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中国现代思想散论》涉及到19世纪中西
哲学和文化交流的几个问题。关于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和哲学交流,海内外已有不少质量很高的论著论及。但在《中国现代思想散论》笔者看来,仍有若干问题尚待澄清。
我认为《我和我的书》是不错的,但必须换一种写法——袁氏制造的,袁氏风格的,别什么记者采访,假情假意的哈!或褒或贬,变着法子逼迫我另写,而且还要什么风格的!害得笔者猪年春节不得安宁,老想怎样完成这个颇为刁钻的任务。
这部小书从交给出版社算起,整整十年了;上海三联书店认为此书仍有可取之处,愿意出个新版。责任编辑彭毅文小姐是责任心很强的新锐,要求笔者为这一版写个序。我想偷懒,把一篇答记者问《我和我的书》交给她作为新版代序。她意犹未足,先是发来邮件:“先生,我觉得对话的形式有点老土和矫情,没劲!”后来不打自招,说:“先生,再版序,你得好好考虑一下!
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所谓“袁氏风格”的文字;假如有的话,又有哪些特点。人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大部分中国人都识字,总会写点什么。但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模子里印出来的,有给人们深刻印象的独特风格,谈何容易!何况自知从小没有在文字上下功夫,又长期生活在学舌是免祸不二法门的环境中,要养成个人风格更是戛乎其难!这位编辑小姐要笔者交出有“袁氏风格的”再版序,岂非刁钻?
童年在家乡,不时可以看见路边或山坡上有砖砌的小火炉,嵌着一块刻上“敬惜字纸”的小石碑;给十几家人放牛的老汉宫生常常把捡到的有字的纸张放到里面去,用火燧点燃烧成灰烬。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 ),1949年5月参加革命,1950年6月参加共产党,现在是
中山大学离休的教授和厅级干部。第七届(1988——199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1990任中山大学中山市分校——
孙文学院首任院长。1987年当选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以后多次连任;曾是安徽社联主办的《
学术界》和浙江社联主办的《
浙江社会科学》的学术顾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
开放时代》的学术委员;2008年美国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访问学者。
主要著作有:《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近代中国论衡》、《
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
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
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
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
南方周末》、《
三联生活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