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江苏省徐州市境内中国矿业大学承建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又名中国矿业安全博物馆、中国矿业大学文博中心,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承建的综合性博物馆,2009年10月16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18980平方米。
建设沿革
2004年11月,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开工建设。
2008年9月,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建成。
2009年10月16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正式开馆。
2015年9月1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改造后的中国矿业大学校史馆和新建的李可染艺术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同年12月18日,博物馆一楼、二楼改造13块LED科普灯箱宣传栏。
2016年6月17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会议决定更换二楼展区防护栏。
2017年5月9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文博讲堂报告厅音响设施正式启用;同年12月5日,博物馆更新藏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同年12月6日,博物馆新增互动多媒体魔墙展示屏。
2018年5月22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加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
2020年7月10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正式启用“中国矿业大学文博中心”印章;同年9月17日,博物馆正式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同年12月18日,博物馆报告厅改造完工。
2021年8月27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利用暑假对自然陈列馆的展览内容进行更新改造,扩展环境保护、“双碳”科技科普内容等内容。
2022年6月8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家改造完成。
2023年9月10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厅改造完成,“天工”矿业科技馆门头局部改造完成。
建筑布局
综述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内,建筑面积18980平方米,常设自然陈列馆、煤炭企业馆、校史馆等场馆,此外还设有李可染艺术展厅等文化育人阵地。
展馆
建筑特色
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建筑风格简约大气,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在展厅的设计构思层面,主要是基于空间的合理划分和使用作为出发点,追求整面的墙体效果展示,解决的零散空间的浪费问题;在光电能耗方面,注重节约和智慧化控制水平的提升;在外观入口改造上,力求与整个场馆环境的统一中寻求相对独立。
展出内容
毕业证书(焦作路矿学堂第一号毕业证)、中国矿业志、业矿指南。
莱得利基虫(未定种)、布列斯哥虫、叠层石、珊瑚化石、腕足类化石(二叠贝)、鹦鹉嘴坨龙化石、大圆形恐龙蛋化石、椭圆形恐龙蛋化石、副圆形恐龙蛋化石、鹦鹉嘴龙(小)、线银杏、鸣山梅氏叶、刺根茎、宽卵楔叶、密囊束羊齿(皱囊蕨)、假星轮叶、稀囊楔羊齿(稀囊蕨)、新月型格子蕨、威廉姆逊似托第蕨、细尖芦木、隐核茱萸、锐角鳞木、侧生似木贼、卡勒莱新芦木、新芦木、多叶瓣轮叶、伸长拟金粉蕨、星囊蕨(未定种)、座延羊齿、坚叶杉、枞型枝(未定种)、枞型枝、披针苏铁杉、狭细侧羽叶、假苏铁、胡顿似银杏、拟刺葵、东方似银杏(相似种)、李氏豪士曼蕨、小异羽叶(相似种)、圆齿楔羊齿、蕉羊齿(未定种)、亚圆齿羊齿、栗叶单网羊齿、似木贼星叶、纤细轮叶、平乐轮叶、中国瓣轮叶、梭鳞木(亲近种)、猫眼鳞木、博茨须鳞木、脐根座、多裂掌叶、多裂拜拉、台木、贝瘤大网羽叶、松属球果、卵脉羊齿、东方栉羊齿(星囊蕨)、东方栉羊齿、轮生楔叶、畸楔叶、椭圆楔叶、奇异亚鳞木、双子叶植物、拟鳞木、脉羊齿、扁桃状单室茱萸、膜蕨型锥叶蕨、钝肋芦木、翅编羊齿、维斯特拟桦、厚叶马兜铃、华丽拟刺葵、椭圆斜羽叶、那托斯特网叶蕨、头帕海胆、狼鳍鱼、中鲚鱼、美国柱齿象、箭石、栅笔石、短松球海百合、六方珊瑚、潜龙(水生蜥蜴)、角杯珊瑚、蕨类植物化石(栉羊齿)、南洋衫树化石、封印木、中朝楔叶(相似种)、鹦鹉嘴龙(大)、大巨型长形恐龙蛋化石、小巨型长形恐龙蛋化石、圆形恐龙蛋化石、鱼化石、鸟化石、贵州安顺龙、关岭创孔海百合、尖嘴鲟鱼、螺化石、菊石、中华潜龙(水生蜥蜴)、海百合、古菊石。
碧玉柱、白水晶球、树化玉、水晶(石榴籽石)、异极矿、重晶石萤石、方解伴铜、黑电气石、红色尖晶石、玛瑙、重晶石菊花状集合体(沙漠玫瑰)、岫岩玉原石、镜铁矿石、结晶方解石、水硅钙石、孔雀石、菊花石、黄铁矿、钟乳石、沙漠玫瑰、青金石、紫晶洞、黄晶洞。
树脂残植煤、草本泥炭、气煤、褐煤、煤精。
仇高驰《宿建德江》隶书、仇高驰《芙蓉楼送辛渐》行书、仇高驰《长安九日诗》隶书、仇高驰《白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行书、仇高驰《孤云野鹤》行书、仇高驰《赠郑处士》行书、仇高驰《长安秋望》隶书、仇高驰《登鹳雀楼》隶书、仇高驰《竹里馆》隶书、仇高驰《宿建德江》篆书、陈学利《源深自流远》行草、萧庆翔《君子弘毅》行草、张东明《江山多娇》行书、刘志超《青溪/过青溪水作》篆书、王书峰《寄韬光禅师》行草、王昌宇《游洞庭湖五首·其二》隶书、刘文秋《寄欢州》篆书、于洁《人生难得是青春》草书等。
运动健将运动衣、牛头刨、疲劳试验机、材料试验机、地质锤。
文化活动
活动建设
2015年7月26日,国家环保局、徐州市铜山区环保局一行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参观;同年9月10日,徐州市统计局一行来馆参观。
2016年5月18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举办“品鉴文化景观,传承矿大精神”毕业季相约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主题活动;同年6月1日,举办庆祝中国矿业大学建校107周年系列文化活动。
2017年10月19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举办“优秀传统家训书法作品展”;同年12月7日,博物馆党支部开展“义务劳动做表率”党员活动。
2018年6月2日,中煤集团组织人员参观博物馆;同年9月15日,博物馆举办“科普之旅—神奇的化石”活动。
2019年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调研;同年9月25日,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来博物馆视察。
2020年11月24日,中国消防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陈伟明一行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调研。
