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城街,全称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又称邯郸道,俗称串城街,正式名称是城内中街,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邯郸市丛台区陵西大街与人民路交叉口东南方向,南起城南街,北到人民路,全长540米,是明清时期邯郸县城的中心大道,是邯郸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距今已有3100年历史。
历史沿革
鼎盛时期
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历史城区的中心位置,是历史上邯郸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南起城南街、西到陵西大街、东临城内东街、北至人民路、全长540米,核心保护区1.06公顷,是河北省政府批准的邯郸古城内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
串城街是“城内中街”的俗称。据史书记载和考古佐证,早在三千多年前,这条街就是
殷纣王从殷都至沙丘离宫别馆专用御道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国都,赵都廓城就位于该街地表之下6至11米处:西汉,邯郸作为“五大都会”之一,它“北通燕涿,南达郑卫”;
隋唐以后直至民国时期,该街一直是太行山东侧的南北大道,被称为“邯郸道”、“长安道”和“御道”。邯郸城池虽多次叠压,但该街作为古城中的南北轴线,始终居于古城中的核心位置。
逐渐没落
邯山书院、
慈禧行宫、
蔺相如回车巷3处市级文保单位和众多明清时期的老建筑散落其中。这些文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私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随处可见,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部分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维护已经成了危房。许多居民纷纷外迁,昔日繁盛的官道再没有了“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的意景。
全面改造
2013年2月4日,邯郸市政府确定对串城街项目进行改造。致力于打造一条为青黛砖瓦的战汉风格建筑群历史街区,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南起人民路、北至丛台路、西起陵西大街、东至丛台公园,占地177亩、净用地133亩,涉及征迁居民1072户,公建单位19家,地上房屋面积14万平米。
河北省政府批复了邯郸市政府《关于报请审批邯郸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请示》,同意《邯郸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年)》。
《保护规划》划定串成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10.86公顷,陵西大街以东,城南街以北,人民路以南,城内东街以西,核心保护范围1.06公顷。总用地面积390亩。街道延续原有街、巷尺度,主街宽度10-13米,巷子宽度6-8米,形成以串城街为主的步行主街和纵横交错的步行次街;建筑挖掘直线脚、直坡顶等体现战国和西汉时期的风格。
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实施保护措施,包括对
慈禧行宫、
河北银行旧址、
王铭鼎故居、
王琴堂故居、邯郸行署办公楼进行修缮,对邯郸书院、
回车巷进行环境整治。此外,保留
朱家巷、观音阁、连城街口、北门里等老地名。
丛台路至人民路,陵西大街至丛台广场串城街的改造工程已拉开帷幕,工程总用地390亩,分三个区片,即学步桥至丛台路区片、丛台路至人民路区片和人民路至城南路区片。如今,中国建筑西北设计院关于串城街的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市规划委员会审定。
串城街南段的修缮保护风格应以明清风格为主体,冀南民居风格建筑做点缀,还要突出赵文化的特色,再现邯郸的历史风貌。在改造设计上,广泛征求专家和居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把串城街打造成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风情古街。
串城街文化旅游步行街项目共投入资金5.18亿元。未来的串城街分为“三轴”、“四片区”、“四节点”。
“三轴”包括项目片区的一个空间主轴和两个空间次轴。主轴是城内中街主要步行道;次轴则是休闲娱乐片区内的沿沁河景观带和历史文化片区内陵西大街至丛台公园的重要步行通道。“四片区”从南至北分别为传统商业片区、地方产品体验片区、休闲娱乐片区、滨河居住片区。“四节点”分别为传统商业片区内的城墙遗址广场、地方产品体验片区内的文化广场、休闲娱乐片区内的丛台公园西门广场、滨河居住片区内的沁河滨河广场。
未来串城街沿线建成战赵仿古一条街,其中,玉皇阁、始皇故里、相如府、回车巷、慈禧行宫、天主教堂等一连串历史遗迹按规划保留修复或重建,最大限度地保留老街原始风貌。
2017年12月,丛台区启动串城街南段保护建设工程。串城街南段是指城南街至人民路段的城内中街区域,南北全长约540米,东西宽(含住房)约80米(局部160米),占地总面积约78.9亩,涉及居民房屋885户。串城街南段在原址上复建,最多拆除不超过40%,延续邯郸三千年历史文化。
串城街规划店铺97间,有非物质文化引产、民俗民艺、文玩字画等15个品类,海纳百川,包罗万象。整个街区汇集全国28省特色小吃百余种,各类中式西式主题特色餐饮,街中穿插各类茶馆、曲艺管、酒吧、特色体验馆等几十余处。
2019年,改造中的串城街已经初具雏形,沿街均是修建的青砖灰瓦建筑。
2020年,市委书记
高宏志实地调研串城街改造提升工程,要坚持南北区域协调发展,充分挖掘串城街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加快打造为集文化旅游、特色餐饮、商业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
初步营业
2021年1月1日串城街对外免费开放,当日,市民纷纷来到新修建的仿古串城老街里打卡游玩、享元旦假期。
2021年9月,丛台区对街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在项目主体建设方面,对街区景观进行了优化,完成了夜景亮化、绿植美化、观摩主干道打造、延伸院落改造以及街区两侧外立面设计包装,对街区南侧城南街路面也进行了整修,并对周边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邯郸行宫、
李景濂故居是街区的重要景点,对这两处建筑进行了装修和布展。对邯郸行宫各房间木构件进行了刷漆,对外墙进行了打磨,并完善了院内及周边的绿植美化。邯郸行宫建设展馆,打造六个展区,并在前院正厅实现“邯郸行宫场景复原”。对李景濂故居,复原故居的建筑格局,同时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增加展示内容的趣味。
