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禅寺,位于江苏
如皋,始建于唐大中年间,规模略小于广福寺(大寺),故民间称为“小寺”。清朝后期香火冷落,僧人不多。民国初年曾几次驻兵。1950年后在寺内设机关干部托儿所。1960年改作肝炎疗养院。现已改建为幼儿园和居民楼房。在公园巷内、大刘巷北端。
中禅寺在县治东北,
洗钵池西,县志记载,始建于唐代大中年间(847—859)。洗钵池即中禅寺之放生池。五代时南唐保大十年(952)在中禅寺东邻始建儒学。历来传说北宋学者
曾肇幼年曾读书于中禅寺之
隐玉斋。元末曾任平江路总管的邑人
陈应雷有《中禅寺》诗一首,载于县志。其诗为:“寻幽散履绕中禅,纵笔留题万象妍。半榻风清窗外竹,一帘月满定中天。花飞台阁秀成雨,金点苔斑福有田。闻说曾公读书处,额名隐玉是何年?”据考证,曾肇之父易占在如皋作县令时,肇尚未出生,故陈应雷诗中有怀疑。
中禅寺正殿有斗栱回廊,宏伟高大。殿阁厢房数十间,规模仅次于广福寺,故邑人称为“小寺”。元末曾遭战火。清朝后期已渐衰落,僧人寥寥。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厢内外的定慧寺、菩提社、大觉庵、
海月寺、伏海寺、崇善庵六寺集资,在中禅寺内东部创设“僧立两等小学堂”。初开学时仅收幼僧,人数不多。民国成立后改名“僧侣私立国民学校”,兼收俗家学生。至民国16年(1927)停办。
清末明初时,缉私营兵士曾借住于中禅寺内。民国25年,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旅第一八一团奉命来如皋整训,作防御日军侵华准备,也曾暂住于此。沦陷时期曾有伪军住于此。伪军纪律不严,不同于国民军,庙宇遭受破坏。1949年1月如城二次解放后,中禅寺曾作粮库。1960年曾设“肝炎疗养所”于此。后又改作“机关干部托儿所”。现已改建成居民住的楼房,其址在公园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