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不折(1868—1943),日本美术家兼文物收藏家。他年轻时学习油画,曾留学法国;回日本后又从真壁云卿学习南画。1895年,他在中日中获得一册《淳化阁法帖》,自此对收集中国书画文物产生浓厚兴趣,并陆续得到清末新疆、甘肃地方官员梁素文、何孝聪、孔宪廷等人所藏敦煌吐鲁番写本。1936年,他以自家私宅在东京创建书道博物馆。1927年3月初,他编著的《禹域出土书法墨宝源流考》在东京刊印,由西东华书房发售。由于印数较少,加之不久爆发“九一八”日军侵华事变,所以该书流入中国的极少。
应侯见工钟,已知的有2件,其一收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另一件于1974年3月出土于陕西
蓝田县红星村。中村不折所收藏的《应侯钟》和1974年陕西蓝田考古发现的《应侯钟》双钟连铭,两铭连读,得见“见工”乃应侯之名,是初封应国武王之子应叔的曾孙。铭文中有“雁侯见工遗王于周。”“朕皇祖雁侯。”“子子孙孙永宝用”等语。此钟为周昭王时所铸,按照何光岳先生的考证,是
周昭王准备移封应侯见工之时,举行了隆重的移封典礼,并在
镐京附近铸钟纪念。《应侯钟》铭文多“雁”字,《路史·国名记·戊》释:“雁,今作应。”从中国古文字“六书”的造字方法来说,依清代学者
王国维的解释,“雁”与“膺”、“应”是互通而同意的,都从鸟从月(肉)。从古音韵方面讲,它们是同音同声,是符合同音同韵相转的音变规律的。从古文字考古学的角度看,
郭沫若同志经考证甲骨文及1958年9月28日江西馀干县黄金埠初级中学,因平球场,取土约50厘米处所发现的《应监甗yǎn》之铭文“雁监作宝尊彝”也认为:“雁即应国之应”。“应国之器已见著录者”,如《应公鼎》、《应公彝》等,其字皆作应,是知周初第一代应侯之后,应君有称应公的。“膺”字在其后的演变中,又把下面的“肉”换为“鸟”字,衍生出“鹰”字来。这一字体的演变,在其后的考古发现中,又多次得到佐证。1986年,在
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北滍村西
滍阳岭上,发现了以两周时期
应国和楚国贵族墓地为主兼有两汉时期的墓地,经过连续十年的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文物,其中大多数是周代青铜器。该墓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特别是在墓冢内出土了大量有关应国贵族婚嫁、封赏、往来、葬礼等器物以及上面的铭文,其中有“应伯壶”、“应伯盘”、“应公鼎”、“应事爵”、“应事鼎”、“应事簋”、“应事觯”,以及有关古
邓国国君的铭文铜器,为研究古
应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此钟属西周中晚期习见形制,长腔宝甬,有旋斡,鼓部较狭。篆部和隧部饰雷纹,右鼓有鸟形双音标志。两栾、钲间及顶端舞侧,铸铭文三十九字,内容未完。日本书道博物馆所藏应侯钟,与此形制,纹饰相同,三十三字铭文与此连接,合为全铭七十二字。铭文还记述周王归自成周,在宗周的康宫赏赐应侯彤弓、彤矢和马,应侯便为其皇祖铸造这套大林钟。
应侯钟:发现两件,一件是1974年本县红门村出土。另一件早年出土,现藏日本书道博物馆,两钟形制,花纹相同,大小相次。铭文连续,蓝田出土通高24、高8.5厘米,篆间饰例“S”云纹,鼓部饰“T”字形云纹和鸾鸟,钲间及上篆铭文39字,日本所藏铸33字,铭文首句与蓝田的铭文末句正好衔接。其铭文曰: 隹(唯)正二月初吉,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于周,辛未,王各(格)于康,(荥)白(伯)内(入)右(应)(侯)见工,易(锡) (彤弓)一, (彤矢)百,马……
东京书道博物馆是日本著名油画家、书法家、收藏家中村不折氏于1936年创立,收藏历代书法文物,包括甲骨、青铜、石碑、镜铭、法帖、墨迹、文件经卷等,不断收集古代书法作品,是研究日本、中国书法史料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