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病症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Todd等于1978年命名的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细菌性感染,由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所释放的毒素引起、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特征的急性疾病。一般认为多发生于月经期女性,其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
病因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噬菌体Ⅰ型金葡菌产生的致病毒素引起,即葡萄球菌肠毒素F和致热性外毒素C。近来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毒素的活性和结构是相同的。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多见于年轻女性月经期,与经期用阴道栓有关。污染金葡菌的阴道栓在经血和适宜的温度下繁殖,产噬菌体Ⅰ型金葡菌。同时阴道栓可以引起黏膜干燥和上皮变化,有利于毒素吸收。非经期的女性、男性和儿童也会因为通过伤口血肿或纱条等填塞物使金葡菌繁殖而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女性,潜伏期为1~2天,表现为急发病、畏寒、发热、全身肌肉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程第2天可出现全身充血性皮疹和低血压,严重者很快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表现为发绀、呼吸困难、氧分压低、尿少、尿素氮升高及神志昏迷。
检查
尚无特异的检测方法,拟诊患者可行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测定,可作血、阴道分泌物、阴道栓细菌培养+药敏。肺、肾、肝等脏器功能衰竭时可测血气及肝、肾功能。如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急骤下降,需作凝血酶原、3P试验、E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检测,判断是否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
诊断
诊断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主要依据(标准)是急性发热,猩红热样疹,指尖、趾尖、掌面和足底的进行性脱皮,具有直立性头晕或晕厥,或明显休克为特征的低血压。附加诊断依据是有累及3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证据,如血液、胃肠、神经、心血管、肝、肾或肌肉等器官或系统。
治疗
1.稳定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循环支持,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有肺功能衰竭的病人要行气管插管。
2.去除感染源
检查体内有无异物,并清除异物(如卫生棉条、女用避孕套、引流条或鼻腔填塞物等)。找到感染灶(如手术切口或皮肤感染等),手术清除被感染的皮肤和坏死的组织。
3.抗感染治疗
初始可选用萘夫西林(新青霉素Ⅲ)、苯唑西林(新青霉素Ⅱ)、青霉素和(或)克林霉素。在血液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做调整。
4.抗休克和支持治疗
科学液体治疗、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
预防
月经期的女性要避免使用高吸附能力的卫生棉条,可使用低吸附力的卫生棉条,并做到4~6小时更换一次。尽可能使用卫生巾。在更换卫生棉条前后要洗手。卫生巾和卫生棉条要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阴凉潮湿的卫生间内。不要一次放两个卫生棉条,睡觉前要更换新的棉条。身体内的填塞物和引流条要及时更换,避免皮肤损伤,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阻止病情发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6 10:27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