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
成立于1999年8月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生物与医学实验室(暨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于1999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学者刘静研究员创立。实验室主要从事热科学与医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微/纳米技术等领域的交叉科学问题探索,力求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近年来高端肿瘤微创治疗装备、先进芯片冷却技术、微/纳米热学与流体器件的发明和研制以及高/低温生物传热传质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
简介
专注先进医疗装备与先进能源技术
人才培养
2 名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1 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6 名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学金
9 名获得中科院冠名奖奖学金
2 名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2 名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31人次获得中科院理化所所长奖学金
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9部
受邀中英文著作14个章节
期刊论文300余篇
会议论文70余篇
申请专利100余项(获授权60余项)
微创高低温复式消融治疗系统
该系统是集深低温冷冻治疗与高温消融功能于一体的高端肿瘤微创治疗系统。系统先借助极端低温对整个肿瘤瘤体的包围杀伤,再通过高强度靶向加热完成对冰球内包裹的瘤体的彻底消融。外围低温冷冻层可防止肿瘤细胞在高强热疗中扩散,同时还保留了低温冷冻治疗无痛感的优点。该技术具有独创性与原创性,在降温/升温性能、治疗成本、操作安全性、适用面乃至低噪音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国外高端设备。
血管介入式全身热疗系统
全身热疗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它通过升高体温至40~42℃来治疗已扩散全身的恶性肿瘤,该治疗原理具有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全球已有不同种类全身热疗设备上市,但使用现有设备机体达到理想治疗温度所需时间很长,且不易维持温度和控制加热时间。血管介入式全身热疗肿瘤微创治疗系统在加热效率上明显优于现有全身热疗设备;采用微创技术,可减轻病人痛苦,从而降低传统全身热疗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性。
本实验室于2002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将室温下呈液体状态的低熔点金属及其合金作为冷却流动工质的散热技术,形成了一种通用型液体金属热管理技术。在积累了坚实研究基础的同时,取得了一系列核心知识产权,相应进展在国内外引起重要大反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3 11:00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才培养
学术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