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盛典活动
“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创办于2011年,发展为包括评奖评估、展映交流、学术论坛、作品创投在内的系列活动,打造出了“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光影映像”“光影论坛”等知名品牌,成为国内以学术性、专业性、人文性、前沿性为标杆的纪录片领域盛会。
基本简介
2011年是中国纪录片百年华诞,“光影纪年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活动旨在通过回顾中国纪录片百年来的发展轨迹与光辉历程,致敬先辈,勉励当代纪录片工作者,向社会呈现纪录片人的奉献精神,展示纪录片的真实力量。
纪录片是一个民族的相册,2011年中国纪录片走过百年。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纪录片随着历史兴衰几度沉浮。网络视频不断兴起,为纪录片的再次繁荣带来了全新契机。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李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中国传媒大学前校长苏志武、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董事长高峰、以及此次盛典独家网络合作方奇艺公司运营副总裁耿晓华应邀出席了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
“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CAADF),创办于2011年,是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协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纪录片领域重要的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坚守学术品格,恪守学术良知,秉承公正、客观、专业的评审原则,组织非利益相关的国际评审委员会,以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研发的“纪录片综合评估系统”为标准,对纪录片作品、纪录片从业者和纪录片机构进行年度评选,勉励为纪录片事业做出特别贡献的个人和团体,引导纪录片的美学和价值体系建设。
奖项特点
专业性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学院奖”以CDRC特聘专家教授为班底,成立颁奖理事会,理事会不仅有为国内业界知名学者和具有多年实战经验的行业领军人,还有来自荷兰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纪录片发达国家的国际评审专家。这些专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是重量级的纪录片专业人士,涵盖纪录片制作制片的各个领域,包括纪录片调研人员、剧本写作人员、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国际纪录片节主席、大学纪录片专业教授等等。
学术性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专家历经多年的研究,研发出一套科学的纪录片评奖体系。CDRC潜心学术,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品格,没有任何商业赞助,全部经费来自个人捐助的, 评奖是非政府行为、非商业行为的专业纪录片评奖活动,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
规模性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优势,站在国际高度,对于参评影片有着广泛的吸纳。参评影片或具商业价值,或具艺术价值,或具社会价值,均为当年国际国内引发较大影响的代表之作,题材广泛,有很高的时效性。
严谨性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学院奖的评审,有着严谨的规则设定,最大限度保证评奖公平、公正、专业、权威。
获奖名单
2011年第一届
首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授予了延安电影团、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先生、开创纪录片跟拍技法的刘效礼将军、纪录片教育者朱羽君教授以及在商业社会坚持纪录片理念的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应启明等老中青三代中国纪录片的先行者以及对中国纪录片实践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2012年第二届
最佳长纪录片:《活着》
最佳短纪录片:《掩埋
最佳微纪录片:《插旗
评委会大奖:《舌尖上的中国
最佳国际传播奖:《舌尖上的中国
最佳制作:《变暖的地球
最佳创意:《辛亥》
最佳中国题材:《千锤百炼
最佳外语作品:《海啸劫波下的孩子》
最佳新人:《造云的山
最佳大学生作品:《在路上》
特别贡献奖:刘文、任学安蒋樾张以庆、张丽玲等
2013年第三届
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蒋樾、康健宁导演的《京剧》获最佳国际传播奖,展现出京剧作为“国粹”的高贵与不凡,时代带给京剧的呵护和伤害。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加里·施、李侠导演的《透视春晚:中国最大的庆典》获最佳中国题材(国际制作)奖,本片是国家地理频道在纪录频道原5集高清纪录片《春晚》的基础上,重新浓缩精编而成的48分钟纪录片。
美国导演卡亚尼·曼的《溯流之河》获最佳长纪录片奖,佟晟嘉导演的《青春致敬青春》获最佳短纪录片奖,中央新影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获评委会大奖。
