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模式是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及心理行为特性的
管理模式。
定义
中国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中国管理模式是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管理模式。中国管理模式作为
对称管理模式,既是中国“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义利统一”、“无为无不为”传统管理模式的现代发展,又是人类管理模式发展链条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互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释义
中国管理模式与对称管理模式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管理,都要通过管理模式来进行。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组成的管理行为体系结构。
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科学的管理模式就是
对称管理模式-----主体与客体相对称、主体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管理模式。
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对称文化。对称文化:天与人、义与利、道与德、理与气、名与实、形上与形下、德治与法治、出世与入世的对称。对称文化:民主与法制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称、个人与企业的对称、民间与政府的对称。中国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经济是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统一,经济管理是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的统一。随着生产社会化、经济宏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社会管理科学化,管理模式将逐步整体化。作为整体的管理模式,就是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一般性、人类性,就是管理学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化。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统一的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根据
五度空间理论,空间与层次是时间的展开,空间上并列的不同管理模式,体现了管理思想的不同层次与时间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的横向交替,体现了人类管理模式宏观层面的纵向发展;古代中国管理模式——古典西方管理模式——现代西方管理模式——当代中国管理模式是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最大圆圈,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其他层面的圆圈都必须首先放在这个圆圈中才能得到合理定位。古代中国管理模式整体上属于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的第一阶段,蕴含了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全部萌芽。如果把古代中国管理模式排除在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之外,认为西方管理模式才是人类管理模式的源头,西方管理模式才是人类管理的标准模式,其结果就是把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的小圆圈变成中圆圈,中圆圈变成大圆圈,一方面不适当地人为提高了西方管理模式在人类管理模式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西方管理模式看成管理的标准模式、唯一模式,另一方面否认了中国管理模式的合法性,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人类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国管理模式作为对称管理模式,既是中国“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义利统一”、“无为无不为”传统管理模式的现代发展,又是人类管理模式发展链条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互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管理模式的背后是管理学范式。“管理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管理学,一是类的管理学。管理学科学化的命题是对中华民族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复归,使“以人为本”命题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以人为本”的社会基础,吸收西方管理学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衍化演化出对称管理学,并促进管理学的科学化与极大发展。管理学的科学化就是通过空间时间层次的转型与融合实现发展,就是要用历时性的方法、层次性的方法化解同时性的矛盾,整合同时存在的不同管理学流派,实现相容与超越。管理学的科学化是人类化社会与社会化人类时期的管理学,人类化的管理学与人类社会溶为一体,是管理学的异化、管理学与社会异化的扬弃,是管理学本性的复归与真正管理学的诞生。这就是管理学科学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管理学的科学化与管理学的人类化是对称的。管理学科学化与管理学人类化的对称为东西方管理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管理学范式——对称管理学范式框架,这套《中国管理模式丛书》就是建构这个范式框架的尝试。
中国管理模式丛书提出了以对称管理为核心的完整的中国管理模式,是对现有中国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模式化,是对古代中国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也是对现代西方管理模式的扬弃、综合与升华。中国管理模式丛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明中国管理模式的内在结构与实践可操作性基础。中国管理模式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中国管理模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产生,符合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以上内容摘自:《
中国管理模式丛书》,
陈世清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8第3版)
基本介绍
对管理模式的总结在企业界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联想模式、华为模式、海尔模式……人们希望从中看到一些可借鉴的、更适合中国企业的、规律性的管理经验。
管理学家阎雨博士通过将西方管理体系与中国国学相结合,以C理论为母体,结合多年案例研究和管理实践,成功研究出中国管理哲学的导入和应用体系——C模式。这使得中国管理哲学不再是理论的说教,而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其价值对于中国管理学而言同样具有开辟鸿蒙的时代意义。
概念
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
