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省徐州市的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是中国矿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历史沿革
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创办之初,不分专业,但矿冶、路工方面的课程必修,到福中矿务大学时期,本科三年级开设有建筑计划等课程。
1931年7月,学校易名私立焦作工学院后,设立土木工程科。
1933年8月,土木工程科改为土木工程系。
1950年3月,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与焦作工学院合组中国矿业学院后成立土木工程学系。
1951年,中国矿业学院成立基础课程组。1952年,基础课程组分为3个教研组,其一为力学教研组。
1952年4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复的中国矿业学院系、教研组组织系统一览表中,土木工程学系更名为矿山土木工程学系。同年9月矿山土木工程学系更名为矿山企业建筑系。
1953年10月,矿山企业建筑系更名为矿井建设系。
1956~1958年,力学教研组分为理论力学教研组、材料力学教研组。
1963年8月,矿井建设系与采煤系合并成立采矿系。
1980年5月22日,采矿系的煤矿建井、煤矿工业与民用建筑两个专业分出来成立矿山建筑系。
1985年3月15日,理论力学教研组、材料力学教研组更名为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还设有理论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隶属于应用数学力学部。
1996年4月18日,在矿山建筑系基础上,成立建筑工程学院。
2000年,在理论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隶属于理学院。
2010年1月18日,力学学科整体从理学院划出,与建筑工程学院合并,成立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2016年11月,学校进行专业调整,成立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系所师资
学院现设有道桥与地下工程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建筑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研究所、矿井降温与热能利用研究所、结构鉴定与加固研究所、采动区路桥工程研究所、爆破工程技术所等系所。拥有国家注册工程师培训中心、建设监理咨询中心、建筑材料检测中心、计算机室及图书资料室。
学院(含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教职工17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28人,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美国工程院院士,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余位教授,40余位博士生导师,60余位副教授,教师中博士比例达到70%以上。学院在读博士生、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本科生、留学生2400余人。学院设有土木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工程管理四个本科专业。
学术平台
学院构建了以3个国家级平台(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建类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龙头,6个省级平台(江苏省土木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建筑节能与建造技术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深厚表土冻结及深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力学试验示范中心、土木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中心)为主体,2个市级试验平台(徐州市绿色建筑与新能源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徐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综合利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4个学院实验室(建筑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建筑结构与材料实验室、道桥与爆破工程实验室、地下工程实验室)为基础的立体式平台体系。构建了以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工程力学)为龙头,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点(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力学)、2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岩土工程、工程力学)、10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工程管理)为主体,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土木工程、力学)、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工程管理)、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为基础的立体式学科平台体系。形成了以2个国家特色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为龙头,3个江苏省特色品牌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力学)1个拥有IPMP(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培训与认证资格专业(工程管理)为主体,3个通过住建部专业教育评估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4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为基础的立体式专业体系。
学术影响
学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领域主要涉及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深部土力学特性及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深部岩体力学行为与围岩稳定控制技术、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煤矿采动区建筑结构物保护理论与技术、深部地下空间环境调节与节能技术、采动岩体力学与工程、孔隙与裂隙介质力学、非线性力学与软岩工程、计算与光测力学、基于空间安全的建筑设计研究、矿区可持续发展和矿业城市规划、地下空间环境调节与节能技术、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价、土壤传热传质过程与工程应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矿山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工程技术经济、工程造价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与方向。
2010年力建学院组建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973”项目、“863”计划(含子课题)10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60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近10余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励60余项。教师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在EI源期刊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0余项;在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交流合作
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外、海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学院先后组织了500余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邀请了国内外近40个知名大学及权威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给研究生和本科生作学术报告。选派了100多人次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大学进修、访问或合作研究。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先后成功举办协办了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混凝土与结构新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英岩土工程学者交流会、深埋隧(巷)道国际研讨会、江苏省力学学会青年论坛,中国力学学术大会、矿山工程力学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矿井物探技术论坛暨矿井物探技术应用交流会、国际岩石力学高层学术讨论会、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等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组织了多场专题研讨会。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丹麦理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建立有长期合作办学和研究关系。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22: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