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是依托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世界宗教研究所两家国家科研机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宗教学系的基础上,于2020年9月成立的以“本-硕-博一体化”为培养模式的科教融合学院。哲学院因此具备了一流的师资、广阔的科研平台和多样化的对外学术交流渠道。
办学历史
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院系调整暨推进科教融合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该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将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起,共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并进一步加强各研究生教学系建设。
学科实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以建设世界一流哲学院为总体目标,坚持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突出精英化的教育特色,培养中国特色、学贯中西、引领未来的哲学专业人才。哲学院现任院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研究员担任。
哲学院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宗教学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是哲学专业国内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于2017年成立即设置哲学专业,从2018年开始招生哲学专业本科生。2020年9月,成立科教融合的哲学院。哲学院采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哲学院在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八个二级学科教研室,优化科研与教学资源配置,组建教学团队,构建了完善的哲学学科体系。
哲学院依托哲学研究所与世界宗教研究所,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学部委员4人,学科带头人14人,教授60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53人。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哲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13人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荣获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荣誉称号。自2015年以来,哲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9项,其中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56项,获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18项,其中,学部委员、我院特聘教授魏道儒主编的《世界佛教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14卷15册,800余万字,2017年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出版学术著作141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925篇。
哲学所、宗教所的主办的
《哲学研究》《世界哲学》《哲学动态》《世界宗教研究》和
《世界宗教文化》为哲学院及全国哲学、宗教学研究者提供了学术研究的发布平台。
办学特色
一、新起点、高平台。具备一流的师资、广阔的科研平台、学术资源和对外学术交流渠道。
二、学科体系完整。具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全部8个博士点和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在国内本学科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一些处于国内外学术界的前沿。在主流学科之外的日、韩、阿拉伯、印度、越南等东方哲学领域也具有强大实力,是国内学科建制最为完善的教学机构。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计划对中、西、马、古希腊哲学等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和特殊学科的大力支持。
四、在本科生阶段就实行导师制。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学业导师由副高以上的教师担任,其中学部委员4人。
五、全面落实深度国际化的办学策略。哲学院将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国际项目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国际交流机会。
六、大力开展学生学术成长计划。学院借助“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人文之光”社科学子学术计划,开展了“课题研究”、“读书会”、“学术沙龙”、“学术竞赛”等活动。我院学生屡获“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