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 ,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中国式管理语录50条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28、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29、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30、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以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份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份熟不拘礼。
31、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
34、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断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36、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37、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38、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39、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40、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43、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44、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45、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4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49、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50、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C模式
词语简介
C模式指的是以C理论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精髓和西方管理工具,以管理文化性统领工具理性的管理哲学——中国管理哲学的一种表述。
C模式沿革
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诸子百家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奠定了中国管理学的基础。北京大学人本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专家阎雨先生在C理论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精髓和西方管理工具相融合,使得C理论得以与实践相接轨,进而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国管理哲学,即C模式。
C模式内涵与外延
C模式外在意义取China(中国)、Change(《易经》)、Confucius(儒家)、Culture(文化)、Cheng(成中英)之义。
C模式的内涵为:Control(行政)、Coordination(人事)、Centrality(决策)、Contingency(市场)、Creativity(生产)。
以决策为中心,各要素交互影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上行文化,更加侧重于先验主义的哲学思辨,成中英先生开创的中国管理学C理论是知识管理与智慧管理,C模式是阎雨先生对C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基于C理论的管理实践。它将C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依附于母体,但同时别具特色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C模式由两大系统组成:一个是C理论,一个是A体系。C理论就是成中英教授的管理模式,他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的核心文化加上《易经》与《禅宗》,所形成的理论框架被学界称之为“C理论。而西方现代文化则是一种下行文化,更加注重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国际上习惯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实用管理文化称之为“A体系”。 管理学家阎雨博士立足国学根脉,萃取百家文化菁华,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管理哲学,更融合西学体系,导入西方管理工具,使抽象的传统文化模型化、数据化,通过C理论与A体系的结合,既解决了企业管理的理性与高度,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量化与实用问题,这就是“C模式”(China way)。 C模式,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实践和应用,使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和哲学得到激活和再造。 通过对C模式的学习和导入,可使企业家及管理学者全面洞悉西方管理优劣,规避盲目西化风险;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中国管理学倡导的C模式是知识管理与智慧管理,力求管理科学中国化,中国管理世界化。这是一次温和的管理变革!
就外在意义而言,我们可以说,C代表China way (中国模式)、charter(宪章)、Change(《易经》)、Confucianism(儒家)、Culture(文化)。
相对于美国的A模式,阎博士创建的C模式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因为美国的A模式代表的西方管理模式,已经被证明不再适应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A模式管理理论属于理性主义的管理范畴,而其对理性的盲目崇拜,对物质的迷恋,对定量化和技术手段的依赖,造成了
企业管理“灵魂的缺失”。而今在美国及西方流行“绿色管理”,但仍没有摆脱经济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本质。
而C模式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有益的管理思想与工具,彻底克服了西方管理模式的病症。
C模式认为,管理是一个多元融合,兼容并包的系统,对任何外来的有益的思想、方法、技术、工具来之不拒,进而溶解、吸收、消化,从而成为一体。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不断推陈出新,任何生命体都会老化,新的生命体是对原生命体的继承和发展。
C模式不仅通过改变企业基因和代谢系统延长企业寿命,而且还培养企业新的生命体,使其子子孙孙无穷匮焉。即:改变企业基因,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挑战;更新代谢系统,使企业优化内部资源和职能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推陈出新,结合内外环境变化,不断的延伸出新的经济体以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C模式下,管理的问题都将从整体关联的角度进行解读和解决,洞悉各个管理要素间的依存与联系,在动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只针对一时一地的问题,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利润最大化,并最终在不断的自我检视和修正中实现管理的不断创新。
管理并不神秘,任何神化的管理模式和理念,都是夜郎自大。C模式就是还原管理本意,让所有的组织和企业乃至个体的人找到管理路径和自我修持的法门。C模式突破了中国管理中国管理理论缺乏应用模式的瓶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量化与实用问题。
C模式,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实践和应用,使抽象的传统文化模型化、数据化,领会学习潜移默化,用起来得心应手,使中国优良传统管理文化和哲学得到激活和再造,再现勃勃生机!
