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立于2002年,由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和院属武汉地区六个研究所以及
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共同组成。武汉教育基地作为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承担区域性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挥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治、共享”,谋求教育领域的共同发展,具体负责各培养单位联合层面的课程教学、信息宣传、招生推介、就业指导、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后勤保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武汉教育基地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为领导核心,以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为服务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六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承担区域性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职能,发挥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治、共享”,谋求教育领域的共同发展,具体负责各培养单位联合层面的课程教学、信息宣传、招生推介、就业指导、学术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后勤保障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武汉教育基地各培养单位共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入选者20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75人
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工作台站2个。
武汉教育基地各培养单位高度重视学科建设,现有1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6个博士后工作站,涉及14个一级学科、24个二级学科。
武汉教育基地常年聘请140名左右系统内外的教师承担约40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鼓励研究所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参与授课,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学术前沿性和学科交叉性,业已形成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课程系列,培育了《
高级水生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生物信息学引论》等精品课程,基本满足中科院武汉地区研究生培养需要。
自2003年至2014年,武汉教育基地六个研究所累计培养了约3400名毕业研究生,多名师生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导师奖和其他各类冠名奖学金和奖教金。截止2014年12月31日,武汉教育基地各培养单位在学研究生共1539名,其中硕士生731名,占47.5%;博士生808名,占52.5%。
武汉教育基地已建立以武汉分院研究生会为主体、各研究所学生会为支干的学生组织体系,通过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小洪山杯”篮球赛、“小洪山杯”羽毛球赛、
趣味运动会、十佳歌手大赛、毕业生典范访谈、主题征文、辩论赛、新生联谊晚会和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等,充分展示武汉地区科苑学子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小洪山记者团”、“小洪山青年志愿者协会”、“小洪山读书会”和“小洪山舞蹈团”作为武汉教育基地的四大学生社团,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
武汉教育基地将切实肩负起中国科学院“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战略使命,全面贯彻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秉承“服务研究生、服务导师、服务培养单位”的工作方针,继续围绕“联合办学”的宗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和教育品牌格局,发挥区域性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引领示范作用,为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战略和“率先行动”计划,以及研究所“一三五”发展规划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