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霏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丰霏,男,1983年2月生,安徽滁州人。2005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在吉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工作,任讲师、副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心理学、激励法学。曾在《中外法学》、《法商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当代法学》、《法律方法》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十余篇,出版著作1部,研究成果曾被《新华文摘》转摘论点,《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全文转载。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全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各1项,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及基地重点项目多项。
承担的主要课题
1、2010.10-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法律激励与公共治理”。
2、2009.4-2010.5,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交叉学科项目“法律制度的激励功能研究”。
主要论文
1、《法律激励的理想形态》(唯一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2、《论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分析模式》(唯一作者),载《北方法学》2010年第4期。
3、《论见义勇为的奖金激励条款》(第一作者),载《当代法学》,2010年第3期。
4、《法律制度激励功能的理论解说》(第一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
5、《诉权理论的发展路向》(唯一作者),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5期。
6、《中国法学科学发展的理论延伸》(第一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4期。
7、《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法理学:1978-2008》(第三作者),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6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收录于姜明安主编:《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及吴振武主编:《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法的合法性的内涵和形成途径》(第二作者),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论点摘编。
9、《行使诉权不会导致诉讼成风》(第二作者),载《新华文摘》2004年第17期论点摘编。
10、《论法的合法性》(第二作者),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收录于徐显明主编:《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权利本位范式下的民诉权再评议》(第二作者),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2、《马克思恩格斯法学理论内核剖析》(第二作者),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3、《权利的价值层次探析》(第二作者),载《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收录于屈广清主编:《和谐社会中的法学新型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4、《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理探析》(第二作者),载《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5、《论新形式下高校法学教育的理念创新及其践行》(第二作者),载《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获奖情况
2011.6,第四十九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二等资助。
2008.12,吉林大学“笹川良一奖学金”。
2009.4,第二十三届吉林大学研究生“精英杯”学术成果大奖赛“特等奖”。
2005.4,第七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银奖”。
参考资料
丰霏.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介绍.吉林大学法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2 14:26
目录
概述
主要研究
承担的主要课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