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会馆(Zhongshan Guildhuall),位于
北京市西城区珠朝街5号,原为清康熙年间刘云汉购置的
义地,清嘉庆年间改建为香山会馆,是北京市内规模较大的会馆之一。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此处为刘云汉购置的义地,北侧盖有祠堂。
清嘉庆年间,义地移至左安门内龙潭湖一带,此处由广东省香山县乡友建成香山会馆。
清光绪五年(1879年),香山会馆进行扩建。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朝驻朝鲜总领事
唐绍仪回京寓居香山会馆,并筹资修缮、扩建。
民国十四年(1925年),唐绍仪提议将香山县改名中山县,以志对孙中山的永久纪念,香山会馆也随即改名为“中山会馆”。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唐绍仪再次筹资对中山会馆加以维修、扩建。
1951年,中山会馆由北京广东省会馆财产管理委员会接管,后辟为居民院。
200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对中山会馆进行全面修缮。
建筑格局
中山会馆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64米,总占地面积为45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258平方米。原大门位于会馆西侧中部,向西,后将大门改在会馆东侧中部,朝东。主体建筑均南北向分为前院、中院、后院及跨院。
建筑特色
中山会馆院落整体布局严谨,多进式布局相结合,建筑物之间相互毗邻,建筑房身较北方建筑房身稍低,以利抵御强风,这些都是广东沿海地区的建筑特色。会馆建筑及木装饰均集南北方建筑特色于一身。
主要建筑
前院
中山会馆大门位于前院东侧中部,广亮大门硬山顶清水脊合瓦屋面,进深五,门道两侧各有一边门,檐柱间有雀替,檐下绘苏式彩画,传统工艺油饰,双扇红漆板门,门鼓石一对。大门内侧南北与两侧东房前出廊相通,向西四檩卷游廊与花厅东回廊正接。大门北侧东房五间,坐东朝西,进深五檩。东房北侧另有东房两间。大门南侧有东房三栋,由北向南依次排列面阔为两间、三间、两间,第一栋为清水脊,第二、三栋为过垄脊。
花厅位于前院中心位置,四周回廊环绕,东西面阔三间,进深八檩,歇山顶过垄脊简瓦屋面檐下绘有苏式彩画,东面回廊柱间雕有木花罩雕工细腻,娟巧秀美,具有岭南建筑风格。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来北京时,曾在花厅会客。
花厅北部为一栋勾连搭北房,进深十一檩,硬山顶,中间以实心墙隔成南北房各三间,南北出廊,清水脊合瓦屋面。北房西侧耳房,一殿-卷式,北侧进深五檩,硬山顶与南侧四檩卷棚公连搭,面阔两间半。南、北面均出廊,南面出廊向东与北房出廊相接,北面出廊退一步廊深。
花厅南侧有一组院落,结构较为特殊。北房面阔六间,进深七檩,前后出廊。南房面阔六间进深六檩,前出廊。东西厢房各一间,其间建有两卷勾连搭房舍,中间实心墙隔成东西各一间。
中院
中院南侧原有花园及游廊。中心位置即花厅的西侧建有南北向敞厅,面阔七间,进深七檩,硬山顶,清水脊灰简瓦屋面,前后出廊。
中院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七檩,前出廊,清水脊合瓦屋面,前出四檩卷棚悬山顶抱厦三间。正房东、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正房北部原有一进院落,现已拆毁。
中院南侧另有一组院落,自东向西共二进院落。第一进院东房三间半,西房三间半,均前出廊、过警脊合瓦屋面,北侧半间为过道,通向第二进院。第二进院西房三间半,前出廊,过脊合瓦屋面。院内原有北房一间,现已拆除。
后院
后院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六檩,卷棚歇山顶,灰简瓦屋面,四周回廊环绕。后院中间建有方亭一座,四角攒尖顶筒瓦屋面,南侧台基接三级垂带踏跺。南房面阔三间,进深六檩,前出廊,东西分别接平顶廊。后院尽头西侧有西房十间半,南侧尽间为半间,前出廊,南侧接东向平顶廊,与南房串联。平顶廊南墙有门通南跨院,内有西房三间半。
历史文化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中山第一次来到北京,就住在香山会馆。民国时期,中山会馆成为有志青年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广东青年会”曾以中山会馆为会址进行办公,后来成立的“中山少年学会”也常在中山会馆开展活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中国共产党中央华北局城工部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方针,按照行业组成北平各个工作委员会。中山会馆曾是城工部下属的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站,地点位于五间过厅的西头一间。
刘仁等曾在中山会馆开展地下活动。
文物价值
中山会馆规模较大,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具有岭南建筑特色,对研究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的会馆建筑提供了实物参考。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中山会馆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27日,中山会馆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中山会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珠朝街5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53路公交车,在南横街路口东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4号线,在陶然亭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中山会馆约4千米,驾车约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