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历史文化街区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陵西大街东侧,南起和平路,北至学步桥,纵贯人民路与丛台路两条主干道,南北长约2.1千米,规划面积约36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
邯郸道已有3100余年历史。位于邯山尽头的邯郸道水草丰美,物埠民丰,城邑相连,人沸畜鸣,丛台起伏,南来北往的商旅皆经由此地,打尖饮马。科举制度开启之后,南来北往的学子们都要经由此地,奔赴皇都求取功名,于是又给邯郸道赋予了求取功名的意味。
改造升级
2013年,串城街改造全面启动。
2024年3月15日,邯郸市委、市政府重新启动串城街改造项目,并正式更名为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原来的串城街改造一期二期也成为了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北区和南区。
2025年1月25日,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
区位布局
综述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紧紧围绕“历史文化记忆展示区、文化旅游精品区、城市风貌和管理标志区、城区消费中心区”的总体目标,统筹整合周边学步桥片区、丛台公园片区和城南片区,实现各区域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勾勒出一幅文旅融合的壮美蓝图。
北区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北区秉持“以现代诠释传统”的创新理念,巧妙借鉴冀南传统民居院落布局,精心构筑起融合战汉风格的室内购物中心、纵横街巷、开阔广场、巍峨丛台、蜿蜒连廊以及古朴四合院等元素的大型建筑群,尽显古今交融之美。
南区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南区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匠心营造明清式建筑风格的历史风貌特色街区,让古老的韵味原汁原味地得以留存。
主要景点
回车巷,因“将相和”中蔺相如为避让廉颇回车让路的故事得名,承载深厚历史文化,见证着古城往昔的风采,是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景濂故居,是李景濂先生的故居,他是中国科举的最后一名进士,曾在这片天地里度过他的悠悠岁月。这里融合传统北方民居元素与西式建筑理念,细节之处尽显当年的精致与考究。
邯郸行宫,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因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返京途中曾在此驻跸而得名,建筑为北方复式四合院,风格古朴典雅,是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邯山书院,是冀南豫北一带最高学府,后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学堂,培养众多人才,见证教育变革,是古城邯郸文化传承的结晶,是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道人民路过街天桥,又称赵都阙桥,是邯郸市人民路首座大型钢结构封闭式过街天桥,整体采用战汉风格。该桥提炼汉阙特征,抽象为四座阙状构筑物,结合邯郸道的历史轴线,与邯郸道南北两区仿古建筑群形成呼应,彰显出邯郸千年的风雅与辉煌,演绎着现代邯郸的繁华景象。
磁州窑文化体验馆,坐落于邯郸道北区重要的文化建筑文庙之内。文庙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磁州窑文化体验馆内陈列着各个时期的瓷器,二楼设有烧制窑,游客可在此沉浸式感受拉坯、刻划、烧制等陶瓷制作流程与技艺。
成语文化体验馆,位于赵王阁三楼,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赵王阁内绽放光彩,让参观者沉浸式感受中华成语文化的魅力。赵王阁,这座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专为纪念赵武灵王而建。
学步桥,是邯郸的标志性建筑,其历史悠久,因“邯郸学步”典故得名,桥体造型美观,桥洞、栏板、望柱的雕刻工艺精湛,是邯郸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也是“胡服骑射”发生地,历经多次重修,现存建筑雄伟壮观,见证着赵都历史。
秦皇故里,又称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馆内展出战国时期出土文物和有关秦始皇的史料,通过艺术浮雕、木版画等形式,展示了秦始皇在邯郸的成长岁月,彰显了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人文
历史文化
若追寻“邯郸道”这一词的出处,必然触及邯郸历史的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对这个典故有着最原始的文本记载:“(文帝)……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班固的《汉书·卷五十·张释之冯唐列传》对此记述相同。
(唐)岑参《邯郸客舍歌》:客从长安来,驰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月正午,一曲长歌垆上眠。
(唐)王建《邯郸主人》:远客无主人,夜投邯郸市。飞蛾绕残烛,半夜人醉起。垆边酒家女,遗我缃绮被。合成双凤花,宛转不相离。纵令颜色改,勿遣合欢异。一念始为难,万金谁足贵。门前长安道,去者如流水。晨风群鸟翔,裴回别离此。
(唐)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提携裤中儿,杵臼及程婴。空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诚。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毛君能颖脱,二国且同盟。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诸贤没此地,碑版有残铭。太古共今时,由来互哀荣。伤哉何足道,感激仰空名。赵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闲从博陵游,帐饮雪朝酲。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尘清。
(宋)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宋)范成大《邯郸道》: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且徐驱。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石湖。
邯郸道的最主要的文化来源有三:战国赵文化与汉代都市商业文化、明清古城文化、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城市文化。春秋末期的邯郸,就已经为著名的工商城市,到战国时期,随着赵敬侯的迁都,邯郸,也完成了从“仓库实”到“为赵都”的历史之变。两汉时期,邯郸以工商发达而跻身于全国五大都会之列,商贸繁荣,歌舞酣兴。
文化活动
2025年1月25日晚,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街,以“漫步邯郸道、阅尽三千年”为主题的春节活动也同步开启。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南广场被五彩斑斓的灯光点亮,开街仪式在此盛大举行。随着悠扬古乐奏响,60余名身着各色服装的演员登上舞台,或双手合抱、或鞠躬作揖、或侧身相引,用优雅的动作表演《古赵迎宾礼》《锦绣邯郸》等精彩舞台剧,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在回车巷景区内,演员们打扮成历史人物与游客互动做游戏,现场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在北部夜生活休闲区,特色美食餐厅、传统手工艺品、亲子游乐场等店铺内热闹非凡,游客或挑选打折文创品,或看非遗展演,充分享受着独属于“夜晚”的创意消费。
2025年3月21日,第一届亚洲太极拳日邯郸分会场展演暨太极文化推广活动启幕,3万余名太极拳爱好者共“武”太极拳,全面展示邯郸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邯郸市在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设分会场,共同勾勒出太极文化与古城风貌相互交融的动感画卷。
社会价值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南区修旧如旧,保留了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风貌,北区则统一采用战国风格,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设计,彰显了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生动展现邯郸中国式现代化的勃勃生机,同时在搭建邯郸文化产业平台、带动邯郸文旅大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旅游信息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陵西大街东侧。
1、公共交通直达邯郸道线路:共有3、4、6、11、16、19、21、25、26、29、30、31、34、36、38、46、51、55、60、62、63、66、70、71、205、605、801路共27条线路可直达邯郸道。
2、公共交通一次换乘可达邯郸道线路:共有5、K5、8、9、12、13、17、18、20、23、24、27、28、32、33、39、40、42、44、45、49、50、53、57、59、64、65、67、68、76、202、601、604、成高定制、永高定制、旺峰社巴、西小屯定制、车辋口定制、野河定制共39条线路可通过一次换乘到达邯郸道。
参考资料
邯郸道,震撼亮相!.邯郸新闻网.2025-01-26
重启!邯郸道要来了!.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方志邯郸.2024-12-02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15: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区位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