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史话
2002年12月1日上海书画出版的图书
《中国雕塑史话》是2002年12月1日上海书画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国荣。本书介绍了雕形成一种创作手法的过程、雕刻手段、雕刻作品的种类和塑的形成过程、塑造手段、陶塑像成为早期塑像主流的原因。
内容简介
雕塑,望文生义,即可知是由雕和塑两个部分组成的。
雕,又称雕刻,是用石、刀等工具在石、木等材料上除不需要的部分,而将留剩下来的造型作为作品的一种创作方法。形象地说是做“减法”。古人云:“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小不可大也;目不可大,大不可小了。”意思是卞,在雕刻时,宁可将需要的部分的体积留的稍大一点,以便在深入刻画中再雕去。如果一时雕去过多,就无法再作弥补而全功尽弃,雕的手段包括凿、镂、刻等。原始人类由于缺乏工具,雕刻的作品大都采用阴刻的手法来表现,如岩雕、石雕、玉雕等。
塑,即是塑。通常用泥土、陶土堆塑而成。可称为是“加法”。由于泥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塑造的手段更为多样,除了通过堆、帖、捏、挤、压等塑手段外,还可兼用挖、刻、划等雕刻的手段,以去除多余的部分。如原始陶塑中的眼睛通常采用探挖空的手法,鼻子是用帖泥条的方法做成,眉毛则是用刻划印痕来完成。当发现陶土烧制后有不易毁坏的特点后,陶塑像便成为早期小型塑像的主流。
作者简介
朱国荣,1947年12月生,浙江鄞县人,美术史论家,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现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出版个人著作有:《中国美术之最》、《中国美艺菁华》、《雕塑--空间的艺术》、《中国狮子雕塑艺术》、《“上帝”的手艺--中外雕塑精品欣赏》、《罗丹》、《城市的眼睛--世界景观雕塑漫谈》、《蒙娜丽莎大观》。
合著有《中国绘画故事》、《外国人体育美术名作欣赏》、《十万个为什么》(艺术分册)。参与撰稿有《中国美术辞典》、《人文新词典》《国际现代文艺术词典》《辞海》(1999年版)。担任《新世纪画库》丛书主编,《控索与创新--沈柔坚的绘画艺术》文集主编,《雕塑与环境》文集副主编,《上海城市雕塑》画集(1949-1990),(1990-1998)两册副主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彩陶中的祖先
第二章 辉煌的青铜时代
第一节 狰狞与优美的融合
第二节 玉雕青辉
第三章 秦俑绝唱
第四章 厚葬与雕塑
第一节 汉俑风韵
第二节 就势雕石
第三节 砖石当纸作画像
第五章 佛陀东来
第一节 佛陀东来
第二节 苍穹下的石雕
第六章 大唐盛世的精神
第一节 女性化的佛教造像
参考资料
中国雕塑史话.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1 23:2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