C模式价值
引导管理发展方向
阎雨博士创建的C模式是从其师成中英教授的C理论发展创化而来,即从管理研究与应用实践中来。C模式正是这样一个路径:实践、知识、再实践。
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中国管理学的创建提上日程。依托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精髓,导入西方管理的理性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中国管理学体系的形成指日可待。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正是中国管理学的基奠之一,立足于知识经济与东方文化,放眼世界管理发展趋势,必将完成管理科学中国化,实现中国管理世界化的升华。
指导组织变革
管理者常常越位、缺位、错位,过度管理与管理盲点并存,企业创新管理缺失,组织变革乏力;当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为模式正面临着文化“移植”和文明冲突带来的严重的“排异反应”。
C模式通过对于内外环境的分析,借助7C模型推导出组织结构的最佳形态,帮助管理者找到自身的定位,引导各部门和职能有序设置与协作,真正的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契合,避免本本主义,达成变革目标,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
改变企业基因
《易经》的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经营诊断、信息化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平台。通过研究比较《易经》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信息哲学语言符号,发现易经与产生于近一二百年的西方管理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包容性。即,C模式更为圆熟的概括了管理的本质和管理原则,而不是机械的、孤立的拆分管理环节和要素,这必将为企业管理实际提供持久的动力。
优化企业新陈代谢
一个企业新陈代谢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是不是能够健康的发展。如果新陈代谢不畅,存量不够而释量过多,同化减少而异化过多,这就会造成生命的衰竭。反过来会造成生命的堵塞,从而造成消化不良,企业最终走向衰亡。C模式通过优化新陈代谢,不但能够使企业延续生命,而且使其继续繁荣;不但能够永葆青春,又能够有一种新的壮大。
实现管理生生不息
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到衰落的过程,管理亦是如此。因此,C模式跳出管理理论的一般范畴,以管理哲学来指引具体理论和工具的发展,不断的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推陈出新,从而实现管理的生生不息。
管理归C
C模式力使企业家及管理学者全面了解西方管理的史略、优劣和发展趋势;系统领会国学中的管理思想精髓;懂得使用符合中国文化的管理方法——C模式;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C模式突破了中国管理中国管理理论缺乏应用模式的瓶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量化与实用问题。这使得中国管理学不再是理论的说教,而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其创造性价值对于中国管理学而言同样具有开辟鸿蒙的时代意义。
C模式评价
哲学实践并重的管理模式
C模式,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实践和应用,是对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取舍、整合、融通、交融和锻造,籍东方天地人和为基点,取百家精华为统筹,融科学、哲学为一体。
阎雨博士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中国传统管理,使得这一历经千年的东方智慧重新焕发生机,它从理论的高度将中国传统管理的要素予以系统化,建立了严谨的理论体系---C模式;同时将理论在实践中验证,指导实践,实现管理效能的飞升。
这些正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管理学界、企业界的困惑与需求。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全方位覆盖管理应用领域,将推动知识经济下管理学的嬗变。
心智模式
C模式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依循C模式的逻辑路径,学习者与应用者将重新与两千多年前的先贤脉络相通。在C模式体系下,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再次滋润现代国人的心田,革新心智模式,重构成熟社会。
应用发展路径
C模式在给予管理者以整体管理思维模式的同时,也指出了管理方向,从静态上讲,就是以战略管理、公司变革、公司治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块和管理理论。
同时,C模式还对企业管理的问题进行动态分析,这一点着重体现在企业变革模块中。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习,帮助企业家明了企业发展各个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运筹帷幄,化解危机与无形。另外,针对企业当下存在的问题,通过借助C模式的七要素功能分析,可以判定管理问题的节点所在,从而对症下药。
道德成管理力
中国的强大不仅要表现在物质,更重要的是伦理,是哲学思想。我们不仅要有大国物质能量,还要有责任感、大国心态、大国灵魂。
我们的中国管理C模式,不仅是管理的模式,还是文化的模式、心智的模式、心灵的模式。
在C模式下有自觉体系,有他觉体系。经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通过C模式的学习,能够真正的进行心智的改良,确立自己的目标,修德立业,开启民智。很多人达不到这个目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先自觉,再他觉。
