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历表是研究中西交通史以及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工具书。它是以西历为主,中历、西历相对照。上起公元元年(汉平常元始元年)下迄公元2000年。以100年为1卷,每一面2年,每4年为一个单元。
表格分上、下两层。上层为西历纪年、甲子纪年和中国王朝纪元;红色阿拉伯数字在西历476年以前是罗马纪年,在622年以后是
回历纪年。下层分为六大格,黑体字是西历目序并代表其月之首;右旁红色中国数码是中历月序并代表其月之首日;红色阿拉伯数码是回历月序并代表其月之首日;红色冬字表示冬至,红色闰字表示中历闰月。本历表内容比较完备.推算秸确,可供利用。
陈垣教授早年致力研究外来宗教,常常遇到宗教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对比问题,因当时没有正确的日历对照工具书,往往各书记载参差纷乱。他深感没有一本中西回史日历,给历史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造成极大不方便。于是他决定编撰一本中西回史日历。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酝酿,他把平日读书和写作时积累的材料,制订历法的多种图表。从1922年起,他曾先后制订过《回历发首表》、《中西回历发首表》、《
二十史朔闰表》等图表。在这些图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增补修订,于1926年《陈氏中西回史日历》定稿付梓,先以陈教授的书斋名“励耘书屋”的名义初版。后交由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出版。建国后,1956年
北京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1962年经陈教授修订增补后,由中华书局重印。
《陈氏中西回史日历》囊括公元元年(在我国汉朝汉平帝年间)至2000年两千年的中历(今称农历)、西历(今称公历)、回历(即伊斯兰教历)每日对照的大型日历表。全书共二十卷,每卷记载一百年,每页列表两年。历表分上、下两格,上格记载西历纪年、中历朝代皇帝谥号纪年和干支、回历纪年,还有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改朝换代的年月等;下格排列西历的月、日,中历的月、日,朔闰、冬至日,回历的月首日,三历对照,精密准确。为方便由中历查找,在每页书边标该页记载的中国历史朝代。例如要查“
五四运动”的中历月日,我们知道它是在公元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也就是二十世纪,查书的第二十卷便可找到,对照中历是民国八年四月初五。这一日期在现在出版的许多《万年历》都可以查到,但是这些所谓《万年历》只记录近一、二百年的,古代的日历对照就没有了。又如,我国南宋丞相陆秀夫因抗元失败,逃至新会,最后背着宋帝昺在崖门跳海阵亡的悲壮事件,据《宋史》记载为“至元十六年二月癸未”。查《陈氏中西回史日历》是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西历为公元1279年3月19日,回历为677年11月4日,距今年726年。对于研究历史,这是决不可少的工具书。
陈垣教授编撰这本两千年三历对照日历实在不容易,必须具备丰富广博的历史学、宗教、天文历法等各种科学知识,还要有顽强奋斗的精神。据他的秘书刘乃和说:“为编这表终日深思苦索,反复考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不知换了多少样式,画了多少表,最后才制定出现的这一两千年适用,前后一致,整齐划一,易查易检的表格来。”
该书卷帙较大,故另有《
二十史朔闰表》为其简本,只给出每月初一的干支,其余日子需要读者推算才能求得。
民国纪元以前,中西历法不同。西历岁首恒在中历岁暮。少者差十余日,多者差五十余日。今普通年表多只为中西年之比照,而月日阙焉。据此计年,中西历恒有一岁之差异。例如陆九渊之卒,在宋绍熙三年,据普通年表为西历之一一九二年,本无误也。然九渊之卒在十二月十四日,以西历纪之,当为一一九三年一月十八日。又如施闰章之生,在明万历四十六年,据普通年表为西历之一六一八年,亦无误也。然闰章之生在十一月廿一日,以西历纪之,当为一六一九年一月六日。反之,泰西名人之生卒在岁一二月者,以中历纪之,恒为前一年之十一二月。苟欲实事求是,非有精密之中西长历为工具不可。西历如此,回历尤甚。中西历每年麟接之际,虽时有一年之误计,然积年尚大体无异。回历则以不置闰月之故,岁首无定。积三十二三年即与中历差一年,积百年即与中西历差三年。例如《明史·历志》谓回回历起西域阿喇必年,下至洪武甲子七百八十六年,本无误也。然按中历上推七八六年,谓其历元为隋开皇己未,则大误。若按回历上推七八六年,则实为唐武德五年壬午。盖积七百八十六年,回历与中西历已生二十三年之差异。不有中回长历,何以释《明史》之误也?又如《册府元龟》卷九九九,在唐开元七年二月康国王诉大食侵略。其表有曰:“大食只合一百年强盛,今年合满。”此指回回历也。若照中历由唐武德五年计至开元七年,只九十七年耳。不有中回长历,于此等史料何由解释之?又如《长春西游记》,纪长春于辛巳岁至塞蓝城。十一月四日土人以为年,旁午相贺。此回历六一八年十月回教开斋大节也,非年也。不有中回长历,何以知其误会之由?此尤为研究中西交通史及西域史者所亟需之工具也。曩吾读《
元史译文证补》,见其多纪西历或回历之月日,苦不知其为中历几何时。乃求之西籍,得《西历回历纪年通表》。而《中历回历纪年通表》仍不可得。壬戌春遇江宁常君福元,曾请为《回历岁首表》,以回历岁首求中西历之年月日。得此足知中西回历之比年矣。其后余又续成《中历西历岁首表》,以中历岁首求西回历之年月日,以西历岁首求中回历之年月日。然因中历闰月及月大小尽无定。不著中历朔闰,以中西回历互求,恒不能得其岁首以外之月日。于研究元史及中西交通史仍不便。乃发愤将二千年朔闰先行考定,以为根据。就《通鉴目录》中宋刘羲叟《长历》及《辽史》中耶律俨《辽宋闰朔考》,并近代钱侗《四史朔闰考》、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等,各以本历,参校各史纪志,正其讹误。自汉迄清,成《二十史朔闰表》。又按西历四年一闰之月日,创为表格。然后以考定之中历朔闰及回历月首,按表填入。始自耶稣元年至于今,二十世纪,凡二十卷,名曰《中西回史日历》。于是中西回史之年月日,皆可互通矣。又制《日曜表》,按表而日曜即得。又制《甲子表》,据甲子以求日,或据日以求甲子,无不得。稿凡五易,时阅四年。中间复得一九二零年南京黄教士《中西年月通考》。又得一八八零年日本内务省地理局所编之《三正综览》,备载中西回历。参互考订,始行写定。夫日本民族,固无回族也。然四十五年前,日人已注意及此。吾国号称有回教徒若干万,有明一代,参用回回历法者又二百六十余年。而中回历比照年表,从未之见。年表且无,何有日表?故至今言回教者,犹时循《明史》以来之误,谓回历始于隋开皇己未。古今史实之谬,罕有如是之甚者也。海通而后,市上有所谓中西月份牌。汉回错杂之区,又有所谓西域斋期单。固中西回日表也。然皆一年一易,旋即废弃,无裨于考史。今此编不啻二千年之中西月份牌,而一千三百五十年之西域斋期单也。兹事甚细,智者不为。然不为终不能得其用。余之不惮烦,亦期为考史之助云尔,岂敢言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