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隶属于
山东省临沂市,位于临沂市东南部,北依
莒南县,西靠临沂市
河东区和市经济开发区,西南与
郯城县接壤,东南与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东海县毗邻,区域面积1010.19平方千米,地势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截至2023年6月,临沭县辖2个街道、7个镇。2023年,临沭县常住人口56.85万人。
历史沿革
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周征东夷后,属鄟(今贺城一带)、祝(今夹谷山一带)等小国。
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
秦代,北部属琅琊郡莒县,南部属东海郡郯县。
汉初,属徐州刺史部,分治于东海、琅琊二郡。东及东北部,属利城、祝其二县,北部韩村、白旄、青云一带属琅琊郡魏其、高乡二县,西部醋庄、曹庄一带属东海郡即丘县,南部石门、西南部华桥一带属东海郡郯县、东安县。
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分东海郡置利城郡,治所在利城,辖郯、利城、祝其等十三县。
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隶于徐州剌史部,东部及东南部分治于东海国祝其、利城二县,西部、中部属琅琊国即丘县,南及西南部隶属东海国郯国,北部为城阳郡莒县地。
西晋时,隶属关系与三国魏时基本相同,仍属徐州,分治于东海、琅琊、城阳三郡。
东晋时期,在后赵、前燕、前秦政权时,南境属东海郡,北境属琅琊郡;后燕、南燕时,北境属琅琊郡,南部属东晋东海郡。南北朝时期,属徐州,刘宋时分治于东海、琅琊两郡;北魏时为琅琊郡即丘县、东海郡郯县分治。
东魏、北齐时,全境属北徐州琅琊郡。
隋代大部属琅琊郡临沂县,东部唐岭、蛟龙一带隶于东海郡怀仁县,西南部曹庄、华桥一带为下邳郡郯县辖。
唐初,属河南道,为沂州琅琊郡和海州东海郡分治。唐武德四年(621年),析置临沂县为兰山、临沭、昌乐三县,今临沭地域尚含利城、新乐(后改称祝其)二县之域。武德六年(623年),临沭县撤销,并入临沂县。武德八年(625年),利城、祝其二县撤销,并入东海郡怀仁县。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大部属沂州临沂县,西南部曹庄一带属泗州下邳,东部唐岭、蛟龙、芦庄一带为海州怀仁县辖。
宋代,隶于京东东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金时,属山东东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元代,属中书省益都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明洪武初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沂州,洪武五年(1372年)改属济南府沂州,洪武十八年(1385年)又改属兖州府沂州。万历十年(1582年),大部属沂州,西南部属郯城县,东及东北部为南京淮安府赣榆县辖。
清代,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为郯城、兰山二县分治。
民国初年,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琅琊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北部为临沂县第五区,南部为郯城县第五区。后郯五区析置郯六区、郯七区,隶属国民党郯城政府第二办事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第一办事处,直属鲁南专署领导。同年7月,改称苍马办事处,属鲁南地区第三行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临沭北部成立了沭水县,苍山、朱仓、石河、青云等属该县辖。同年8月苍马地区改为临沭县,隶属鲁南专署第四行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隶属滨海专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属滨海专署第二行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属滨海专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属滨海专署。
1950年5月,属临沂专署。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南部划归郯城县,北部划归莒南县。
1961年8月,临沭县恢复,属临沂专署。
1981年3月,隶属临沂行政公署。
1994年,临沂地区改地级临沂市,仍属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郯东北第一办事处成立初期,沿用旧制,设郯城县第六区和第七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增设钟山、店头两个区。全县共有岌山、钟山、大兴、店头、蛟龙、夏庄、巡会、沂滨、古贺、挂剑10个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春,挂剑区划归郯城县;店头区改称桃园区;撤销巡会区,其所辖村庄并入大兴、桃园二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秋,复设巡会区,增设岌西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2月,设沂东区。秋,撤销巡会、古贺、岌西三区,分别并入大兴、岌山、沂东三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沂滨区划归临沂县。10月,沭水县撤销,其青云、朱仓、苍山三区及石河区一部划入。后朱仓区改称玉山区,全县分10个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竹庭县(即江苏赣榆区)朱孟区划入临沭县,10月又划回竹庭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沭县政府驻地由流动不定正式驻夏庄(今临沭街道)。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南部划归郯城县,北部划归莒南县。
