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
淮安市专题类博物馆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坐落在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的发源地和故乡之一——江苏淮安。博物馆于2008年7月8日开工建设,2009年10月9日建成开馆,是中国最大的以菜为主题的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
建馆原因
“夫礼之初,始于饮食。”根植于江淮文化的淮扬美食,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作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和精清新”、“妙契众口”,以“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百姓创造”的特点,赢得“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淮安是淮扬美食主要发源地之一。作为江苏大地上最早有人类聚居的地方,淮安气候适中,河环湖绕,食料丰饶,为创制美味佳肴提供了物质基础。淮安有考古实证的饮食文明,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下草湾文化”,距今约4-5万年。在此后漫长的饮食文化演进过程中,追求健康长寿、以食养生悦生渐成乡风民俗。西汉淮阴人枚乘在其代表作《七发》中,为楚太子开列了中国最早的一席食疗菜单,可见当时贵族饮食之丰与烹饪技艺之高。如果说被李白比作漂母的那位农家老妇,盛情饷客的“酒焖黄鸡”一举成为淮菜名品,或许沾了大文豪的光,那么,“一鸡九吃”可就见真功夫了:贫寒读书人家的巧媳妇,为待客宰了仅有的一只鸡,竟用它的不同部位快速做出了九道佳肴。直到今天,风靡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快餐”的“盱眙手抓龙虾”、“洪泽小鱼锅贴”,也都是从农家、渔家饭桌上移植改良而来。这些美食文化传统,“家常菜”的烹艺,正是淮扬菜发展的源头活水。
古时的清河,在淮扬美食兴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时期,作为“九省通衢”、“盐榷重地”,官商巨贾云集于此,南船北马人流兴盛,极大推动了烹饪技术的推陈出新,促进了美食文化的繁荣发展。清河作为“淮扬美食之乡”中心城区,一年一度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主会场,在弘扬淮扬美食文化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建筑布局
博物馆坐落于淮安市清河区,建成布展面积6500平方米,
博物馆分为古黄淮文化馆、淮安民俗馆、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品尝馆等四大功能区。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整个馆群融合了中国庭园合院和中式园林风格。博物馆共有3个馆区、5个部分,展馆面积6500平方米,投资资金达5000余万元。博物馆由“河馆”(展示与菜文化相关的古黄淮河、运河等文化)、“菜馆”(陈列展示淮扬菜文化)、“民俗馆”(展示与菜文化相关的民俗文化)和“学艺馆”(互动学习淮扬菜的制作及品尝美食)四大功能区组成,集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而颇具创意的是,博物馆在传统展陈方式基础上,通过声、光、电、动漫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淮扬菜发源、发展、承继、创新到鼎盛的悠久历史进程,成为传播淮扬菜美食文化的重要窗口和研究基地。
馆藏文物
馆区有介绍淮扬菜的各种书籍外,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淮扬菜发展的珍贵照片。另外,淮安软兜、清蒸鲥鱼、清炒虾仁、扬州炒饭、蟹粉狮子头、千层油糕等淮扬名菜、名点精美的菜模,民国年间担挑食盒等珍贵实物也在这里得到展示。
场馆特色
博物馆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布展,采用声、光、电、动漫等现代高科技,是一个集知识性、休闲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充分展示淮扬菜文化发展、创新、鼎盛过程,让参与者全面了解淮扬菜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用价值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是清河新区最新亮相标志性建筑之一。长荣大剧院、清河文化馆、古淮楼、红娘广场等一批相继建成的文化项目,将清河新区妆扮得更加靓丽。清河区委书记肖本明介绍,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清河充分吸纳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念,吸收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大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空间模式的理论,借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通过规划拉动城市资产增值,成功开发、建设、经营新区,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原本是纯而又纯的落后城市近郊农村,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生态产业文化特色彰显的现代化新城。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用大量展品展示出淮扬菜“萌生于春秋,雏形于汉魏、发展在唐宋,繁荣在明清”的历史脉络,充分展示了淮扬菜之乡的深厚饮食文化底蕴。
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对宣传推介淮扬菜、彰显淮安的城市特色、提升淮安的知名度、扩大淮安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具有现实意义。另外,对推介淮安旅游、提升淮安旅游的品味、娱乐百姓、繁荣文化的层面也有积极作用。
建设以淮扬美食为主题的菜系文化博物馆,重现淮扬美食在淮安大地萌芽、发展、昌明之进程,展示其发展脉络及风格特征,促进淮扬美食文化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是淮安“繁荣大文化“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对于打造城市名片、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特色,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托博物馆这一平台,可以更为广泛地弘扬淮扬美食文化,更加深入地发展美食产业,更大力度地打造“美食天堂”,为清河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地区商贸名区增添新的特色。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8:12
目录
概述
建馆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