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
内蒙古赤峰市境内博物馆
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别名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90余间,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简介
中国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馆,又称作“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馆喀喇沁旗王府博物馆或王府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政府驻地锦山镇西南19公里的王爷府镇,距离承德市东北150公里,赤峰西南70公里处,创建于1996年12月,其前身是喀喇沁右旗亲王府。喀喇沁亲王府原称“喀喇沁旗右翼旗王府”,民间称王爷府,始建于1679年(清代康熙十八年),先后共有十二代喀喇沁王在这里居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蒙古族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贡桑诺尔布。喀喇沁亲王府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最大的蒙古王府博物馆、内蒙古最大的古建筑博物馆、内蒙古第二大博物馆。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喀喇沁亲王府建筑融合了蒙古族、满族、汉族三种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宗教特色和地域特色。
修缮及基础设施
1997年,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按照“喀喇沁亲王府开发、保护、利用、发展的远景规划”,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王府原有的33幢古建筑进行了抢救保护性维修。并对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全面改善。至2002年,喀喇沁旗清代王府博物馆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它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4555平方米,其建筑色调淡雅、古朴、庄重、气势宏伟,融古典风格和现代陈列艺术于一体。它既具有清代建筑雄浑、质朴、轩昂、洒脱的风格,又有中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次有序的结构特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合理,拥有一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府前广场一处,可供停车、演出之使用。馆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绿草覆盖面积达70%以上,是集旅游、休闲、观赏的好地方。
馆藏规模
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五座造型各异的凉亭,三座低栏平桥,潺潺流淌的泉水,环绕着叠石耸立的假山,一派江南园林景色。王府门前有九棵古榆,广场屹立着一字排开的十三座敖包。府内堂舍丹青斗彩,楼阁雕梁画栋,花苑姹紫嫣红,桦柏巍然参天。整座王府,肃穆古雅,气势恢弘,处处体现着主人的华贵。 喀喇沁亲王府历经三百多年风雨,东院已荡然无存,西院也仅存不多,后花园早已消失,仅主体建筑保存下来。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级最高、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蒙古族亲王府邸,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997年,由当地政府投资进行抢救性保护性维修,恢复了中轴区和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复建照壁、垂花门等。恢复后的亲王府有府门、轿厅、回事处、议事厅、承庆楼、书画厅、揖让厅、书塾、福晋居室等建筑。
该博物馆内由文物陈列、文物保护、业务研究、事业管理、公共服务、辅助设施六部分组成,其功能完备、设施先进,采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施管理。具有严密的防火、防盗保安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分别开辟了“喀喇沁亲王府历史陈列”、“书画陈列”、“喀喇沁亲王府复原陈列”、“王府校史陈列”等17个展室,珍藏了喀喇沁王府传世文物精品百余件,全部展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截至2008年5月,该馆有职工41人,设导游员3人(均受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治安保卫人员7人,工勤人员5人。完全具备了日接待游客千余人的条件。
相关人物
据史料载,喀喇沁蒙古部源于古老的乌梁海蒙古部。成吉思汗时代,乌梁海部名将者勒蔑因功勋卓著,其后裔被封为喀喇沁部,意为守卫者。在这个家族中,有一位蒙古王公,对近代蒙古民族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就是喀喇沁第十二代亲王贡桑诺尔布。
贡桑诺尔布生于1872年,卒于1930年,是蒙古民族近代史中重要的开拓者,也是赤峰及东蒙地区近代史中最为著名的历史人物。这位生逢近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立志民族强盛的亲王,治事开明,提倡新政,享誉遐迩。从1902年始,他相继首创内蒙古新式学校崇正学堂、毓正女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出版《婴报》,兴办邮电,派遣留学生,开办实业,建树良多。民国年间,他连续担任蒙藏事务局和蒙藏院总裁16载,为振兴近代蒙古族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5 16:03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