1961年8月恢复临沭县,全县辖曹庄、南古、石门、店头、大兴、观堂、白旄、韩村、夏庄、蛟龙、朱仓11处人民公社,561个大队,2863个生产队。
1971年4月,国务院对石梁河库区区划作调整,将蛟龙、观堂两公社的26个村庄划归江苏省东海、赣榆两县。
1984年5月,临沭县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全县设临沭、石门、曹庄、南古、韩村、蛟龙6个镇,郑山、白旄、东盘、朱仓、唐岭、芦庄、前庄、官庄、周庄、古龙岗、青云、华桥、醋庄14个乡。
2001年1月,朱仓乡与东盘乡合并为朱仓乡、临沭镇与周庄镇合并为临沭镇、青云乡与韩村镇合并更名为青云镇(驻地原韩村镇)、南古镇与醋庄乡合并为南古镇、曹庄镇与华桥乡合并为曹庄镇、石门镇与前庄镇合并为石门镇、店头镇与官庄乡合并为店头镇、大兴镇与古龙岗乡合并为大兴镇。全县辖临沭、蛟龙、大兴、石门、店头、曹庄、南古、郑山、白旄、青云、玉山11个镇和朱仓乡,共55个居委会,498个村委会,537个自然村。
2004年,县内对村、居一级行政村合并调整,共设40个居委会、260个村委会,村、居合计300个,比合并前减少行政村居253个。
2008年3月,临沭县对经济开发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临沭镇、郑山镇、南古镇的10个村划归县经济开发区,临沭县辖11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
2009年10月,撤销临沭镇、郑山镇,设立临沭街道办事处、郑山街道办事处。全县设2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1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
2011年8月,玉山镇与朱仓乡合并为玉山镇(驻地原朱仓乡);撤销南古镇,其沭河以西8个行政村划归临沂市经济开发区,沭河以东8个行政村划归郑山街道;曹庄镇5个行政村划归临沂市经济开发区。临沭县辖临沭、郑山2个街道办事处、蛟龙、石门、曹庄、青云、大兴、白旄、玉山、店头8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49个居委会,238个行政村。
2012年7月,苍马山景区范围内临沭街道山西村、苍隆居、山里村,玉山镇月庄村,蛟龙镇西盘村,青云镇曹界前村、李界前村共7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划归苍马山风景旅游区管理。
2013年4月,经临沭县政府批复,对全县行政村规模进行调整。临沭县辖临沭、郑山2个街道办事处,蛟龙、石门、曹庄、青云、大兴、白旄、玉山、店头8个镇,共有223个行政村、13个城市社区。同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原白旄镇华南村划归郑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原白旄镇撤销并入青云镇;原临沭街道办事处胡赵庄村、井店居及玉山镇东盘村、西盘村、丁庄村划归蛟龙镇管辖;原临沭街道办事处琅琳居划归郑山街道办事处管辖。
2020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新设立5个城市社区;12月,经县政府批准,新设立3个城市社区。临沭县辖临沭、郑山2个街道办事处,蛟龙、石门、曹庄、青云、大兴、玉山、店头7个镇,共有223个行政村、21个城市社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临沭县辖2个街道、7个镇:
临沭街道、
郑山街道、
蛟龙镇、
大兴镇、
石门镇、
曹庄镇、
青云镇、
玉山镇、
店头镇。临沭县人民政府驻地临沭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临沭县,位于临沂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4°40′~35°06′,东经118°26′~118°51′之间。北依
莒南县,西靠临沂市
河东区和市经济开发区,西南与
郯城县接壤,东南与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
东海县毗邻。南北长45.20千米,东西宽32.90千米,区域面积1010.19平方千米。
地质
地层
临沭县地层以基底变质岩为主,只有中生代的断陷盆地内有中生代地层。除第四系沿沂沭河流域大面积覆盖外,主要分布为元古界胶南群大山沟、甄家沟和邱官庄三个地层组,其次为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和王氏组。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太古界泰山群县内分布甚少,仅沭河西侧沂沭断裂带内部呈北北东向之长条状零星出露。以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
