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299号,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
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动工,民国二十年(1931年)竣工。中山纪念堂坐落于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总统府旧址上,总占地面积为6.3公顷。
历史沿革
民国十年(1921年),中山纪念堂原是孙中山任
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
民国十一年(1922年),
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
民国十七年(1928年),由
李济深组织筹建,中山纪念堂的建立由1926年开始筹备至1931年完成。前后经过了6年,中间经过了几次政局变动。其建筑费一部份是华侨捐款,一部份为机关学校人员及各界捐款及举办各种游艺会筹集得来,还一部分则由政府拨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
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
2023年11月,入选为广州市“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穗演通场馆。
2024年7月26日,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屋面修缮工程竣工仪式。自此,广州中山纪念堂25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历时372天后迎来圆满收官。
建筑格局
中山纪念堂飞檐飘卷,使用的琉璃瓦。中山纪念堂选用了孙中山先生生前最喜爱的
宝蓝色琉璃瓦作为
主色调。1963年,中山纪念堂曾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特别从广东佛山的石湾定制了宝蓝色琉璃瓦,重盖了堂顶瓦面,在保留原有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了翻新。
檐角的云水花纹、斗拱上的装饰图案、檐头的钟形铁马,梁上的“d”字图形,也都极富民族特色。在维修中,翻新的方法是传统的,材料却是现代的。纪念堂外的彩画除了进行常规的补缝补色外,还采用硅化防水剂进行保护,这就像在外面蒙上了一层保护膜。堂内则使用了防霉防潮的新油漆,用进口材料保证能对彩画起到更好的保护。
纪念堂正门檐下悬挂的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除玻璃外,全部以生铁铸成,甚至边底部垂下的绦穗,也是由生铁铸就的。
中山纪念堂所采用的彩色陶质道板砖及外墙装饰毛面砖,是原上海泰山砖瓦有限公司首创,并成为中国首批享有专利的产品之一。美观端庄、自然质朴、经久耐用、具有吸音、吸光、抗冻、永不褪色的独特效果,被誉为“泰山砖”。
从空中俯视,纪念堂呈外突的伞型结构,青砖蓝瓦蓝象征着孙中山先生当年。
主要建筑
1956年,由雕塑家
尹积昌等人创作的水泥像(表面镀铜,1998年后才更换铜像)。高5.5米,重3.9吨,所铸是孙中山先生在
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铜像下白色花岗岩的基座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著《建国大纲》的内容。
纪念堂的前方,隔一块秀草茵茵的宽阔广场,耸立着一座有三道屋宇式三孔大拱门。朱色的铁门,门头重檐叠阁,飞檐出卷;宝蓝色的琉璃瓦映着灿烂阳光,显得庄重而不失绚丽——这座无梁殿式的建筑物,便是中山纪念堂的大门楼。一道基底由石米批荡的铁花围墙从门楼左右延展出去,团团环绕住了整个纪念堂。
“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
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
孙中山纪念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物
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山山顶,与中山纪念堂处于同一轴线上。纪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岗岩石彻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顶、挺拔向上,颇有冲天之势。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即孙总理读书治事处。
柱头饰“¥”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完工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中山纪念堂,其主体建筑上,每一根圆柱的柱头饰都刻着“¥”的符号,与人民币的货币符号“¥”完全一致。
至于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纪念堂管理处工作人员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巧合。这个符号其实就是一个“羊”字,中山纪念堂使用这个符号,应该是与羊城“五羊献穗”的美丽传说有关。意即“羊城的中山纪念堂”和“羊城人民对孙中山的永远怀念之情”。人民币的货币符号虽然也是“¥”,但它可能与古代没有货币时“羊”曾是最早的实物交换等价物有关。因此,人民币上的“¥”与纪念堂柱顶上的柱头饰“¥”应该没有多大关系。
九级、五级台阶,沿着孙中山铜像往正门走,登上两段台阶,这两段台阶的级数分别是九级和五级。中国古代通常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常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
九五之尊”。
纪念堂管理处工作人员认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并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和民国十年(1921年)5月5日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所以,在这里九级、五级台阶暗合了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
至高无上的地位。
有句成语叫“滴水穿石”,但在纪念堂四周地面有近百年历史的石板却“滴水不穿石”。这是因为设计者巧妙地在檐口处设计了“天沟”,将屋面上的大部分雨水进行拦截后,再从暗藏的柱子里排走,从而对石板几乎无法造成影响。
