,收集、整理、分析中国国内外气象产业发展相关资讯,包括发展规模、领域、种类、特色、科技水平、效益、影响、问题等,形成正式报告,为中国气象局和相关部门深入了解气象产业发展情况、完善气象社会管理、引领全行业协调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也为各社会企业深入了解中国气象产业发展状况、拓展气象产业发展思路、把握气象产业发展定位提供参考。
人才培养
奖项设置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起、设立并主办,授予在气象服务业务和产业领域从事科技工作,其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和推广应用,产生可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杰出组织和个人。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分为人才类和成果类。其中人才类包括风云成就奖和风云人才奖,成果类包括气象技术发明奖和气象科技创新奖。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选一次。
截至2024年3月27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已成功组织四届,先后共有8人获风云成就奖,29人获风云人才奖;期间还颁发了33项气象技术发明奖,85项气象科技创新奖。
培训教育
2022年11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北京彩虹天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为期两天的气象科普讲师培训正式开幕。此次培训围绕气象科普工作理论与实践、气象科普创新发展等内容,以专家线上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为主,科普试讲、答卷考试为辅。
2021年5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和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人工智能技术委员会主办,宁波银行北京分行协办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领域应用培训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此次培训邀请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华风气象传媒有限公司、百度、华为、航天宏图等10位专家为全国各地近80位来自气象部门、高校、企事业的学员授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徽以祥云花纹图案为设计视觉元素。
精神文化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服务行业,服务会员,促进形成中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气象市场体系,致力于中国气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关于协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章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7 12: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