二、元古界胶南群县内分布极广,在沂沭断裂带以东大面积的山陵缓丘中大部分出露。面积可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三左右。按岩性组合主要分为三个组。
1、大山沟组分布县境北部,临沭――蛟龙盆地以北――陡沟、李界前、苍山一带。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白云二长片麻岩、各种变粒岩、浅粒岩和白云石英片麻岩等。
2、甄家沟组分布于县境南部,临沭――蛟龙盆地以南大面积出露。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二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等。
3、邱官庄组仅在县境北部边缘靠沂沭断裂带有零星分布。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夹浅粒岩、浅粒岩及白云钾长片麻岩夹大理岩透闪岩等。
三、中生界
1、侏罗系上统莱阳组区内较少,主要分布在沭河两侧的沂沭断裂带内,由于多为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完整。岩性仅见以黄绿色页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紫红色页岩、黄绿色砂岩。
2、白垩系下统青山组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沂沭断裂带内及中部的临沭――蛟龙盆地南部。主要岩性为一套由基性――酸性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等。
3、白垩系上统二氏组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和临沭――蛟龙盆地的中部及北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和页岩,有时夹少量杂色页岩等。
四、第四系境内除局部地段如山间谷地、近山麓带表层分布有胶结砾岩外,均为松散沉积物。主要分布在沭河、苍源河、石门河的两岸,山前平原及山间谷地一带。按成因分述如下:
1、冲积层:岩性上部为亚砂土;局部地区为细砂、中细砂;下部多为中粗砂夹砾石,局部为中粗砂及细砂。主要分布在沭河东岸韩村、白旄、青云等乡镇。
2、洪积、冲积层:上部为亚砂土及亚粘土夹碎石,局部地区底部为中细砂及细砂;其余底部均为基岩。主要分布在苍源河的中、下游两岸,张疃河两岸及小湾子河下游两岸,镇武河、石门河两岸及店头乡西部、芦庄乡南部。
3、冲积、河湖相沉积层:上部为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以及黑色粘土,大部分地区中下部为钙质结核及中粗砂夹砾石,局部地区无砂层。主要分布在韩村镇至店头乡西部牛腿沟两岸和曹庄镇西部、西北部。
4、残积、坡积层:岩性为亚粘土及亚粘土夹碎石,局部地区为亚砂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边缘的低丘坡地。
全县地层以基底变质岩为主,只有中生代的断陷盆地内有中生代地层。除第四系沿沂沭河流域大面积覆盖外,主要分布为元古界胶南群大山沟、甄家沟和邱官庄三个地层组,其次为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和王氏组。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太古界泰山群县内分布甚少,仅沭河西侧沂沭断裂带内部呈北北东向之长条状零星出露。以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
二、元古界胶南群县内分布极广,在沂沭断裂带以东大面积的山陵缓丘中大部分出露。面积可占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三左右。按岩性组合主要分为三个组。
1、大山沟组分布县境北部,临沭――蛟龙盆地以北――陡沟、李界前、苍山一带。岩性有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白云二长片麻岩、各种变粒岩、浅粒岩和白云石英片麻岩等。
2、甄家沟组分布于县境南部,临沭――蛟龙盆地以南大面积出露。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白云二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等。
3、邱官庄组仅在县境北部边缘靠沂沭断裂带有零星分布。岩性为黑云变粒岩夹浅粒岩、浅粒岩及白云钾长片麻岩夹大理岩透闪岩等。
三、中生界
1、侏罗系上统莱阳组区内较少,主要分布在沭河两侧的沂沭断裂带内,由于多为第四系覆盖,出露不完整。岩性仅见以黄绿色页岩为主,中夹薄层泥灰岩、紫红色页岩、黄绿色砂岩。
2、白垩系下统青山组主要分布在县境西部沂沭断裂带内及中部的临沭――蛟龙盆地南部。主要岩性为一套由基性――酸性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火山碎屑岩等。
3、白垩系上统二氏组主要分布在沂沭断裂带内和临沭――蛟龙盆地的中部及北部。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砾岩、砂岩和页岩,有时夹少量杂色页岩等。
四、第四系境内除局部地段如山间谷地、近山麓带表层分布有胶结砾岩外,均为松散沉积物。主要分布在沭河、苍源河、石门河的两岸,山前平原及山间谷地一带。按成因分述如下:
1、冲积层:岩性上部为亚砂土;局部地区为细砂、中细砂;下部多为中粗砂夹砾石,局部为中粗砂及细砂。主要分布在沭河东岸韩村、白旄、青云等乡镇。
2、洪积、冲积层:上部为亚砂土及亚粘土夹碎石,局部地区底部为中细砂及细砂;其余底部均为基岩。主要分布在苍源河的中、下游两岸,张疃河两岸及小湾子河下游两岸,镇武河、石门河两岸及店头乡西部、芦庄乡南部。