纪念堂堂顶的屋面上,每个雨水面都有一条紫铜“天沟”。这“天沟”将屋面上的大部分雨水拦截后,从墙面上的排水沟里排走了。可见当年设计师对纪念堂屋面的排水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堂内的一、二楼有十六个门洞,这厚厚的门洞,在艺术上处理得非常得体,特别是红麻石做的门框上的光芒浮雕,看上去给人一种光芒四射的感觉。
建筑特点
内部结构
纪念堂内部结构异常坚固,全部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构成,大堂内空间极大,舞台前上、下两层有4729个席位,而中无一柱遮挡,全由隐蔽在墙壁间的八根大柱支撑,堪称建筑艺术之杰作。
堂内采光通透,装饰丹彩瑰丽,金碧辉煌,并有11个门口,进出方便。舞台宽阔,可作大型会议和艺术演出。堂外三面为宽阔石阶,正门石阶前有一座白色花岗石台基,基座上立着青铜色孙中山全身像,两旁植翠柏鲜花。像前广场开阔,绿草如茵,一对花岗岩雕成的云鹤华表,耸立其中,显得格外雄伟和庄严;四周红棉高屹,绿榕成荫,宁静又肃穆。广场前是圆拱门歇山顶蓝琉璃瓦的门坊。整个中山纪念堂占地6公顷。
外部结构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
攒尖式屋顶。重檐
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
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
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
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总理遗嘱、
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中山纪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筑面积为8700平方米,加上东西附楼、后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妆室,面积共达1.2万平方米。
纪念堂采用木桩基础,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四角墙壁为厚达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以期能负荷屋顶的全部重量。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楼板则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屋顶则用一大可四个合抱的呈椭圆形的圆柱压顶。大厅跨度30米,内无一柱,体积达50000立方米,有5000个座位,空间高大、雄伟、宽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
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中西合璧式建筑,会堂式建筑开创了中西建筑巧妙结合的新起点,将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物与西方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高47米、跨度71米的空间内不设一柱,主要靠隐藏在墙壁间的八根巨柱支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跨度达30米的大型钢桁架,上面再支撑起主桁架,再承托起八角型的堂顶。
文物遗存
纪念堂正面抱厦上下檐间,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蕴意深刻:国家为人民所共有,政府为人民所共管,国家利益为人民所共享。
中山纪念堂内一共有29株木棉树,其中11株古树名木,37株古树后续资源,包括木棉、白兰、榕树、黄葛、南岭黄檀等树种。
中山纪念堂园内一株350多岁的木棉古树,高约27米、胸围约6米、平均冠幅约33米。在2018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林学会评为“中国最美古树——最美木棉”,人称“木棉王”。木棉是广州市的市花,2022年这株广州“木棉王”被作为古树文化价值的代表之一,与黄山迎客松一起在全国绿委办、国家林草局等主办的“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图片展”中展出。“木棉王”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经历了从广州的军政要地(巡抚院署—抚标箭道—督练公所—广东省督军署—广州军政府—总统府——“六一六”兵变后被毁)到孙中山纪念地的变迁,目睹了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领导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壮举,中山纪念堂的拔地而起,日军签署投降协议,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盛大演出、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广州亚运会会徽发布、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时刻。
另外还有两株白兰于1985年被评为名木。如今这两株白兰树龄已经120多年,它们既是名木也是古树,同时还是广州市冠幅最大的白兰。在中山纪念堂建堂之初,只有西侧的白兰树原植于此,东侧的白兰树是为了配合中山纪念堂总体布局对称式的传统风格而后植的。随着岁月的沉淀,这两株不同年份种植的白兰,竟长成了大小一致、形态类似的对植树,像高大忠勇的卫士守护着纪念堂,与文物建筑形成独特的“山”字景观。
在纪念堂大堂正门两侧,分别摆放着两个鼎,分别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6月1日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10日烧制,已有近80年的历史。
在“文革”时期,因为“破四旧”运动,两个鼎上面的“民国”等字样被人弄掉了。纪念堂当时的老馆长,为了避免损坏了古鼎,带领几个壮劳力,在半夜三更将它们埋进了东边的草地里,当作绿化用的(大粪)肥料池保护起来。“文革”结束以后,再挖出来向游客展示。
大堂内一楼的男女厕所的标牌上还保留着当年的称呼——男室和女室。通过这两块小小的牌子,可以了解过去对厕所的称呼为男室、女室,而不是“茅坑”、厕所等。
纪念堂的舞台上有一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的内容。据介绍,“曹全碑体”的总理遗嘱碑刻是
吴子复的手迹,由广东
端州的梁俊生先生镌刻。
在纪念馆东门外北侧,有一面墙上布满了仿似铜锈的斑点。纪念堂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仿似铜锈的斑点系日军所“赐”——侵华日军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7日扔下的炸弹将纪念堂的墙面炸得弹痕累累。据介绍,当时,在正门前右边也被炸了一个大坑,西北角被炸裂了约40平方米。
