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
经民政部与中国科学院协商同意、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联合成立的非法人研究机构
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5月,是经民政部与中国科学院协商同意、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联合成立的非法人研究机构,面向国家减灾应用需求、灾害管理等领域开展工作,通过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的有效结合、整合资源,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推动国家在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和决策支持等方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天地一体化业务化运行体系,为国家减灾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定位与功能
研究中心根据国家减灾工作的应用需求,开展空间技术减灾相关技术研究工作;承担有关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系统研究开发任务;开展空间技术减灾的培训工作,培养空间减灾技术人员。
运行机制
研究中心实行由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由7人领导班子组成,设主任1名,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成员4名。
研究中心运行采取项目驱动的运行方式,不断承担研究项目和工程任务是中心进入良性运转的资源保障。
组织结构
业务规划与管理部:联系国家减灾中心和国家有关部门,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需要和计划,制定中心的战略规划、年度计划;负责对外联系协调;组织与协调减灾技术培训;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地点设于国家减灾中心。
技术研究与项目部:联系和协调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开展空间技术减灾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组织项目组开展和完成项目研究工作;按照具体的工程任务,组织技术队伍按照任务计划节点,完成有关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系统研究开发任务;按业务规划与管理部的计划,具体负责技术培训工作。办公地点设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总部。
成就
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的成立,开创了我国部院合作的先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通过双方在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互补,将逐步把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建设成为空间技术减灾领域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2006年2月20日至3月3日,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技小组委员会第四十三届会议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会上,中国积极支持建立“国际空间技术减灾协调机制”,并承诺要为亚太地区和其他区域的自然和技术减灾与灾害管理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另据了解,我国于2005年发射了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并加入了国际卫星减灾网,2006年还将发射环境和灾害监测卫星星座。 中国空间技术减灾应用研究中心的成立,开创了国家减灾领域科技创新和业务发展的新的模式,为民政部与中科院系统间的长期合作构建了理想的平台。作为空间技术减灾领域的新生力量,它的成立将对空间技术减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及国家空间技术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产生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的体制,新的机遇,带来新的发展。研究中心通过争取空间技术减灾应用有关研究及工程任务,提升国家空间技术减灾能力建设,切实推进空间技术减灾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09:48
目录
概述
定位与功能
运行机制
组织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