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庆教育云
中庆集团旗下核心企业
中庆教育云是由中庆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北京中庆纳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以“应用”驱动教育信息化的理念,针对学校资源建设、特别是录播教室建设完成后形成的资源,进行深度应用和管理,开发的专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综合性平台。
建设背景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背景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同志在2012年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谈话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教育信息化,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要从应用切入,而不是从单纯的硬件切入。
同时指出,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点是“三通两平台建设”。“三通”指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初步实现“教学资源班班通”;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即资源云服务平台。
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对其后期应用缺乏总体规划,重设备轻应用。不但不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建设,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阻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硬件投入多,后期应用少
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在硬件设备上进行了大量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但对后期应用还没有大规模的开展,没有总体的方案推进,投入的信息化设备没有发挥出应用价值。
(二) 资源建设模式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教育资源中心对教育资源的建设停留在“集中建设”而非“群建共享”模式。资源由资源提供商集中批量生产,结构封闭,缺乏针对性,且内容无法表现本区域的教学特点,没有实时性且无法改动,直接应用效果差。其资源大多“以教为主”,没有“学教并重”的应用模式。资源为“预设性资源“,只支持点播观看,无法通过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形成“生成性资源“。
(三) 没有区域整合平台支撑,资源和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录播教室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资源、课件资源、教育管理资源分散存放在各种系统中,各学校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应用标准,因此大量的优质资源分散在教师个人、各部门内部、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区域性的资源,也无法起到提升全区教育水平的作用。总之,没有形成区域内共建共享资源的支撑环境。
(四) 相对固化和封闭的教研模式
教育信息化建设没有促进教研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教研模式带来极大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无法切实收效,主要是教研开展的模式过于单一,网上教研模式停留在文字交流,无法完整回现完整课堂信息。
(五) 教研活动效果无法检验
对于教师而言,对自身能力没有直观的统计分析数据;没有自身和校内、区内其他学校教师能力的对比,教师也就无法了解自己教学各项能力的优弱项,无法有针对性的促进个人的专业发展。
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对区域教研活动中反应出来的不同学校教师能力、教师成长过程没有有效的数据跟踪统计、对比分析和展现方式,造成教育管理者无法全面的了解教研活动是否达到目标,教师是否通过教研活动得到成长。
平台架构
资源云
存储由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或其它数据中心形成的教育资源,并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结合中庆教育云的应用模块,充分挖据以课堂实录为核心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价值。
数据云
存储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教育管理对象信息的基础数据和教育教学状态数据,实现这些数据的互动互通,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支持与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和宏观决策提供了信息和数据的支持。
服务云
运用云技术,将资源和数据汇聚到平台,通过独立模块进行深化应用。最终实现区域和校本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方便区域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支持区域内跨校和区域间的协作和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
版本
学校版
以学校为单位的校本资源建设、管理和深度应用平台。基础功能如下:
区域版
在学校版基础上,以省、市、区县为单位的区本资源建设、管理和深度应用平台。基础功能如下:
独立模块
资源的汇聚、管理和展示,只是资源的浅层次应用,中庆教育云平台通过开发独立模块对资源进行深化的应用。用户可根据自身的建设重点、应用模式、资金状况等选择不同的模块,亦可提供需求,由纳博公司有针对性的出具模块组合方案。各个模块互相独立并可无缝嵌入云平台,为未来扩展和升级应用模式提供丰富的空间。部分模块如下:
个人空间
常态的网络个人空间是以记录和分享为主的内容社区。云平台的个人空间则是一个以应用为主的工作站,为不同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搭建不同类型的个人工作室,并关联相应的功能。分别有教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育管理者工作室等。其突破了现有教学、教研、管理模式的时空限制和教学方法限制,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补。
阳光课堂
以直播课堂的形式,利用网络视频平台,在校内/校际之间开展互动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可以实现实时的交互、评价和反馈。
名师课堂
将现有名师资源做成系列化专辑,含所讲全部课程及学科重难点微课程等。方便其他教师及学生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真正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将名师资源应用扩大化。
优质课评选
传统的优质课程评比需要组织专家、教师、录像人员,课程需要刻盘上报,流程复杂且耗费人力物力。本模块把活动全程转移到网络进行,为全区优质课评比提供从活动策划、评比标准选定到网络邀请参赛人员及评比专家团等全方位的在线活动流程。
在线听课
教师听课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易受多种条件限制。云平台的在线听课模块是一个立体式、协作式、多点互动的网上教学平台,颠覆传统的听课模式。由教育管理者分配每学期的听课任务,教师在个人空间收到任务后点击进入听课活动,网上记录听课过程和教师的过程点评,自动提交给教育管理者,管理者可在个人空间调阅并查看教师听课记录。
仿真教研
云平台的仿真教研模块,是一个在网络上发起的官方的、正式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所有流程均在线进行,对参与者来说可达到身临现场的效果。并可实现异地教研人员对目标教研资源的操作、控制、管理,使教研活动可以跨校、甚至跨区举办。
主题教研
传统的主题教研多由教研员发起,普通教师只是被动参与,而且囿于时间精力限制,一所学校的一个学科最多一月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使用平台后,不管是教师还是教研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可随时随地在平台发起针对某一主题的集体探讨,也可进入他人发起的话题。这个过程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思考,也促进了教研成果的积累。
微教研
平台微教研是一种可实现实时的“桌面式”教研。支持来自电脑网络摄像头的视频,从而将各个课堂的实况直播画面、以及参与教研讨论的教师和专家的音视频信号,整合在一个界面,各个交互点可实现实时的教研讨论,或者课堂交流,同时提供文字交流功能。活动结束后,教研视频可以保留并和上课视频进行关联,后期用户可以看到上课录像,也能看到与之相关的教研录像。
视频会议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实现即时且互动的沟通,达到会议的目的。视频会议极大的方便了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对于远程教学和会议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资料
中庆教育云平台版本升级.中国政府采购网.2013-08-07
上海教博会中庆教育云获奖.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2013-06-13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02:37
目录
概述
建设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