丛台区政府按照“古建为形、文化为魂、旅游为龙头、商业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在保留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原有“两口八巷”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并注重品质和内涵的提升,通过融合“吃、住、商、创、展”要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街区最高峰每日可接待游客2.5万人,日均销售收入超10万元。
地理环境
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坐落于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端,
太行山脉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
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景点
串城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后有:
邯山书院
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为冀南一带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县龚彦师呈请将
邯山书院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学堂,招生297人,这是邯郸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
回车巷
回车巷为战国时赵都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战国时赵上卿
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
廉颇回车让路。
回车巷呈东西走向,巷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巷深约300余米。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
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宽0.97米,高0.49米(1957年修民房时将石刻取下镶在水泥座内,文革中被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杨肇基撰《邯郸县志》中也有
回车巷在南门里的记载。现回车巷东头南侧,于1981年,由市政府拨款在原墙镶石刻处建一碑坊。该坊背依西墙,双檐青瓦,石柱擎顶,青石为基,通高4.5米,南北宽2.3米,进深0.55米,基宽0.75米。坊内置放回车巷纪念碑,碑高1.63米,宽1.1米,厚0.27米。汤振宇撰文,
李守诚书丹,张水旺镌刻。碑文记载了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
廉颇回车让路,争取
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碑坊两檐之间上面墙面上镶有石刻横额“
蔺相如回车巷”六字,为原河北省省长
李尔重书。
邯郸行宫
慈禧行宫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串城街原邯郸专署院内北侧,建于1901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慈禧太后及
光绪帝逃命。次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邯郸行宫为慈禧所建行宫之一。据《邯郸县志》记载,1901年11月慈禧太后驻跸邯郸。典型的北方复式四合院,前院接待朝拜、奏请、议事;后院房前植有腊梅,环境幽静,为慈禧太后休憩之处。1995年10月邯郸行宫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银行旧址
南距回车巷二十米。该建筑为一层建筑,外观灰色,墙体用青砖砌成。建筑主体完好,门窗已破损,屋顶有杂草,屋檐有破损现象。门上方仍可见“河北银行”四字痕迹。旧址为清代建筑的民居大院,临街面,东西向纵深较大。据文献及现场字痕,上世纪30年代初为河北银行使用,邯郸刚解放时又曾为中共邯郸市委办公处,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
李景濂故居
李景濂故居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名进士、第一届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北京大学第一批教授等多重身份的清末民初名人
李景濂的府邸。
李景濂故居属于民国建筑,解放后为法院所在地。建筑一层,平屋顶,房屋坐东朝西,临街十余间为审判厅,后为办公室。现保存较好的只有大门,其余房间均已改建,非原貌。大门上正中间塑有红色五角星,具有时代特点,大门建筑主体完好,临街外墙有损坏。
老供应站
民国建筑。抗战时期为日本人的粮站,解放后为供应站。南距斜街口约50米路西。建筑形式为小四合院,正房三间,南北厢房各一间,皆为平屋顶。正房及厢房建筑主体完好,外墙完好。仍有人居住于此。
57号老宅
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北临慈禧行宫。一层建筑。临街两间,平屋顶。建筑外墙、内墙保存完好,内墙已被刷白。屋顶梁檩、椽子保存完好,其中一根椽子上记有建房日期,屋顶保存极为完好。
王家门楼
民国建筑,为王老德旧宅。门楼主体保存完好,顶部稍有坍塌。门楼有里外两个门,外门临街,上有木雕花,保存完好,内门为拱券形。内门及门楼内墙未见损坏。仍有人居住于此。
老军分区旧址
民国建筑,解放后为邯郸市军分区所在地。南与老法院相邻。建筑主体及外墙保存完好,门楼内左右两侧墙体有损坏。屋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重修过。
举办活动
2019年,邯郸市丛台区中华街道南门里社区在串城街举办了“品味粽香忆串城文化”活动,此次活动邀请搬迁走的老居民、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困难群众相聚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回忆在串城街居住的点点滴滴。
2023年,春节期间,丛台区组织开展“新春邀月 兔年同庆”春节文化年货节等活动,采用AR互动方式,将虚拟文化内容和体验代入现实世界,以实时实景互动,将回车巷街区打造成为成语主题数字街区,游客在赏灯、品美食、逛大集中体验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魅力。
后世纪念
2019年,侯廷生所写的《丛台区文化丛书-往事聚沧桑·串城街》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所获荣誉
先后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商业街”、“河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旅游信息
串城街初步暂定于2021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