3、冲积、河湖相沉积层:上部为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以及黑色粘土,大部分地区中下部为钙质结核及中粗砂夹砾石,局部地区无砂层。主要分布在韩村镇至店头乡西部牛腿沟两岸和曹庄镇西部、西北部。
4、残积、坡积层:岩性为亚粘土及亚粘土夹碎石,局部地区为亚砂土。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边缘的低丘坡地。
构造
一、隆起区:中部为临沭――蛟龙盆地,南北均属隆起区,区内构造作用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普遍;是地质历史发展中期相对活跃地区,构造以断裂和褶皱并存。其中断裂构造规模较大表现明显,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北西、近东西向断裂区内亦有所表现。北东向断裂以石门――朱仓和羽山――古龙断裂为代表,兹重点予以叙述。
1、石门――朱仓断裂在县内属陈疃――朱仓断裂的一部分,该断裂规模较大,纵贯全区,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由于第四系覆盖,断层线时断时现。平面上呈舒缓波状,显压扭性。总体走向35°左右,倾向北西,局部有偏转变为北东,倾角58°~60°,破碎带宽窄不一。宽者达300米,窄者15~20米。
2、羽山――古龙断裂规模较大,向北经莒南坪上,到诸城的瓦店,在区内由县境东部边缘通过。呈北东――南西展布。总体走向30°,倾向北西,倾角80°左右。断层线沿走向呈舒缓波状,显压扭性。断裂带宽度较大,最宽处350米,最窄仅几米,一般在50~100米。
此外,尚有新东西向构造体系,形成时间较晚,一般规模不大,较大者为临沭,蛟龙盆地的北界断层,庙前――大官庄断裂。
二、沂沭断裂带规模宏大,由县境西部通过,北起大闰庄沭河中,迹经云白常、白旄西、宅子、曹庄子、朱果、月庄、西沈马、陈官庄西、小岱至西新庄西出境入江苏,纵贯临沭县全境,长约40千米。总体走向北北东15°~25°,倾向南东东,倾角60°~80°不等。
力学性质复杂,具多期多次活动之持征。控制和影响着县境地质构造。由于受后期构造变动的影响,沂沭断裂带在临沭县境内因被第四系覆盖,露头较差,仅在曹庄一带断裂带内出露较好,宽度达10余千米,带内岩层产状紊乱,挤压强烈,构造现象十分复杂,小断层、小皱屡见不鲜。
此外,曹庄至南古北北东走向的逆掩断层,岌山至曹庄的横向断层呈张性破碎,左旋。两断层互相交叉错断。
地形地貌
临沭县属于剥蚀缓坡丘陵区。地势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呈扇形倾斜状态。境内地貌以缓坡丘陵为主,大致分为低山、丘陵、平原3种类型。
临沭县境内低山多分布于东北部,全县44座山头,
苍山、马山、冠山、玉山、盛水山、大山和寨山等30多座坐落于东北部;羽山、磨山横亘在东南部与江苏省东海县交界处;岌山和中华山位于西部沭河两岸。全县山地面积39.5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3.82%,海拨高度均在400米以下,山峰坡度多数大于15度。
临沭县平原地多分布于沭河两岸,少量分布于山间谷地,均为冲积、洪积平原,而积24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3.36%,海拔高度均在50~60米之间,坡度小于3度,坡降为干分之一。
临沭县丘陵多分布于低山、平原之间,面积755.94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2.82%。多为剥蚀缓丘。脉络不明显,坡度在3至15度之间,海拔高度在60米以上。东部芦庄、蛟龙、朱仓至唐岭一带丘陵,地势起伏不大,海拔高度在80米左右,亦称临沭台地。
临沭县内最高处为苍山,海拔高度为394.7米,最低处在新沭河下游,海拔高度22米。
气候
临沭县境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际差异不大。春季温暖,干旱多风;夏季湿热,南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雨雪稀少。全县在气候上无多大差异,但雨量分布和霜日差别明显。由于受亚洲中高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冬夏季风的显著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年平均日照2558.3小时。平均相对湿度为70%。
土壤
临沭县土壤共有4个土类,11个亚类,14个土属。其中,棕壤土类985034亩,褐土土类55138亩,潮土土类107748亩,砂姜黑土土类99535亩。临沭县土壤分布规律,一是具有垂直分布的规律。就棕壤而言,丘陵的中上部发育为棕壤性土,中下部发育为棕壤或白浆化棕壤,岭前倾斜平地低洼处发育为潮棕壤。褐土的分布同于棕壤。二是从水平分布看,龙窝灌渠总干至石门镇分沂入沭水道以东为丘陵棕壤区,以西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镶嵌分布区。白旄乡西南部,岌山岭周围,由于岩层复杂均出现小片褐土。这说明土壤由东向西逐步向褐土地带过渡。又由于沭河贯穿其中,两岸形成了冲积母质上发育的潮土。
植被
临沭县自然植被由于长期的耕作活动,早已被破坏,现有的主要为次生性植被。可分为:
一、常绿针叶林有赤松、黑松和侧柏等。
二、落叶阔叶林有苦楝、柳、毛白杨、国槐、刺槐、杏、桃、榆、臭椿、梨、板栗、麻栎、桑、银杏和红叶树等。
三、落叶灌木丛有红柳、白柳、白蜡、棉槐、黄荆、酸枣等。
四、草丛有野古草、白羊草、黄背草、山红草、牛毛毡、狗尾草、羊胡子草和黄蒿等。
五、沼泽植物有水蓼、泽泻、长辫慈茹、芦苇和香蒲等。
六、沙生植物有筛草、白茅、节节草和香附等。
七、水生植物有黑藻、浮萍和菱等。此外,还有水杉、葛藤、泡桐、淡竹以及苔、藓和蕨类等植物。
