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智库类期刊。
办刊历史
1986年,《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为季刊。
1986-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刊》沟通中科院内外联系。
1996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刊》重点刊登中科院院士和科学家就中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
主要栏目
《中国科学院院刊》针对“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定位,该刊各栏目文章力求“战略高度、国家层面、国际视野、历史担当”。
常设栏目有:社评、特稿、重大专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支撑“一带一路”、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院士与学部、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智库观点、新青年新思想、科技成果与产业化、论坛、科学家访谈、合作与交流等。
读者对象
《中国科学院院刊》读者对象是科技决策层、管理层、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
发展方向
纸刊:以重大专题策划为牵引,结合常设栏目,服务于科技自身发展、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论坛:以承办的中科院“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为核心,举办多种形式和规模的公开或闭门论坛。
新媒体:以微信为看点,以网络为纽带,融合多媒体传播渠道。微信高端用户年阅读量超50万,电子期刊每期阅读量超30万。
内部报告:通过多种渠道将科学家的战略思考报送相关决策层。
调研咨询:受委托组织战略科学家及相关领域专家,针对企业、地方及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及咨询活动。
人员编制
据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委员会编委有45人。
资源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刊》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截至2018年6月,该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7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9月16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刊》共出版文献4403篇。
据2018年9月1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刊》载文量为1842篇。
近年来,该刊推出的“思想产品”得到中科院领导的认可和科技界的好评,受到多位国家领导和相关决策层的批示和关注,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国内外知名战略科学家进入作者群。
每年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转载,与相关期刊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成果推荐工作得到科技界认可。
收录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库(CSTPCD)、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16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刊》总被下载1095529次、总被引2766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56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26。
据2018年9月16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刊》被引量为13783次,下载量为62563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刊》影响因子为1.6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194种)中排第507名,在自然科学总论(73种)中排第3名。
据2017年中国知网统计,近年来其期刊综合类影响因子在全国共430种综合类科技期刊中为前3名,其“智库”型传媒的权威性已得到科技界和社会的认同。
荣誉表彰
2017年,获得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2018年,入选中宣部指导的“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图中左侧为中国科学院标识,期刊文字由书法字体组成,英文是该刊的英文名。
办刊宗旨
该刊重点刊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科学家就中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以科学家深厚的科学积累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并更广泛、更有效地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现任领导
注:表中为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官网显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