当下实行C模式,不仅是心灵的雕刻,更是心灵的救赎。
名家评价
社会的和谐源于伦理的自觉,管理伦理基于文化传统。《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升华了管理科学。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阎雨先生把管理哲学的抽象理论具化为可以应用实践的管理模式,使中国管理学不再仅仅是学界内的“阳春白雪”,而成为社会企业发展的动力燃剂,为企业领导力更新、管理更新提供了有效路径,回归了管理的本义。
————谢庆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是一部开拓性的著作。阎雨先生融通古今,驰骋中外,将中国古典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将东方的重人情、沟通、谋略的软管理与西方的重理性、制度、法治的硬管理互补为一体了,这样的著作少有。
————胡星斗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
阎雨先生的新作《中国管理C模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打通了东西方管理理论和古今管理理念的鸿沟,启迪性与操作性兼具,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陆地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管理是科学,管理是艺术,管理更是哲学。阎雨博士所著《中国管理C模式》给人最大的启迪,在其新视野、新思维,实在值得一读。
————郎加明 (中国航油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还是一本关于智慧的书。中国管理的C模式将“禅”与“易”融合“道、法、兵、墨、儒”,大大拓宽了我的眼界,增进了我的信心。
————丁楹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总经理
成中英简介
世界著名管理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1956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应邀赴夏威夷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易经》学会主席、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国际东西方大学校长等职务,并担任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台湾大学、北京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学贯中西,长期从事逻辑与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管理哲学、《易经》哲学、儒学与新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是C理论的创始人。著有《美国哲学归纳法理论研究》、《戴震原善研究》、《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论中西哲学精神》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阎雨简介
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 执行院长
兼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房地产专家委员会主任;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哲学、企业战略、文化产业、地产经济、社会问题。
为在校生先后讲授《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学原理》、《国际营销学》等学课。
视角
从中国企业成功管理实践案例看,研究创新中国管理模式可以从三个视角来分析:中国管理哲学、现代管理科学、成功管理实践。
中国管理哲学
中国管理哲学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积累、沉淀而形成的对管理的基本认识和指导管理实践的方法论,尤以儒、道、禅、兵最具影响力。他们分别强调道德、自然、觉悟,以及谋略的力量。
现代管理科学
现代管理理论迅猛发展,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方法风靡全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汲取,从局部的、跟风式的学习应用逐步转变到系统性、战略性的引进。
成功管理实践
随着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从最初凭经验、拍脑袋,逐步向讲科学、重实效转变。融合创新产生了大量的成功管理实践,成为中国管理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
探讨与思辨
近两年,国际舆论对“中国管理模式”甚嚣尘上,甚至到言必称中国模式。如外国报导这次世博会,也认为“上海世博会引发人们对中国模式的兴趣”。可是,我们国内反倒很少有人议论此事。人家已经把“中国管理模式”的帽子给咱戴上了,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个帽子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先要弄清楚模式的本质(而非定义)。首先,模式必然蕴含着独到而丰富的创新内容。没有创新,就没有让人们学习模仿的价值,当然这种创新必须有可推广的普适性。如北京曾出现一位“山寨局长”,他看上了模仿政府行为作买卖可赚大钱的方式,竟然赚了1600万元,活动长达四年之久。你不能说他不是创新,但绝不能让人学习模仿,还要严加打击。因此,创新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具备让人可模仿学习的范式,即有模范的意思。我同意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给模式赋予的概念:“模式有强调、放大、夸张的意义”,同时具有普适、宣扬推广的意义也是不可少的。
中国已成“模式”了吗?