全县植被分布状况受着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沭河冲积平原,生长的乔木有杨、柳、榆、侧柏、刺槐、臭椿、苦楝、梨、桃和板栗等;灌木有黄荆、酸枣等;草本植物有茅草、黄背草、蒺藜、黄蒿和白羊草等。近沭河两岸有沙生植物,如香附、节节草等。东部低山丘陵,上部乔木以赤松、麻栎为主,其次是刺槐和黑松;灌木常见的有木兰、胡枝子、黄荆、酸枣等;草本植物有山红草、铁扫帚、黄背草和白羊草等。中下部有杨、柳、刺槐及禾本科杂草。
自然灾害
地震
由于临沭县在沂沭断裂带上,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控制着临沭县地震活动。据地震资料表明,临沂地区现代地震活动的特点是频度低、能量小。自1668年郯城8.5级地震之后,临沂地区的地震活动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1985年由国家地震局和山东省科委协作,组织力量经过3年的探索,摸清了1.2万年来临沂地区发生3次8级左右强震的规律,平均复发间隔约3500年,未来百年内这个地区不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并重新评定临沂地区地震区划烈度由过去划定的10度降为8度,临沭县由9度降为8度以下。
旱灾
临沭一带自隋朝至1948年,仅见于记载的大旱达161次。灾情之重,常“千里如焚”,“麦禾无收”。
洪涝
临沭一带自公元前711年至1948年,共发生较大的水灾444次。清末至民国年间,政荒河颓,水涝灾害近每年一次。建国后,涝灾平均3年一遇,多发生在7、8月间,均由暴雨引起,西部沭河沿岸重于东部丘陵地区。
风灾
临沭县风灾多由寒潮南下、冷空气侵袭、台风影响以及地方性强雷阵雨引起,四季均有出现,夏秋尤重,并伴有暴雨、冰雹、雨淞等其它灾害性天气。多为偏北风。灾情山阴重于山阳,河、峪两岸重于其它
雹灾
临沭县雹灾平均三年两遇,一般出现在3至9月,多出现于6月前后,一日中多出现于午后。多为西北至东南或西南至东北走向。冰雹直径5至30毫米,罕见的达150至200毫米。持续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积雹深度可达15厘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临沭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重晶石、金刚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红石、云母、陶土、粘土页岩、优质矿泉水等20余种,其中金红石、陶土、粘土页岩储量十分丰富,质量好,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闻名全国的“
常林钻石”(158.7860克拉,出土时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临沭县曹庄镇常林村,享有“钻石之乡”的美誉。
土地资源
2022年,临沭县土地总面积10.10万公顷,其中耕地6.58万公顷,林地2.43万公顷。丘陵、山地盛产花生、地瓜,又是林、果、茶、烟的主要产区;沭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得水之利,是小麦、玉米、蔬菜、杞柳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
临沭县主要的动物类资源100余种;植物资源,主要的乔、灌木类分属于39科、220余种;其他草本类、水生生物亦有数百种。
水资源
临沭县地表水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丰水年年径流量为4.55亿立方米,平水年年径流量为2.78亿立方米,偏枯年年径流量为1.76亿立方米,特枯年年径流量为0.8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全年平均为0.97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亿立方米,平水年为0.95亿立方米,偏枯年为0.71亿立方米,特枯年为0.60亿立方米。
临沭县过境客水量,沭河年平均为12.11亿立方米,分沂入沭为1.64亿立方米,自黄白沟流入0.34亿立方米,自龙窝拦河坝引入1.1亿立方米,总计15.24亿立方米。其中汛期13.02亿立方米,占过境水量的85.4%。
临沭县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储量为1.91亿立方米。其中静储量为1.4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51亿立方米;丰水年总储量为2.0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0.63亿立方米;平水年总储量为1.8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45亿立方米;偏枯年总储量为1.8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37亿立方米;特枯年总储量为1.6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26亿立方米。
政治
人口
2023年,临沭县户籍人口68.28万人。常住人口56.8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6万人,农村人口22.25万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临沭县实现生产总值24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6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8.5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同比增长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2.6:35.5:51.9。
