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市场
商品性市场和金融性市场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9月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 (LBMA) 上海年会上表示,中国黄金市场应当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的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期货交易为主的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这段话概括了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和特点-以实物现货为主,市场封闭;同时也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指引-黄金金融衍生产品为主要交易方式的国际性黄金市场。
基本介绍
当今的黄金市场可分为商品性市场和金融性市场,商品实物黄金交易额不足总交易额的3%,9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黄金金融衍生物。也就是说,黄金金融衍生物的交易才是市场的主流。而目前中国的黄金市场还停留在以实物商品交易为主的阶段。
上海黄金交易所为例,作为我国唯一的黄金场内交易所,2005年该所年黄金交易量突破900吨,交易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但与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市场--伦敦黄金市场相比,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量不足其1%,2005年伦敦黄金市场的日均结算量高达73.83亿美元。原因无他,上海黄金交易所为场内交易,并以实物黄金为主。而伦敦黄金市场则是场外交易,并且其黄金现货延期交割的交易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进来,因为造就了全球最为活跃的黄金市场。
上海金交所的交易却主要在会员之间,会员主要是用金企业,且一般为工业用金,因此交易主要是购买实物黄金,买入占其全部交易的占比在99.8%%以上,且主要从事现货交易,供生产使用。缺乏投资目的的机构和个人的参与,价格波动幅度和弹性较差,这体现在国际金价大幅波动时,国内金价变动相对滞后,出现了一定的套利机会。
此外,中国黄金市场又是个相对封闭的市场,金交所的外资会员实行较为严格的审批,目前有1家中外合资企业会员和12家外商独资与中外合资企业客户。2005年这类会员与客户的黄金买卖总量为9427公斤,只占交易所交易总量的1.04%。缺乏国际报价机构的参与,造成国内黄金市场价格不能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有时甚至相背离。
随着中国黄金投资市场的发展,许多投资者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进行场内的撮合交易。众多黄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黄金做市商。伴随着金价在近几年的步步走高,国内黄金市场日趋火热,国内的黄金做市商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虽然目前对黄金做市商制度的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但黄金做市商交易制度必然要在中国生根、发展。参照伦敦黄金市场的发展历程,黄金做市商制度能够弥补目前国内现有的交易所交易模式的不足,提供黄金市场更多的交易流动性,促进中国黄金市场的繁荣。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黄金生产国,第三大黄金消费国,但我国人均年黄金消费量仅约0.26克,远远低于0.7克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反映出中国黄金投资市场潜力巨大。我们以为,中国黄金市场的未来在于大力发展黄金衍生产品,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性的主要黄金市场。而摆在眼前道路只有一条,即两条腿走路-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并举。其中场内交易则是发展以黄金期货和期权为主,接近纽约和东京的黄金期货市场;而场外交易以现货延期交割的模式为主,类似于伦敦黄金市场和苏黎世黄金市场
就场内交易而言,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交易品种单一,交易机制不健全:实物黄金交易成本较高,不具备做为投资性工具的功能; AU(T+D) 交易模式虽然具备了准黄金期货的性质,但还不是很完善,与真正意义上的保证金交易和卖空机制还有极大距离。反观国际主要黄金市场,场内交易的主流品种即是黄金期货,从纽约商品交易所,到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其黄金期货品种引导着市场对黄金价格定位和预期。
目前黄金期货的上市还未有时间表,但已不远。不论是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上市,还是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面对目前的大好时机,历史性的机遇绝不容错过。而在黄金期货的基础上,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包括期权,远期,以及近几年异常火热的黄金ETF,甚至更多的创新产品都将逐步推出,进一步加大中国黄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略,从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轨迹看,场外市场的交易量占整个黄金市场交易量近90%。就伦敦黄金市场而言,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交易是通过无形方式-五大金商及客户网络间的相互联系组成;苏黎士黄金市场也没有正式组织结构,由主要通过瑞士三大银行为客户代为买卖并负责清算。
中国黄金市场未来的发展也将寻此轨迹,大量的交易将通过场外交易市场完成,市场价格将会由有实力的做市商引领。其中商业银行或者说如瑞士三大银行一样的专业性黄金银行,以及一些具备品牌影响力的专业黄金投资机构将成为做市商的主体。
我们相信,中国黄金市场在经历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后,将逐步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黄金市场:首先是投资品种的丰富与多样化,黄金期货,期权,黄金存折,纸黄金,黄金EFT,黄金远期等产品不断推出并逐步完善。其次是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黄金市场作为投资性的金融市场不但吸引大量的境内机构和个人加入进来,同时开放国门,让国际性的大银行和大金商一同参与,从而使得与国际其他黄金市场逐步接轨。我们深信,黄金市场必将成为我国除股票,期货,外汇市场之外的第四大金融投资市场。
