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报
1854年5月11日创办期刊
1854年5月11日,《中外新报》(chinese and Foreign Gazette )在宁波创刊,中文杂志型半月,1856年(咸丰六年)后改为月刊。
报纸简介
1.宁波的《中外新报》
美国传教士玛高温(Daniel Jerome Macgowan)、应思礼曾任主编,每期四页,其内容分为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类,到1861年2月10日停刊。
2.日本早期翻刻中国报纸
日本最早的一批期刊,大多是在我国香港、宁波和上海发行的中文杂志的翻刻本。其中就有创办于1854年5月的宁波《中外新报》(1861年停刊)。
报纸影响
史料价值
报纸内容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中外新报》所载内容包括新闻、宗教、科学和文学,以报道国内外新闻为主。国内新闻以新闻发生的地点如宁波余姚厦门香港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为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报道太平军和捻军动态的。该刊登载过一则英法联军攻打京津遭到强烈抵抗的消息,有事实有分析有评论,夹叙夹议,很有说服力。
《中外新报》还刊发过宁波的社会新闻。如1859年11月出版的该刊以“宁波” 为题报道了如下2则新闻:“宁地早晚禾稼丰登,米价颇贱,钱贴亦不甚贵,人心较去岁为安,惟商家贸易则均多亏折。”“北门外张姓者,昔在石浦间设酒行。有儿13岁,在行学业。时有戚元开,索与伊家来往,其子阿三有事往石浦,寓于张姓行内,不料阿三诱赌,13岁小儿勒写欠票4万贯。迄今10余年,小儿虽属长成,然已忘却前事。伊之父兄更属不知其情。前月间,戚阿三欲籍典索欠,恐难得志,将欠票交与广人代索,张氏因数巨,不能抵债,只得呈控县主。” 由此可见新闻的触角已深入市井闾巷。此外还有“科场作弊案”、“鄞县东乡案”、“摘心致祭事件”等报道,宁波多乞丐的现状、原因及治理办法等,这些资料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宁波社会的一个侧面。《中外新报》曾以日本、新加坡、欧罗巴、亚美利加、亚非利加等为题或笼统冠以“国外新闻”, 报道过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该刊还登载过一些称之为“新学”或“西学”的文字,如“硝皮说”、“金刚石”等介绍了科学知识,并发表过一些文学作品。
对外影响
中国早期报纸对日本的影响:在日本负责将荷兰文和中文报刊译成日文,并印刷发行的机构是1856年由幕府设立的“蕃书调所”,后改称“洋书调所”,是一个进行西学教育,翻译外文著作,检查进口书籍的机构。该所成立后,曾抄写或翻刻过一些中文报刊,主要有《遐迩贯珍》(香港)、《中外新报》(宁波)、《六合丛谈》(上海) 等。由于当时中日间海上交通便利,交往甚多,当年从宁波到日本长崎的航行,费时不及4日。据日本东海大学文学部山本文雄教授考证,这份在宁波出版的《中外新报》,于1858年就传入日本。该刊被译成日文后,改称《官版中外新报》,在日本约发行四年时间,共翻刻十三册。现今日本国会图书馆收藏有十一册,出版时间分别为1858年12月,1859年的1月、4月、6月、8月、10月、11月,1860年的9月、12月和1861年1月。其中1858年12月 19日印行的一册,是应思理主持该刊后出的第1号。翻印本用黄色棉纸作封面,线装,一册为一期,长宽为20×14厘米,每册均注明出版年月,中西历并刊。在每行汉字的右侧,都加有日文的训读符号和假名,以便利日本读者阅读。
《中外新报》的创办,开了宁波乃至浙江近代中文报刊的先河,延伸了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器官。这份近代宁波最早的中文杂志,在国内已经失存。日本出的翻刻本,虽经删节,但多少保存了一些原貌,亦是宁波“海上丝绸之路” 中日间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中外新报》作为我国近代第一批刊物,对这一时期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在宁波近代报刊发展史册上,它占有重要的一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09:28
目录
概述
报纸简介
报纸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