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是国务院学位办指定的哲学社会科学博硕士论文收藏单位,是中国国内重要的古籍收藏机构。
发展历史
1957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情报研究室成立。
1963年,改名为学术资料研究室。
1977年,以学术资料研究室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
198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资料中心筹备组合并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992年10月,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1994年起,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1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设立了地方志收藏中心。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新馆落成,大楼使用面积达18000平方米。
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法学分馆正式挂牌。
2016年,按照中宣部的总体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担具体建设任务。
2018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展区揭牌仪式。
202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古籍数字化项目通过验收。
馆藏实力
馆藏资源
据2024年2月图书馆官网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240万册,其中古籍约20万册,珍善本书达3,650多册,收藏学位论文约20万册,馆藏志书总量已达53,600册,其中新编地方志书为26,000册。收藏的地名志1,512册,涵盖全国地名志的93%。
据2024年2月图书馆官网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依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拥有中文期刊2114种,上线各类数据近2000万篇,累计点击量超过7亿次,下载量超过4000万篇。
据2024年2月图书馆官网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引进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60余个,整合国际组织开放资源90余个,覆盖学术期刊、图书、古籍、报纸、历史档案、数值数据、文献索引、参考资料等全类型,基本囊括中国国内外重要的学术出版物和专题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中国知网、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经典古籍库、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新华社信息服务、CNRDS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EIC DATA数据库、JSTOR过刊数据库、ProQuest Ebook Central数据库
自建资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库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海量数据库
支撑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中国国内率先建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库,面向社会提供权威、全面、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献信息服务。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持续快速发展,影响力迅速扩大,成为世界上文献量最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平台,立足全国、面向世界提供公益服务。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在实现网站平台平稳运行、持续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手机客户端、平板电脑客户端、微信小程序等功能。不仅服务了全国的社科研究机构、党政机关和大专院校,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而且走进了重要国际组织和知名高校,成为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的重要传播平台,为促进中国优秀学术成果的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要单位,为全院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服务,筑牢安全防线,确保网络通畅,助力网站建设。
建设管理全院的机房、网络、邮箱系统等网络基础设施;负责全院的网络安全,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培训;管理全院的统一网站平台,为中国国内第一个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门户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主管全国性学术社团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联合全国社会科学情报界,积极开展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中国图书情报事业的繁荣发展。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立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由国家投入和支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心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委配合,其他社科机构参与,共同建设和管理,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开展具体工作。
组织体系
据2024年2月图书馆官网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下设16个机构部门。
研究开发
研究成果
学术期刊
文献与数据学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2019年3月创刊,中文季刊。该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主要定位于文献、数据及其交叉领域,探索图书情报与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前沿与热点,报道学界业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着力增强学术力、思想力、影响力,着力推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重要平台。
荣誉表彰
202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文献中心建设部获“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徽背景为红色,上方为正方形,由“文”字变化而来,下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英文缩写CASS。
精神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和高端智库建设,坚守服务科研的初心,牢记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和信息化建设的使命,加强管理,创新发展,持之以恒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繁荣发展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文化活动
2024年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举办2024年迎新春联欢会。
现任领导
读者服务
读者指南
1、办卡
A.读者卡:凡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在编工作人员、聘用制人员、在站博士后以及院内访问学者到院图书馆借阅图书等资料需办理读者卡:
(1)院内各单位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办卡,需携带院一卡通并出具所在单位人事处盖章的保证书;聘用制人员及院内访问学者办卡,需携带院一卡通并出具所在单位人事处盖章的保证书、介绍信、身份证原件办理,各单位为聘用制人员及院内访问学者出具的介绍信中应注明该读者使用读者卡的期限; 各单位正式在站博士后办卡,需携带院一卡通并出具所在单位人事处盖章的保证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备案证明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办理。
(2)提交电子版证件照片(注明姓名及单位)。
B.学生读者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学生,可办理“学生读者卡”。
(1)院图书馆将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出具的学生名单办理“学生读者卡”。
(2)办卡时出具学生证及院一卡通。
(3)提交电子版证件照片(注明姓名及班级、学号)。
2、挂失补卡
(1)读者卡或学生读者卡遗失,请及时携带读者院一卡通、学生证到院图书馆办卡中心办理挂失、补卡。 补办新卡后原有卡将自动作废。
(2)如在挂失期间找到原卡,读者可凭读者院一卡通、学生证到院图书馆办卡中心解除挂失,原有卡功能可继续使用。
(3)读者卡或学生读者卡在挂失前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遗失者自负。
3、清算及退卡
A. 读者卡
(1)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式在编工作人员如因调动工作或其他原因办理退卡时,请还清所借图书后,持读者院一卡通及读者卡到院图书馆办卡中心办理清算退卡手续。
(2)各单位聘用制人员、正式在站博士后及院内访问学者办理退卡时,持读者院一卡通、读者卡、身份证到院图书馆办卡中心办理清算退卡手续。
B. 学生读者卡
学生读者毕业或因其他原因退卡时,请还清所借图书后,持读者院一卡通、学生证、身份证到院图书馆办卡中心办理清算退卡手续。
借阅制度
1、读者需持读者卡至服务台办理借阅手续,严禁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出图书馆;若未携带读者卡,可凭有效证件入库阅览;读者卡仅限自己使用,切勿转借,若不慎丢失,请及时挂失和补办,挂失前已被借出的所有图书由读者自己负责归还或赔偿。
2、院外人员持所在单位提供的有效证明,可入库查阅相关文献,原则上不外借图书,特殊情况需审批。
3、借书前读者须仔细检查所借图书是否完好,如有污损,请当场告知工作人员。
4、大套图书实行闭架管理,不外借。
1、读者可登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网站自行办理续借或到馆办理。
2、图书在到期之前可续借一次,续借期限为30天(从办理续借之日算起)。若图书过期或已被他人预约,则不能续借。
读者可自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网站进行图书预约,可选择“院图书馆自行取书”或“通借通还送书上门”,外借中的图书和在架图书均可预约,每位读者预约册数不超过借阅总量;自通知读者取书之日起,保留图书7天。
1、读者须在应还日期前归还图书,如遇特殊需要,图书馆有权提前催还、收回外借中的图书。读者务必在OPAC上注册有效邮箱,并及时查收提醒邮件。
2、读者所借图书须归还至办理借阅手续的书库,经工作人员清点核实无误,双方确认后方可离开。
3、读者因公或因私离院6个月以上,须还清所借的全部图书;若因特殊情况需携书离院6个月以上,须自己到馆提交申请。
4、读者若调离该院或学习、进修、访问期满,须还清所借的全部图书。
5、读者所在单位应加强读者卡办理的审核,配合做好销卡、还书等工作。读者尚未还清该馆图书(包括读者卡账户中的图书和借书单中登记的图书)而离职或离校,图书馆无法与其自己取得联系的,由其原单位负责追缴未还图书或按照该馆《读者违规处理办法》进行赔偿。
外借图书如发生逾期、污损、遗失等情况,须按该馆《读者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图书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8:18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