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School of Mine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是
中国矿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成立。
1913年12月,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停办了焦作路矿学堂。
1915年6月,恢复办学,定名为福中矿务学校。
1921年,福中矿务学校增设大学本科,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同年,福中矿务大学采矿冶金科成立。
1931年4月,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同年,
私立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系、采矿冶金学系成立。
1938年7月,私立焦作工学院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与北洋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所属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同年,
国立西北工学院矿冶工程系成立。
1946年7月,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复校,私立焦作工学院矿冶工程系、采矿工程系成立。
1950年,国立焦作工学院采矿工程学系、中国矿业学院采煤工程学系成立。
1952年,将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采矿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采矿系。
1953年9月,中国矿业学院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成立。
1963年,北京矿业学院采矿系成立。
1970年5月,中国矿业学院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四川矿业学院采矿系成立。
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中国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系成立。
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
2000年,撤系建院,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
2003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007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2021年9月,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5个教学系,3个本科专业。
教学系:采矿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工业工程系、资源工程系、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师资力量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35名,其中两院院士3名(含外聘),教授40名,副高职称教职工43名,专任教师108名,教辅人员13名,管理人员14名。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95.2%,具有外校学历背景比例16.8%。有12人次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优秀援疆干部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1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4人,2人列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1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列入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5人列入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7人列入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2人获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获“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人获首届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5人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人获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3人获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获“江苏特聘教授”、1人获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学科建设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采矿工程、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矿业工程、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211工程”建设学科1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1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个,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
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
“211工程”建设学科:矿业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矿业工程
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矿业工程
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矿业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矿业工程
学院矿业工程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一。
教学建设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十一五”以来,学院共承担“973”、“86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9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企业合作项目千余项,经费累计7.2亿元,其中纵向经费1.2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41项、授权专利375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制订行业标准8项;SCI检索论文150余篇;EI检索论文400余篇。
学术交流
学院还通过绿色开采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科学采矿论坛暨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全国煤矿科学采矿新理论与新技术学术研讨会、露天开采专业科技学术研究会等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据2022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中国国内能源矿业科研院所和大型煤炭基地企业始终保科技合作,与美、英、澳、加、俄等20余所中国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和互访机制。
文化传统
院徽颜色设计为黄色彰显了矿业学子永远充满朝气,不断奋斗的精神;下部一双托起的双手,代表了矿业学院对每一位学子美好未来的期盼,预示着矿大学子将携手实现开发矿业、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责任,符合当代筑梦时代的特点和梦想;其下方的“1909”,显示学院同矿大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