存在问题
(一)相关法规滞后及多头监管模式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逐步失去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其货币职能逐步弱化,西方主要国家原有的与黄金交易相关的法规基本得以废除。改革黄金管理体制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尽管国务院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黄金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目前人民银行对黄金市场的监测和管理主要还是依据国务院于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颁布的《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若干行政性规定。这些规定与我国目前快速发展的黄金市场的情况已不相适应,造成人民银行基层行在对黄金市场监测和管理中的依据不明、职责不清。
此外,按现行规定,国内黄金及黄金市场的监管部门是人民银行,而商业银行个人黄金投资理财业务的主管部门是银监会,黄金期货的监管部门是证监会,一般黄金生产及首饰经销的业务监管部门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种多头管理很容易导致监管的真空地带,并且造成市场管理混乱,从而影响监管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黄金市场结构不完善
与国际成熟的黄金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黄金市场具有建立时间短、开放程度低等特点,这种现状限制了黄金市场效率的发挥。本文将从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和交易主体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不完善
国际成熟黄金市场体系一般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实物黄金市场和衍生品黄金市场。实物黄金市场又可细分为批发市场、中间市场、以及零售市场。黄金衍生品市场包括黄金期货、黄金期权、黄金ETF及其他黄金衍生品市场。以该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的划分为标准,中国黄金市场交易体系结构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实物黄金市场不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上海黄金交易所、二级黄金交易中心以及银行柜台和首饰金店组成的三级实金交易体系,但二级黄金交易中心建立的不完善影响了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我国二级黄金交易中心的分布较为零散,分布面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会员单位所在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扩散;两一方面,国内的二级黄金交易中心目前以提供代理服务为主,代理经营多元化力度较小,这限制了二级交易中心代理业务规模的扩大。
(2)黄金衍生品市场缺位问题
在成熟的市场中,衍生品交易比例占到交易总量的90%以上,但中国黄金市场尚未对此市场进行开发,这直接导致了市场规模有限、黄金投资功能发挥不充分的现状,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2.中国黄金市场交易主体结构不完善
黄金交易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类是“当业者”,即由大型的黄金生产企业和需求企业组成;另一类主体是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系统分销网络的大型做市商,一般是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组成。从国际黄金市场运行经验来看,一个成熟黄金市场的主体结构通常是做市商投资主体占主要地位。如伦敦黄金市场,由其五大做市国际金商报出黄金价格,作为其他国家的定价参照标准。而在伦敦金银协会(LBMA)中,有一半会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而目前我国黄金市场交易主体出现向“当业者”一边倒的现象,严重缺乏有实力的大型做市商,从而影响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可以从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的构成结构中体现出来。
截至2009年6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有162家会员单位,其中主要以生产商、加工制造商等黄金企业为主,有129家,而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类会员只有25家,缺乏活跃市场的经纪商和做市商。因此,上海黄金交易所仅仅发挥了商品黄金资源配置主渠道的作用,而金融黄金资源配置渠狭窄,明显影响其市场效率的发挥。
另外,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会员单位也并未涵盖所有黄金企业,许多由中小企业组成的场外非标准黄金交易市场的存在同样降低了整个黄金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没有直接进场交易的机会,只能选择将黄金出售给人民银行或者制成标准黄金,由会员单位通过黄金交易所代理交易,还有一部分非标准黄金也因此流入黑市,阻碍了黄金矿产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中国黄金价格尚未融入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体系
目前,中国在实物黄金——黄金原料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方面,仍然存在较为严格的进出口管制。这种管制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功。体现在:首先,中国政府一直鼓励黄金生产,对于日增长的居民黄金需求也采取了逐步放松的政策,近年来国内黄金供应与需求基本维持了平衡;其次,在上海黄金现货市场中,国有股份制银行在自营与代理业务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事实上的做市商,构成了国内黄金现货价格与国外黄金价格盯住制度得以维持的市场基础。
另一方面,这种管制也带来了显著地消极后果。中国黄金市场不得不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定价机制,国际市场的黄金价格也难以反映中国目前黄金生产供求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得中国黄金市场成为国际黄金市场的影子市场。而在黄金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如果中国黄金生产供求出现某种不平衡状态,依靠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市场的供应短缺或盈余,市场价格可以更为灵敏的反映这一变化。