纪念馆东门外墙上布满了当年日本鬼子轰炸而残留的弹片。因为残留的弹片会生锈,为保护文物,就用一种黏合剂把它封闭起来了,免得古墙上锈迹斑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6日上午10时,日本23军司令
田中久一在中山纪念堂舞台上向国民党第二方面军
张发奎司令签署降书。当时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仅有数十人见证了这段历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27日,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田中久一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后,在流
花桥被枪决。
在纪念堂东小门出口的草地里有一个国家水准点石碑,这是国家监测地下水的一个水准点。
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陈列馆的二楼,有一个恐怕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的“绝世文物”:一平方米地面铺有5个年代的地砖。据了解,很难考证到底哪种砖出自哪个年代,但至少有两种地砖是可以一眼看出是解放前的,因为其中有种图案跟国民党的党旗相似,有种图案与国民党党徽相似。
纪念堂内还保留着当年彩绘天面,以云朵彩图为主,地面彩绘是“
青天白日满地红”,与国民党的党旗、党徽的图案相近。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吕彦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建筑设计师,负责设计了广州中山纪念堂。该建筑由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孙中山而建,吕彦直的设计赢得了筹建委员会的首奖并负责实施。然而,他因长时间工作压力和精神投入,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去世,年仅36岁。因其重大贡献,中山陵祭堂西南角为他立有纪念碑,他的贡献至今受到高度评价和纪念。
活动建设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2023年11月11日,广州中山纪念堂联合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于孙中山先生诞辰157周年之际,开展“走进中山纪念堂,追忆民主革命先行者”打卡Citywalk地标建筑研学活动,通过“参观+阅读+行走”的形式,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思想。
2024年7月26日至8月26日,修缮结束后的中山纪念堂以靓丽身姿再接待了18场大型演出。
出版作品
2006年11月11日,《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图册》内部出版。《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图册》是一部全面探讨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建筑、文化和社会影响的专著。该图册揭示了纪念堂自1926年设立建设委员会以来,至今75年间所经历的多样变迁和文化演变。
开发与保护
保护措施
1998年,中山纪念堂进行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综合整治维修。
2001年6月25日,中山纪念堂晋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11月,文史资料室正式成立。
2023年7月,广州中山纪念堂即将进行过去25年中最为全面的维修项目。这次修缮工作主要针对中山纪念堂屋顶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专门治理,以确保这座重要的文化遗产建筑的安全稳固。
品牌建设
国家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交流点等。
省级: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等。
市级: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广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等。
2023年1月,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2023年2月,入选为“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2023年4月,获评2022年度广州地区旅游景区“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
2023年5月,获评广州市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
2023年5月19日,入选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名园名录。
2023年6月,获评“生态文明教育类”广州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
2023年7月,获评“2023年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
2023年10月,入选第一批“广州市古树公园”。
2024年5月,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广州市永久保护绿地名录。
旅游信息
交通指南
乘车路线:2路、27路、56路、62路、74路、80路、83路、85路、133路、204路、209路、224A路、224路、229路、261路、276路、283路、284路、289路、293路、297路、305路、518路、556路等公交线路和地铁2号线C出口可到达。
门票
园区免费开放,进主体建筑及陈列馆旺季10元/人,淡季8元/人。离休干部、
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1.1米以下儿童均可免费进园。
免费政策
2020年2月,为表达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敬意,景区将在疫情结束并恢复经营后向医务人员免费或优惠开放。(具体优惠细则以各景区公告为准)。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