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1952-2002)
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1952-2002)》是宣明、孙成志、王永义、王彦祚编纂的地方志。
内容简介
介绍:一、本志是记录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成长、发展历史。主要人物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反映研究所对国家、社会所做贡献的专志。 二、编写《所志》坚持尊重史实,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准确地记述研究所的历史;努力反映本所特色。 三、本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长春光机所所志;第二部分为原长春物理所所志。第一部分编纂时限为1952-2001年;第二部分编纂时限为1958-1999年(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部分内容延续至2001年)。
作品目录
封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
题词
图片
1958年10月27日毛泽东主席参观长春光机所科研成果
1964年7月10日邓小平总书记视察长春光机所
1991年1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春光机所
2000年8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春光机所
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
中国第一台激光器
高速摄影机
160A经纬仪
150电影经纬仪
718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
KM4太阳模拟器
260激光电视电影经纬仪
662激光电视电影经纬仪
912-2光电瞄准仪
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
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机载摄像记录系统
LD泵浦绿激光器
超扭曲液晶显示器
CIOMP-W1型激光调阻机
极紫外光刻国际研讨会
中国-以色列激光光电国际会议
研究生毕业典礼
建所三十周年庆祝大会
建所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建所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自然概况
第二章 所史简述
第二篇 机构沿革
第一章 研究所的变迁
第一节 研究所的组建与整合
第二节 援建与分建
第三节 研究所归属及所名称谓的变化
第二章 研究室体制变革
第一节 早期的研究室设置
第二节 两所合并前后的机构设置
第三节 “三定”时期的研究室机构设置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前后与改革初期的机构设置变化
第五节 两所整合前后的机构变化
第三篇 科研工作
第一章 光学技术基础
第一节 光学材料
第二节 光学设计
第三节 光学工艺与检验
第四节 光学薄膜
第五节 光度、辐射度与大气光学
第二章 信息光学与光电子学研究
第一节 光学信息处理技术与仪器
第二节 光电器件及其应用
第三节 激光器与激光技术应用
第四节 短波段光学
第五节 颜色和视觉
第六节 光计算
第三章 光学仪器
第一节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与大地测量仪器
第二节 干涉仪器
第三节 光谱仪器
第四节 光学遥感仪器
第五节 光电位移传感器
第六节 电子印刷设备及计量测试和其它光学仪器
第四章 光电工程
第一节 电影经纬仪
第二节 跟踪望远镜、弹道相机与光电瞄准设备
第三节 船体变形测量系统
第四节 RCG441激光对抗武器系统
第五节 侦察摄影设备及核爆炸光测设备
第六节 太阳模拟器
第五章 常规国防光学仪器
第一节 常规靶场光学仪器
第二节 常规火控光电系统
第三节 侦察电视系统
第六章 机械学与精密机械
第一节 机械原理与机械强度
第二节 摩擦磨损与润滑
第三节 精密齿轮传动
第四节 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与热处理
第五节 精密刻划与线纹计量
第六节 衍射光栅刻划
第七节 特殊专用的精密机械仪器
第八节 微电子机械系统
第七章 发光学和平板显示技术
第四篇 科研成果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第三章 获奖成果
第四章 科研成果推广
第五章 著书立说
第六章 专利工作
第五篇 产品试制与产业发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科研产品的试制生产
第一节 早期的试制生产
第二节 0308厂的建立与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所实验工厂
第三章 科技开发及新产业的建立
第一节 早期的科技开发
第二节 新产业的形成
第三节 科技开发及产业的管理
第四章 企业改制
第五章 高技术企业简介
第六篇 重点实验室建设
第一章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一节 应光室的筹建
第二节 应光室性质、管理机制
第三节 应光室重点研究领域及学术带头人
第四节 承担研究项目及经费支撑
第五节 历年获奖成果
第六节 人才培养及措施
第七节 实验室开放与实验条件
第八节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第九节 依托单位的支持
第二章 国家光学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中心的性质、任务和业务范围
第三节 中心工作情况
第七篇 国际合作与交流、图书情报与出版物
第一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作研究
第三节 学术交流
第四节 外事工作管理
第二章 图书情报及出版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图书馆
第三节 学术刊物与情报刊物
第四节 科技情报研究
第五节 光学文献和科学家数据库
第八篇 人力资源建设及研究生培养
第一章 人员构成及职工队伍发展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人员构成与发展
第三节 职工队伍结构变化及发展
第四节 科技人员考核与晋升
第五节 进入21世纪的人员结构与分布
第六节 职工队伍管理
第二章 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
第一节 文化教育与业务培训
第二节 岗位培养和重点培养
第三节 选派出国进修、留学
第四节 正规院校教育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第三节 学科建设与发展
第四节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九篇 科研条件
第一章 占地与基建
第一节 土地使用
第二节 基本建设
第二章 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建所初期的实验室建设
第二节 变迁中的实验室建设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实验室建设
第四节 1986—2001年期间实验室建设
第五节 两所整合后实验室建设的变化(1999--2001)
第三章 仪器设备及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各时期购入的仪器设备情况
第三节 引进的国内、外大型仪器设备情况
第四节 部分自制测试设备
第五节 1990—1998年设备研制、更新、改造及功能开发
