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安徽省公办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时就创办的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物理热工系和放射化学及辐射化学系。2009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正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创办。
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时就创办的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物理热工系和放射化学及辐射化学系。2000年获得“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毕业生,其中包括两名院士,为国家核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另一建设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它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成世界第一台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试验装置,核聚变工程技术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于2009年1月10日在合肥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多慧出任学院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核科学学者万元熙研究员出任首任院长。
科学研究
核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科点主要由中国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的加速器部、实验区部以及近代物理系加速器专业、应用化学系的辐射化学专业组成.。
国家大科学工程实验平台
实验室
教研室
科技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5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0 余项、开发大型科学计算与仿真软件 20 余套、发表研究论文1000篇,主持国际科研合作项目10 余项、科技部 / 基金委 / 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 30 余项、获得技术产业化研究开发投资 5000 万元以上、2003 / 2006 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注:此处所列科技成果包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前身的科技成果。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中国专利金奖
研究方向
先进裂变核能关键技术
主要开展先进裂变核能系统设计技术研究,包括第三代、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熔盐堆)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核能系统的物理与热工设计技术,核能经济学和环境影响研究等。利用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核反应堆工程原理,先进核反应堆、核动力系统设计与分析相关的教学实验以及科研实验。
主要研究内容为:
先进聚变堆设计研究
利用EAST超导托卡马克实验平台和参与ITER实验包层建设以及实验的条件开展先进等离子体物理运行方式研究,先进包层概念设计,高热通量偏滤器设计,高效率发电模式设计,先进维护策略设计,氚提取与控制方式设计,聚变经济学研究,放射性活化产物控制研究,放射性核废料处置以及电站系统研究。同时开展以聚变-裂变混合堆为核心的先进核能系统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为:
聚变堆包层技术研究
开展包层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包层模块加工制造技术实验研究、包层功能材料设计与实验研究、包层材料相容性实验研究、高通量部件冷却剂载热能力验证、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实验研究、聚变堆材料服役性能研究、包层铁磁体材料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研究、辐照后检验技术研究以及关键特有仪器设备研制等。
主要研究内容为:
核材料研究
开展各种核材料性能研究、制备工艺和焊接工艺的科学研究,开展各种热与电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疲劳及蠕变性能)以及辐照(损伤、活化)性能等实验研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材料,同时为聚变工程技术研究与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为:
核系统数字仿真与可视化研究
通过系统分析反应堆物理参数与工程结构之间的关系,建立反应堆结构模版,结合各种物理、结构分析方法,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科学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最终研制出大型集成综合反应堆设计平台。该平台将将支持基于物理参数的反应堆自动三维建模,基于三维几何模型的粒子输运分析、工程热力学分析,几何结构的装配规划分析等功能,将实现反应堆各设计环节的无缝集成(数据集成、控制集成、界面集成),是一个超大型的反应堆综合设计平台,将为反应堆设计人员提供一套统一的综合可视化设计环境。
低发射度、高亮度、相干性是先进光源的主要标志,开展衍射极限型储存环、自由电子激光和红外相干光源研究。
同步辐射技术与应用研究
同步辐射装置属典型的公用技术平台,可以同时开展不同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中子物理与核安全研究
开展与反应堆以及其他核装置相关的中子物理学以及核安全相关的理论、方法以及程序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实验工作,同时开展核安全理念与安全文化建设相关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为:
医学物理研究
以肿瘤放射治疗相关的医学物理研究为重点,同时兼顾核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利用核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重点解决放疗相关的关键物理和技术问题,开发相关的软硬件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为: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研究
针对同步辐射光源托卡马克装置的具体特点及核动力厂的一般特征,提供开展束流损失监控、强短脉冲混合场监测和核电站稳恒场监测相关的物理和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条件。
主要研究内容为:
核燃料循环研究
开展核燃料循环教学和研究,包括核裂变产物分离-嬗变研究,高放废液处理处置研究,核燃料及嬗变材料的制备、成型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为:
学科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拥有一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核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教育部同步辐射博士生创新中心。
本科专业
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
工程硕士专业
博士后专业
参考资料
核科学技术学院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6 15:3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