那么,什么是“中国管理模式”呢?其来源于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创造长期两位数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光辉成就。尤其是通过奥运会、国庆盛典和上海世博三大盛典,中国更令人刮目相看,于是人们竞相以谈“中国模式”为时尚。
先谈世界对中国模式的看法。当今世界流行三大观点:一是大加赞扬、“中美决定世界事务”的G2说法,认为“30年内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世界第一”,甚至英美报纸还曾煞有其事地说:“中国还是别当老大,当老二对中国更有利。”尤其是外国工商界人士多持此观点,很看好中国。他们对西方已失去信心,所以号召学习中国模式。而西方不一而足的吹捧,让我们也有些迷糊。第二种观点,属于“棒杀派”,认为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背道而驰,必将是对西方世界的严重威胁,极力把中国模式政治化、妖魔化。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体制内还存在问题,是否成为大家学习的中国模式,还有待观察。”这三种观点也有共同之处,即承认“中国模式已是客观存在,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
从世界舆论种种论点来说,也还处于变化之中。1992年,美国人弗?福山向世界宣称:“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西方价值观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今后将永续永好,不会有其他制度取而代之的可能。”当时世界191个国家,有118个国家明确采用西方模式。可是20年后,这次经济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西方模式已经没落。以色列历史学家甚至得出了“专制大国回归”的结论。美国名刊《外交》也发表了《西方制度倒退,开始向专制化转变》的文章,认为:今日经济越来越需要政府的直接干涉。于是又有人主张:人均产值超过6000美元是个门槛,执行自由经济民主制度会稳定;但人均产值不到6000美元的国家,以专制体制获得稳定发展,在制度上可能更有优势。
我们该做些什么?
我们作为中国人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我们也要研究中国的管理模式(包括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以求有个清醒正确的认识,每人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为此,日前我向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成思危理事长请示。他说:我们应该支持建立相应组织研究探讨此事。
关于企业管理模式,在金蝶董事长徐少春主席的倡导下,以“总结梳理出成功的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并加以推广,促进中国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为宗旨”,建立了“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这是一个良好开端。在此基础上,从实际范例出发,研究探讨中国管理模式的本质、形式、方向,已势在必行。
杰出奖解读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的研究性组织。它集合了企业家、学者、咨询机构、政府组织、社团组织、媒体这六种力量共同总结梳理出中国企业管理模式,促进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发起了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活动,“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是第一个针对中国境内企业管理实践成就的荣誉奖项,它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活动。遴选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入围企业进行走访,协助企业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管理模式,企业报名参与本次活动不缴纳任何形式的费用,同时“杰出奖”活动得出的成果将会与社会共享。
理事长致辞
我要说说我为什么一直支持这项事业?因为它具有三方面的重要价值。
第一是要肯定中国管理的成绩。中国经济发展得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中国必然有一批管理得好的企业。但是目前来看,对中国管理成绩的肯定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我到国外演讲,讲中国经济成绩大家可以接受,但是讲中国管理的成绩,他们觉得你拿不出实质性的东西来。
第二是要提炼中国的管理理论。我们要通过这项工作,把管理经验逐步提炼、上升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或者管理科学。中国有这么多优秀企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经验如果只停留在经验层次是不够的要上升到理论。
第三是要肯定管理者和经理人的作用。任何管理离不开管理者或经理人,比如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都有他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一个企业的成功,跟他的管理者,跟他的经理人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如今社会上对管理者的作用的肯定还远远不够,这样就导致对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的肯定不够。
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 名誉理事长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名誉理事长
杰出奖介绍
遴选标准
定性标准
企业注册地不限
作为独立的公司持续运营5年以上
信奉和实践中国管理模式
经营业绩稳定增长,行业或应用领域领先
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属于非健康、高污染的产业
拥有自主经营的产品(服务)、品牌、在国内或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企业社会责任3年来无重大问题
杰出奖已获奖企业,三年内不再参与遴选
定量标准
增长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人均效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管理模式具有独特性
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采用“卓越绩效管理评价模型”
评价指标:采用APQC 评价指标/上市公司评价指标
发起单位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