第四章 经费来源与支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金来源结构分析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四节 历年的收入与支出
第十篇 质量体系建设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质量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建立过程
第三节 质量体系的逐步完善
第四节 质量体系的成效
第十一篇 党群组织及活动
第一章 党组织
第一节 党支部阶段
第二节 党总支阶段
第三节 党委阶段
第二章 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组织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节 工会组织
第三章 共青团组织
第四章 民主党派组织
第十二篇 行政、科研管理及支撑系统
第一章 行政管理
第一节 制度建设
第二节 文秘工作
第三节 档案管理
第四节 综合协调
第五节 对外接待
第六节 安全保卫
第二章 科研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向、任务、课题
第三节 计划管理及其他
第三章 后勤服务工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住宅建设及小区改造
第三节 基础设施及大修改造
第四节 环境绿化、美化
第五节 辅助系统
第十三篇 大事记
附录
附录1 莅临本所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附录2 历届所行政领导
附录3 历届所务会议(所务委员会)成员
附录4 历届所学术委员会
附录5 历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附录6 荣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人员名单
附录7 中国科学院、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名单
附录8 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名单
附录9 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附录10 历年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
附录11 所长简介
附录12 党委书记简介
附录13 在所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简介
附录14 在所工作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
附录15 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同志生平简介
第二部分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自然概况
第二章 所史简述
第二篇 机构沿革
第一章 研究所的变迁与职能部门的设置
第二章 所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室设置的变化
第一节 建所初期所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室的设置(1958—1965)
第二节 研究所调整与“文化大革命”中所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室的设置(1965—1976)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研究方向及研究室的设置(1977—1999)
第三篇 科研工作
第一章 建所初期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发展时期的研究工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光学基础研究
第三节 发光材料研究
第四节 发光器件液晶显示及其他器件研究
第五节 应用研究
第六节 测试仪器及设备研制
第七节 电子技术
第八节 集成光学
第三章 科研管理
第四篇 科研成果
第一章 各时期科研成果概述
第二章 主要科研成果
第三章 历年鉴定科研成果
第四章 专著、译著、专利、论文
第五篇 企业发展
第六篇 开放实验室建设
第一章 开放实验室的组建与管理
第一节 组建过程
第二节 开放实验室性质及管理
第二章 开放实验室的运行
第一节 开放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
第二节 承担的研究项目及经费支撑
第三节 成果及论文
第三章 开放实验室的队伍建设与条件
第一节 人员培养及措施
第二节 开放实验室重点实验条件
第三节 国内外合作及学术交流
第四节 本所对开放实验室的支持
第七篇 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
第一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一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二节 外事工作管理
第二章 国内外学术会议
第八篇 人事、教育与研究生培养
第一章 人事、教育管理
第一节 人事、教育概况
第二节 职工队伍建设及发展
第三节 科技人员考核及晋升
第四节 人员奖励
第五节 人员调配及人才招聘
第六节 行政人员与工人的考核及晋升
第七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八节 待聘人员管理
第二章 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
第一节 文化教育及业务培训
第二节 岗位培养及重点培养
第三节 选派出国进修、留学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研究生招生及培养
第二节 研究生管理
第三节 研究生教学
第四节 研究生学位授权
第五节 博士后流动站
第九篇 科研条件
第一章 占地与基建
第二章 实验室建设
第三章 仪器设备
第一节 仪器设备的供应及管理
第二节 大型仪器设备引进
第四章 财务与经费
第一节 财务管理
第二节 经费来源及支出
第五章 图书情报与编辑出版
第一节 图书情报
第二节 编辑出版
第六章 附属工厂
第十篇 党群工作
第一章 党的工作
第一节 初期党组织
第二节 建立党委
第三节 党务工作重点转移
第四节 整党工作及党员登记
第二章 群团与民主党派
第一节 工会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三节 民主党派组织
第十一篇 大事记
附录
附录1 莅临本所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附录2 历届所行政领导
附录3 历届所务委员会
附录4 历届学术委员会
附录5 历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附录6 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人员名单
附录7 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名单
附录8 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名单
附录9 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附录10 历年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
附录11 所长简介
附录12 党委书记简介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4 20:2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