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米食大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米食文化探寻节目
《中国米食大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米食文化探寻节目,包括《中国米食大会第一季》《中国米食大会第二季》。
节目形式
节目背景
稻米在当今社会仍是全世界60%左右人口的主食。中国具有万年稻作史,稻米文化已深入其中,无处不在。稻米文化不仅养成了中国人的许多生活习性,更培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主持的最后一个项目——“海南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已经成功突破,双季亩产3000斤意味着一亩地多养活5个人。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也端得更牢。同时中国农业科学家还心怀天下,中国高产杂交水稻在缅甸、越南、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等数十个国家推广种植,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在此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了米食文化探寻节目《中国米食大会》。
节目模式
《中国米食大会》每期节目邀请六位不同领域的嘉宾,组成“米食寻味团”,嘉宾构成丰富,从历史、文学到农业科技,再到名人,去到六个具有“米食文化”差异性的省份,进行深度走访,开启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米食文化探寻之旅。当千年“禾下梦”撞见“米食寻味团”,《中国米食大会》热闹、有品、有意思,好看、好吃、好玩,让一粒米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米食文化变得可视、可感、可触摸、可品尝、可回味,别开生面开创“旅游+文化+美食+体验+思索”之慢综艺新表达,塑造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节目特色
《中国米食大会》纪实性的手法拓宽了国内纪实探寻美食文化真人秀的疆域,并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在创新表达方面,以故事性强的小片导入,引起观众兴趣,拉高收视。嘉宾三组路线相互有机勾连,环环相扣,并行不悖。以团聚在一起分享经历和体验为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分享中,使思想性升华,碰撞出米食文化的真谛。该片融合真人秀、纪录片和轻综艺为一体的新型节目形态,给荧屏带来一股艺术清流。
创作团队
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每期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节目列表
第一季
详情参阅词条:《中国米食大会第一季》节目列表目录
第二季
详情参阅词条:《中国米食大会第二季》节目列表目录
参演嘉宾
主持人
固定嘉宾
飞行嘉宾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22年1月25日,“强国之基·生活之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2022年精品节目片单发布,《中国米食大会》在列。
播出平台
参考资料
节目评价
《中国米食大会》透过“一粒米”感受中国文化的厚重与绵长,为观众奉上高质量的文化大餐。节目采用真人秀+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跨越综艺与纪录的边界,以“忠实记录、真诚表达”,让真实生活本身的魅力打动人,感染人。纪实性的手法拓宽了国内纪实探寻美食文化真人秀的疆域,并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人民网、红网综合评)
《中国米食大会》节目嘉宾构成丰富,嘉宾们通过对“一粒米”的探究,探寻当地不同的米食文化和与之相关的故事,揭秘浙江米食版图。并在米食移动厨房,品尝由当地大厨烹饪的特色米食佳肴,在席间探究与“米”相关的饮食文化、人文故事、历史典故等。在创新表达方面,以故事性强的小片导入,强烈引起观众兴趣,拉高收视。嘉宾三组路线相互有机勾连,环环相扣,并行不悖。以团聚在一起分享经历和体验为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分享中,使思想性升华,碰撞出米食文化的真谛。《中国米食大会》融合真人秀、纪录片和轻综艺为一体的新型节目形态,给荧屏带来一股艺术清流。(《中国日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16 17:00
目录
概述
节目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