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水管
中脑内的管腔
中脑水管是中脑内的一个管腔,上通第三脑室,下达第四脑室,长约15~20毫米。在中脑横切面背侧部的中央,有中脑水管的断面,中脑水管的周围有一厚层灰质,称为中央灰质。脑脊髓液循环于中脑水管之中。
解剖结构
1、中脑水管:
中脑水管是中脑内的一个管腔,上通第三脑室,下达第四脑室,长约15~20毫米。在中脑横切面背侧部的中央,有中脑水管的断面,中脑水管的周围有一厚层灰质,称为中央灰质。脑脊髓液循环于中脑水管之中。
2、中脑:
中脑是脑六个部分中最小的部分,仍保持神经管的原始形态,长约15~20毫米,位于脑桥和间脑之间。中脑腹侧面上界为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腹侧面两侧有粗大的纵行纤维构成的隆起,称大脑脚;在左右大脑脚之间的凹陷处,称脚间窝,动眼神经根自窝的外缘出脑;背侧面(又称顶盖)有四叠体,由两对小圆丘组成,上一对称上丘,是视觉皮质下中枢,它借上丘臂(为白质纤维)与外侧膝状体联系;下一对称下丘,是听觉皮质下中枢,它借下丘臂(为白质纤维)与内侧膝状体联系。在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穿出。中脑内有中脑水管,上通第三脑室,下通第四脑室。
在中脑横切面背侧部中央,有中脑水管的断面,中脑水管的周围有一层灰质,称中央灰质。灰质的背侧是四叠体。中脑的腹侧即大脑脚,每侧大脑脚被一层含黑色素的神经细胞(即黑质)分为二部:黑质的背侧部,称被盖,其中含有网状结构,向下与脑桥的网状结构相连;黑质的腹侧部,是一层很厚的神经纤维板,称为脚底。
被盖,由灰质和白质组成。被盖的中央部有细胞体堆聚构成的红核,此核是皮质下运动中枢,细胞突相互交叉,并构成红核脊髓束。在红核的外侧有传导本体感觉和皮肤感觉的上行纤维,将这些纤维统称为内侧丘系,行向丘脑。内侧丘系与红核之间的间隙,称中脑网状结构,其背侧有中央灰质。中脑水管在中央灰质中通过。在中脑水管的底上,有动眼神经核和滑车神经核,前者位于上丘平面内,后者位于下丘平面内。在动眼神经核的内侧有达克谢维奇氏核,此核中的细胞发出的突起形成内侧纵束,行入脊髓。
与中脑水管相关的疾病
先天性中脑水管狭窄
概述:先天性中脑水管狭窄是先天性脑积水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般狭窄发生于中脑水管口以下3~4mm处,其形态可呈线状、鸟嘴状、漏斗状、隔膜状、分杈状。狭窄以上脑室呈阻塞性扩张积水,以下第四脑室正常。临床上患儿自幼开始头颅逐渐增大,呈慢性脑积水的表现,大多无定位体征。CT扫描示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明显扩大,多呈对称性,侧脑室周围有带状低密度区(阻塞性脑积水的典型表现),第四脑室正常或略小。矢状位重建像可大略显示中脑水管狭窄的外形。如果颅腔明显增大,双侧脑室、第三脑室明显扩大,尤以右侧为著,第四脑室无异常改变,说明梗阻部位位于中脑水管,患者既往无明显异常,则应首先考虑为先天性中脑水管狭窄。应与引起中脑水管阻塞性脑积水的其他病变鉴别:①肿瘤性压迫中脑水管狭窄:可见原发肿瘤及占位性表现,不难区别。②继发性中脑水管狭窄:颅内感染、出血等原因亦可引起中脑水管的黏连、狭窄,鉴别较难,应密切结合临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6 12:14
目录
概述
解剖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