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塔柱窟
中心方柱窟
中心塔柱窟别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洞窟形制之一。此类洞窟由印度支提窟发展变化而成,在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藏地区的许多石窟寺中均有此类窟型。
敦煌莫高窟现存有二十八个洞窟,其中北魏十一个(第254、263、257、251、260、265、435、437、248、431、246窟)、西魏两个(第288、432窟)、北周三个(第428、442、290窟)、隋代四个(第302、303、427、292窟)、唐、五代、元代八个(第448、332、39、44、9、14、22、95窟)。按其兴衰发展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北魏至西魏,是塔庙窟的鼎盛阶段。洞窟平面为纵长方形;前部人字披顶浮塑仿木结构的檩、椽等,后部平顶;后部中央立方形塔柱,除第248窟塔柱四面各开一龛外,其余窟塔柱正面开一大龛,其他三面开上下两龛,龛内造像;多数窟四壁未开龛,个别窟两侧壁或后壁开龛造像;龛形多样,有阙形龛、双树龛和尖楣圆拱龛三种.第二阶段,北周至隋,塔庙窟开始衰落。形制基本延续前期。洞窟平面长方形或纵长方形;人字披不再浮塑而是绘出仿木结构;大多中心塔柱四面各开一龛,有的窟塔柱三面开龛造像,塔柱正面和两侧壁前部又各塑一铺像,有的窟塔柱上部又雕出倒塔形的须弥山;龛形均为尖楣圆拱龛。第三阶段,初、盛唐,塔庙窟更加衰落,数量更少。人字披已不绘仿木结构;有的中心塔柱仅正面开一大龛,余三面均不开龛;有的窟两侧壁开龛,有的窟后壁开涅槃像大龛;有的塔柱四面不开龛,仅后壁开龛;龛形均为敞口龛。第四阶段,晚唐,塔庙窟已进入尾声阶段,数量很少。形制有许多变化,主室前部成为覆斗顶;中心柱正面开一方口盝顶帐形大龛,其余三面不开龛,中心柱左右后三面通道顶降低,类似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窟。晚唐以后的五代、元代重修前代的中心塔柱窟,元代重修的第95窟与新疆的中心柱窟更加相似。中心塔柱窟在第一阶段时与殿堂窟差距较大,后来逐渐殿堂窟化,中心塔柱的塔的含义也逐渐减弱乃至消失。塔庙窟的宗教意义主要是为了“入塔观像”,早期洞窟中盛行塔庙窟,当与北朝时期流行禅修观像有关,以后随着佛教的逐渐世俗化,宗教礼仪的逐渐简化,塔庙窟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乃逐渐衰落直至消失。
参考资料
中心塔柱窟.敦煌研究院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5 02:37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