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足足
影响了两代人,尤其在上个世纪那些个动乱岁月里,这本书成为广大知识
青年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巩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其乐无穷”这一信念的精神食粮。我们认识到的是牛虻的刚强无畏的精神、钢铁般的坚忍力量、对敌人的憎恨和轻蔑,以及他那坚贞不屈的人格品质 本书描述了主人公亚瑟·伯顿逃出祖国后,隐姓埋名,流浪南美的故事。难忘的
友情,鲜血淋漓的人生,使这部
小说跌宕起伏,充满
悬念。
牛虻
生活、
战斗的年代虽然离我们已相当遥远,但这部书今天读起来仍会深感
亲切,受到教益,获得一些可贵的启示。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Ethel Lilian Voynich 1864-1960)1864年生于
爱尔兰科克市。原姓蒲尔,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她早年丧父,随母由爱尔兰迁居伦敦。
1882年,她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
德国求学;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其间还曾在柏林大学听讲斯拉夫学课程。1887年蒲尔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流亡在此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为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影响最大。在他的鼓励下,她曾前往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联系。
1892年,她和一个受过她帮助、后来从流放地逃到伦敦的
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结婚。夫妇一起积极参与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伏尼契担任了流亡者办的《自由
俄罗斯》杂志的编辑,她还出版了《俄罗斯幽默文集》,其中翻译介绍了果戈理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的作品。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札苏里奇,并曾到恩格斯家里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