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自1895年在法国正式诞生后,电影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迅速发展成为综合多种艺术成分的最富表现力的大众化艺术,成为密切联系并影响着人类生活、在世界上覆盖面极为广阔的传播媒介。中国人摄制影片始于1905年,至《中国电影大辞典》出版已有9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风起云涌、天翻地覆的时代。中国电影尽管经历了曲折与反覆,困惑与彷徨,进步与反动,但就其总体看,真实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变迁,深刻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现实,是一部形象的、生动的中国社会生活史。许多电影家一代接一代,怀着执著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艺术探索精神,为电影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使中国电影从幼稚走向成熟,终于大踏步走上世界影坛。他们的业绩应该研究总结,载入史册。为此,编者编纂了《中国电影大辞典》,为广大电影学者、电影艺术工作者、电影爱好者,提供一部较为完整的工具书。
《中国电影大辞典》收电影家、影片、摄制发行机构、团体、研究机构、学校、培训班、资料馆、图书馆、出版社、著作、报刊年鉴、电影事件、电影歌曲、电影节、电影展、电影奖、电影院、电影工业企业以及电影名词术语等类,共6139条,图片3121幅。词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词目第一字同音时,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顺序排列;同音同调时,按笔画多少和笔顺次序排列。词目第一字的音、调、笔画、笔顺均相同时,依次按后面的字的音、调、笔画和笔顺排列。一字数读的,根据词目的需要定音、定调。词目相同的不同条目分条并列。人物条目一般附照片,其中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条目附主要作品创作年表。影片条目中凡无声片、黑白片均予注明,有声片、彩色片不注;影片条目均附职员表,故事片条目并附演员表;重要影片一般附剧照。故事影片条目客观叙述故事梗概,不作评论;叙述文字的长短视情节繁简而定,与影片的优劣无关。故事大体相同的重拍影片,仅在一条中叙述故事梗概。该书主要收电影特有的名词术语,文艺理论、戏剧理论通用的名词术语一般不收。该书一般资料截止于1994年,影片条目收至1990年。书前有按正文顺序排列的“词目首字汉语拼音表”;书后附录“获奖目录”,介绍中国电影历年获中国国内主要电影奖和国际电影奖情况。另附“词目分类笔画索引”,以便检索。
《中国电影大辞典》是一部用词条的形式反映中国电影历史和现状的大型工具书,它既富有知识性,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书将为推动中国电影事业健康发展,促进电影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等许多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戏剧作家、社会活动家
夏衍评)
张骏祥(1910—1996),影剧导演、剧作家,江苏镇江人。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电影局局长,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影协副主席,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导演《翠岗红旗》《淮上人家》等电影等,出版有《张骏祥文集》。
程季华(1921—2015),电影史学家,湖北沙市人。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曾创办《活页资料》《电影艺术参考资料》《电影艺术译丛》《中国电影》等杂志,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等,2014年获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