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门街道办事处
中山门街道办事处因辖区内有中山门而得名
中山门街道办事处因辖区内有中山门而得名。面积0.68平方公里,辖19个居民委员会,1993年,有居民6238户,19910人。有大小街巷32条,主要道路有东新街、尚勤路、尚俭路、东一路、东二路。办事处驻尚勤路201号。
概况
山门街道办事处因辖区内有中山门而得名。辖域位于区境西南部,东接护城河东沿,西连解放路与西一路街道毗邻,南邻东大街与碑林区相连,北至东三路与东五路街道接壤。
行政区范围
辖区地处清“满城”东南隅,辛亥革命时毁于兵火。民国初期,地域荒僻、人口稀少。抗日战争时期,河南等省沦陷区的难民大量逃来,就地筑窝棚、搭草舍栖身,形成大片棚户区,道路不平、垃圾成堆,居住环境既脏又臭。建国后,依靠群众,翻建房屋,整修街巷道路,安装路灯,铺设上、下水管道,居住环境改善。1986年,办事处设立城建科,加快破旧危漏房屋和低洼棚户区改造的步伐,至1993年,完成安民里棚户区的改造,建成住宅楼18幢,6万平方米,住宅1452套;898户居民翻建危漏房屋1625间;并完成民乐园、尚勤路小匦西区等9处占地202.4亩的拆迁。
经济发展
境内为劳动人民聚集区,苦力和小商小贩占大多数。民国初期不少人以买卖破烂为生,在中山门马道一带形成旧货市场(俗称鬼市),逐步扩大至民乐园、东新街、尚勤路,鼎盛时期,从业人员多达一万五六千人。建国后,多数从业人员转业,旧货市场销声匿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东城墙内侧顺城路恢复旧货市场,有摊位100余个,经营品种由原来单一的破旧衣物,发展到皮鞋、棉被、废旧钢材、电机、五金工具、旧书刊等,年收入10万元,又先后办起尚俭路、东一路等4个市场。1985年创办的东新街饮食夜市,面积7200平方米,有摊位170余个,从业人员692人,入夜灯火辉煌,顾客云集。中央电视台1990年《一日三餐在西安》专集,曾对东新街饮食夜市进行专题介绍。
1957年组织贫民参加生产自救。1958年办五金、建材、冶炼、耐火材料、文化用品等街道生产厂(组)197个,从业人员1968人。1959年经过调整,撤销了三分之一厂(组)。1961年将21个厂(社)上交区、市管理。1971年有工业企业18个,产值680万元。1993年有街道企业95个,从业人员1436人,年产值2103万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据对新中二巷100户民民家庭的调查:1978年人均收入328元,1993年增至1709元,增长5.2倍;人均住房面积1978年为6.1平方米,1993年为9.48平方米;增加3.3平方米。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已大量涌入百姓家中。
建国后境内文教事业发展迅速。1957年成立扫盲协会,对文盲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成立扫盲服务站,编写简单易学的《同音识字》课本,至1958年6月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099人,非文盲占青壮年总数的91.4%。是年7月5日《西安日报》报道,中山门为“无盲”街道办事处。1959~1960年举办红专学校和业余中、小学19所,民办中学1所。1960年6月以“业余教育先进地区”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93年境内有小学2所、职业中学1所、医院2所、幼儿园2所、剧团1个。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7 20:54
目录
概述
概况
行政区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