此外,英国广播公司、探索频道出品的《世界历史》获最佳音乐音响奖,沈可尚导演的《筑巢人》获最佳剪辑奖,郭柯导演的《三十二》获最佳摄影奖,袁勋导演的《离乡的回回》获最佳大学生作品奖,波兰国立罗兹学院帕威尔·基米欧斯基导演的《Rogalik》获最佳创新奖,赵琦导演的《殇城》获最佳新人奖。
2014年第四届
获奖名单
评委会大奖:《棉花》(周浩导演,上海纪实频道/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监制出品)
最佳长片奖:《高三十六班》(向健导演,中央电视台出品)
最佳短片奖:《奔跑的黄昏》(金华青、施欣洁导演)
最佳微纪录片奖:《乡村教师》(高隽、高宏导演,北京景行东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最佳纪录电影:《我就是我》(范立欣导演,东方良友影视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
最佳系列纪录片:《互联网时代》(石强总导演,中央电视台出品)
最佳网络纪录片:《核试验老兵》(于维华导演,腾讯网出品)
最佳外语片奖:《曼德拉的光辉岁月》(Sarah Davies执行制片人,Discovery Channel出品)
最佳中国题材(国际制作):《明天会更好》(徐红杰导演)
最佳国际传播奖:空缺
最佳摄影奖:《棉花》(周浩导演,上海纪实频道/真实传媒有限公司监制出品)
最佳音乐音响奖:《宇宙时空之旅》(Brannon Braga,Bill Pope,Ann Druyan导演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出品)
最佳剪辑奖:《遇见海南人》纪录电影(监制:刘航; 导演:乔岩 ;剪辑:张振中,海南海视旅游卫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品)
最佳新人奖:《营生》(丰瑞导演)
最佳大学生作品奖:《不是北京的北京》(杜怿超导演)
2015年第五届
获奖名单
最佳新人奖:范家驹
最佳大学生作品奖:《一个人的皮影戏
最佳创新奖:《我们15个》
最佳中国题材(国际制作)奖:《寻踪马可波罗-从历史走入现代》
最佳国际传播奖:《鸟瞰中国》
最佳网络纪录片奖:《82岁我心飞翔》
最佳纪录电影奖:《我的诗篇》
最佳外语作品奖:《世界大战》
最佳摄影奖:《喜马拉雅天梯
最佳剪辑奖:《冲天》
最佳音乐音响奖:《生命的力量(第二季)》
最佳微纪录片奖:空缺
最佳短纪录片奖:《老摇滚》
最佳长纪录片奖:《烈日灼人》
最佳系列纪录片奖:《大后方》
第十二届
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协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在中国传媒大学中传演播馆举行。本次盛典以“纪·年”为主题,彰显纪录片在当前时代语境下的价值和力量,以及学院奖十二年来的默默坚守。
本届学院奖共收到来自海内外媒体机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高校、工作室及个人作品1000余部,通过初评入围280部,复评后进入终评110部。
颁奖盛典当晚颁发了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最佳创新纪录片奖、最佳新人纪录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乐音响奖、最佳手机纪实作品、最佳微纪录片奖、最佳网络纪录片奖、最佳国际传播奖、最佳外语纪录片奖、最佳纪录电影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系列纪录片奖、最佳历史文献纪录片奖以及评委会大奖,共计17个单项奖。
其中,《想和你对话》获得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游戏星球:沙漠治理》获得最佳创新纪录片奖,《我的家乡在中国》获得最佳手机纪实作品,《飞越冰雪线》获得最佳国际传播奖,《与象同行》获得评委会大奖,《八小时》获得最佳剪辑奖和最佳微纪录片奖。
本届学院奖还设置了“特别贡献奖”颁奖环节,将其授予禹成明、王韧、夏燕平、曹海滨、金铁木、秦川、吴向列、魏纪奎、严崴,致敬他们对推动中国纪录片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纪录精神。学院奖还特别授予已故学者、同时也是上届学院奖评委李松“特别贡献奖”,以致敬其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事业,尤其对是纪录片和文化影像志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十四届
2024年12月28日晚,第十四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办。大型人文纪录片《梁启超》与《里斯本丸沉没》《赤诚》《毛泽东的诗词人生》等纪录片共同入围。
最终获奖名单
最佳大学生纪录片奖:《看那儿有三只野鹿》
最佳新人纪录片奖:《女人世界》
最佳创新纪录片奖:《妈妈和我的AI爸爸》
最佳摄影奖:《马背之上》
最佳剪辑奖:《蘑菇》 Shrooms
最佳音乐音响奖:《两岸家书》
最佳手机纪实作品:《人间三万天:听见涛声》
最佳微纪录片奖:《365秒浓缩巴以一周年<生死一年间>》
最佳网络纪录片奖:《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最佳国际传播奖:《澎湃中国》
最佳外语纪录片奖:《狼群之中》 Among the wolves
最佳纪录电影奖:《里斯本丸沉没》
最佳历史文献纪录片奖:《赤诚》
最佳系列纪录片奖:《布达拉宫》
最佳短纪录片奖:《鸳鸯楼房客》
最佳长纪录片奖:《火烈鸟:陨石坠落之后的生命》 FLAMINGOS Life after the meteorite
评委会大奖:《里斯本丸沉没》
特别奖获奖名单
推动纪录片发展贡献奖: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住乡愁》、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
特别贡献奖
朱贤亮、奚志农、潘大为、王新建、胡劲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9:10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