2021年4月24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与徐州市当代艺术家协会联合举办“鼎新·重构”当代艺术邀请展。
2022年5月21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开展“绿色开采,低碳利用”煤炭科技体验活动。
2023年4月22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举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世界地球日科普研学与宣传活动。
学术研究
2020年6月—12月,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王传棨、赵保全参与编撰《中国工业史(煤炭卷)》《中国矿业大学简史》。
2021年1月,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胡其伟主持的徐州市社科基金《徐州道教史》(19XSZ-181)及担任执笔人的《大运河徐州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问题研究》(20XSS-077)顺利结题。
学术交流
2018年3月27日,印度尼西亚矿业类大学国际友人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参观交流。
2021年3月20日,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新红学百年回顾暨《高淮生文存》出版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
所获荣誉
2015年12月23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被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评为“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集体”。
2016年4月5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称号;同年7月7号荣获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颁发的“第二十八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同年9月14日,荣获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授予的“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集体”荣誉证书。
2018年9月29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代表队在首届中国矿业大学应急救护比赛中荣获团队一等奖。
2019年7月14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被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授予“2019年全国科普周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9月21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何玉斌作品《共振科技强国》获得江苏省第三届科普讲解比赛优秀奖。
2021年1月14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网站荣获江苏省科普场馆协会2020年度优秀网站二等奖。
2022年3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发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第一批认定名单,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入选;同年9月16日,博物馆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公布的全国地学科普研学基地。
2023年2月16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被徐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徐州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文物保护
2015年6月18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组织开展博物馆全馆安全大检查,并召开安全会议。
2016年1月11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派人参加煤炭标本的防护工作研讨,相关公司开展对煤炭样本的防护工作。
2017年6月15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开展夏季消防安全大检查;同年12月29日,博物馆开展岁末年初安全大检查。
2018年7月10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开展火灾应急疏散逃生演习。
2020年11月25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习;同年7月至8月,博物馆全员参与假期防汛、安全稳定等工作,组织维修屋面。
2021年11月1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对馆藏文物陈列品的抢救性修复、预防性维护项目正式启动。
2022年12月初,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完成安防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共安装128台红外摄像机,实现了对出入通道、展馆展厅、办公场所、藏品库房等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了场馆的案件防控水平。
参观信息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下午13:30—17:00,周六09:00—16:00,闭馆前30分钟禁止入内。
交通线路
从徐州火车站乘徐州公交51路到矿大南湖校区东门站下车,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东门进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或从徐州火车东站乘徐州公交11路、11路附、19路、20路、36路到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站下车,换乘徐州公交游1到矿大南湖校区北门进入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参考资料
2015年大事记.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2016年大事记.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2017年大事记.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6 21:07
目录
概述
建设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