针对中国黄金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我国黄金市场现存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中国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建立黄金自律组织
目前,我国在建立和完善中国黄金市场的法律法规方面相对滞后,清理、废除明显滞后于黄金市场发展实际的政策规章,为黄金市场投资者提供可以预期的政策保障无疑是当务之急。
中国黄金市场自2003年建立至今已有5年的历程,但至今尚未制定一部完善的黄金法,仍在沿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关于规范黄金制品零售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大量明显滞后于发展实际的黄金市场管理规章,这对规范黄金市场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虽然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一种战略上的权益之计,但这增大了黄金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黄金管理当局应及时清理与发展改革方向相悖的政策法规,为黄金市场营造一个长远发展的政策环境。
可喜的是。2010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和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其一,进一步放开本国黄金市场,包括允许更多银行在国际上交易黄金,并宣布了鼓励黄金投资产品发展的各项措施。其二,明确市场发展方向,让中国黄金更“金融,《意见》特别强调,未来黄金市场发展要立足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由上海黄金交易所、商业银行、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构建完善的黄金市场体系,开展黄金租赁、远期、期权业务,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黄金市场,也是对大力发展黄金市场金融地位的表态。””其三,稳步推进黄金市场法律法规,完善税收政策,在税收政策方面,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税收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研究推动完善投资性黄金和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税收政策。扩大有进出口黄金资格的商业银行数量,进一步发展黄金租借市场,拓宽黄金实物供给渠道。其四,投资品种多样化,开发人民币报价黄金衍生品,意见要求,要切实明确黄金市场的发展定位。要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建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协调机制。要切实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开发人民币报价的黄金衍生产品。丰富交易品种,完善黄金市场体系,促进形成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报价的黄金衍生品交易。
此外,建立黄金自律组织,不断提高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能力对黄金市场规范化发展也将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各地应根据当地黄金市场的发展状况,参照国外黄金市场管理模式,通过组建由政府机构、黄金生产企业、黄金销售企业、黄金市场检测管理部门等参加的黄金自律协会,进一步加强黄金市场的自律管理,规范黄金市场交易中的各项操作,防范风险,弥补多头监管可能存在的监管盲区,使黄金市场在自发管理中得以健康发展。
(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培育机构投资者
我国应积极发展黄金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商业银行或大型黄金经销商的定价与做事能力的基础上,拓展黄金市场的深度与广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黄金市场的主要业务之一是代客理财,即场内与场外黄金交易的代理业务,缺乏系统性的黄金产品设计能力、定价能力及做市能力,参与黄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与国外大型黄金经销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进一步增强黄金市场价格的有效性,使得中国黄金价格能够融入国际黄金市场价格体系,我国应逐步打破黄金市场结构单一的现状,鼓励各类投资者入市,着重培养和发展若干有影响的国内金商集团,使它们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主导力量,并逐步发展成为在亚洲地区有影响力的中国金商。同时,还要建立若干支中国黄金投资基金,把中国黄金业务做大做强,成为中国黄金市场的中坚力量。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力量是我国融入国际黄金价格体系的前提条件。
(三)丰富黄金投资工具
黄金市场是商品市场的一个子市场,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投资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鼓励市场经营机构开发出多样化的黄金投资产品,提供更多的投资与避险工具。
香港市场
香港黄金市场是中国乃亚洲最大的黄金市场,香港黄金市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银贸易场的成立为标志。1974年,香港政府撤消了对黄金进出口的管制,此后香港金市发展极快。由于香港黄金市场在时差上刚好填补了纽约、芝加哥市场收市和伦敦开市前的空档,可以连贯亚、欧、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黄金市场
目前,香港黄金市场由三个市场组成:①香港金银贸易市场,以华人资金商占优势,有固定买卖场所,主要交易的黄金规格为99标准金条,交易方式是公开喊价,现货交易;②伦敦金市场,以国外资金商为主体,没有固定交易场所;③黄金期货市场,是一个正规的市场,其性质与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性质是一样的。交投方式正规,制度也比较健全,可弥补金银贸易场的不足。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9 17:00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