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谱学会是1980年9月22日在浙江杭州成立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发展历史
质谱学的创立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叶。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建立的双曲线装置和他在这台仪器上的创造性工作,开创了质谱学的新纪元。质谱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中期,杨承宗教授领导的小组开始了尼尔型质谱计的研制,并翻译出版了苏联李克的《质谱学》一书,从此进入了我国质谱学的启蒙时代。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进口一批新型的同位素质谱仪器,并陆续开展了工作。1961年,在国家科委的主持下,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质谱学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这批仪器的使用经验,提高使用技术。
上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质谱学的成长与发展阶段。197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由中国科技大学在安徽合肥主办了第二次全国质谱学会议。会上中国质谱学会筹备委员会。学会筹备委员会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工作,并开始着手筹办会刊。1980年9月出版了我国第一个质谱学期刊《质谱》。这些都为中国质谱学会的成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1980年9月2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中国质谱学会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单位136个,代表147名。大会通过了《中国质谱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推举张青莲教授为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从此,我国质谱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学会每四年召开换届大会,每两年召开全国学术交流会,每逢单年召开各专业委员会年会。理事会根据近年来质谱的发展状况,适应交叉学科的发展,将学会各分会按专业划分设置为无机质谱专业委员会、有机质谱专业委员会、生物医学质谱专业委员会、同位素质谱专业委员会、质谱仪器与教育质谱专业委员会等5个分质谱专业委员会。新增设的生物质谱专业学术活动活跃,成了质谱领域新的增长方向,在学会发展的同时,推动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004年11月1—7日在广西北海举行了“中国质谱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完成了中国质谱学会的最新换届选。现任理事长为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淑莹研究员,副理事长为赵墨田、再帕尔·阿不力孜、钱小红和张子斌等四位研究员;常务理事21人;理事63人。学会现拥有会员600余名,会员单位140余个。学会办公室于2001年创建了中国质谱学会网站。通过及时发布质谱最新资讯及最新动态,促进学会的交流。
组织结构
领导机构
陈洪渊——现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淑莹——中国质谱学会名誉理事长,历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
李金英——第九届中国质谱学会理事会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理事单位
委员名单
现任委员名单
理事长:陈洪渊
副理事长:再帕尔·阿不力孜、张新荣、刘虎威、郭冬发、李志明、方向、林金明
秘书长:谢孟峡
副秘书长:肖国平张东翔张瑞萍
办公室主任:苏玉兰
办公室副主任:卞利萍(分析测试百科网总经理)石磊
常务理事:(29人)
1、仪器与教育专业组:(6人)
陈焕文(主任)周振(副主任)丁传凡杭纬杨芃原张新荣
2、无机质谱专业组:(5人)
李冰(主任)周涛(副主任)李金英梁汉东刘丽萍
3、同位素质谱专业组:(5人)
张玉海(主任)蒋少涌(副主任)常志远(副主任)李怀坤谢孟峡
4、有机质谱专业组:(8人)
刘虎威(主任)郭寅龙(副主任)张金兰(副主任)江骥刘志强潘远江
许国旺再帕尔·阿不力孜
5、生物质谱专业组:(5人)
张养军(主任)汪福意(副主任)李智立(副主任)邹汉法
理事:(81人)
1.仪器与教育专业组:(12人)
陈焕文、丁传凡、冯金生、郭春华、杭纬、刘召贵、杨芃原、翟利华、张新荣、周抗寒、周振、邹盛强、王宝瑞
2.无机质谱专业组:(13人)
冯先进、郝樊华、李冰、李继东、李金英、梁汉东、刘丽萍、罗盛旭、漆亮、王京宇、余兴、张东翔、周涛、武朝辉
3.同位素质谱专业组:(18人)
常志远、崔建勇、黄冬生、姜山、蒋少涌、李怀坤、李力力、李延河、廖俊生、逯海、宋彪、肖国平、肖应凯、谢孟峡、张玉海、张志忠、朱祥坤、邹会军
4.有机质谱专业组:(24人)
陈笑艳、郭继芬、郭寅龙、江骥、林峰、刘虎威、刘志强、栾天罡、马安德、马晓东、潘洋、潘远江、吴惠勤、熊少祥、徐友宣、许国旺、闫存玉、再帕尔·阿不力孜、张金兰、张瑞萍、张颖、周红、周江
5.生物质谱专业组:(12人)
国新华、李智立、陆豪杰、孙瑞祥、汪福意、王全会、王勇、杨福全、张丽华、张养军、邹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