2023年,临沭县生产总值为2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1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2.3:35.3:52.4。
财政
2023年,临沭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亿元、增长9%,其中税收收入16.5亿元、增长15.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4亿元,增长1.4%,其中农林水、卫生健康、教育分别支出7.2亿元、4.4亿元、12.3亿元,分别增长10%、0.5%、0.5%。
就业
2023年,临沭县新增城镇就业6509人。全年共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635人,其中创业培训120人。
居民生活
2023年,临沭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4元,增长6.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8475元、19873元,分别增长6%、8.5%。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559元,增长8%。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22401元,增长6.9%;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12572元,增长10.6%。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3.7亿元,增长5%。其中,农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3.7%;林业总产值8.8亿元,增长9.6%;牧业总产值25.6亿元,增长6.3%;渔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2亿元,增长6.2%。
全县粮食总产量32.6万吨,增长3.2%,花生总产量15.9万吨,增长1.5%,水果总产量4.9万吨、增长0.9%,蔬菜总产量17.6万吨、增长2.9%,烤烟产量472吨、增长20.6%。
全县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年末生猪存栏19.4万头、下降28.7%,家禽存栏961.4万只、增长3.9%。全年生猪出栏41.5万头、下降1.9%,家禽出栏3867.5万只、增长21.5%。肉类总产量9.1万吨、增长8.1%,禽蛋产量2.8万吨、增长1.3%,奶类产量1.4万吨、下降7.7%。
全县渔业产品总产量5278吨,增长3.1%。
第二产业
2023年,临沭县2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6.9%。分产业看,24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产值保持正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化肥化工、设备制造分别完成产值88.9亿元、142.5亿元、22.2亿元,分别增长12.2%、2.5%、3.6%。分企业看,97家产值过亿元企业产值增长11.4%。
2023年,临沭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5.4%;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96家。
2023年,临沭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6亿元、增长12.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7万平方米、建筑竣工面积42.8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市场、外经外贸
2023年,临沭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亿元,增长13.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116家,实现销售额300.2亿元,增长8.5%;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单位17家,实现营业额1.3亿元,增长24.3%。
2023年,临沭县完成进出口总额58.7亿元,增长4.3%;完成出口42.8亿元,下降3%;完成进口15.9亿元,增长30.5%;实际到位外资5127万美元。
金融、保险
截至2023年末,临沭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9.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其中住户存款360.3亿元,比年初增长12.8%;人民币贷款余额445.3亿元,比年初增长17.4%,其中居民贷款213.9亿元,比年初增长9.8%。
2023年,临沭县保费收入10.4亿元、增长4.1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6亿元,增长7.6%;人身险保费收入6.8亿元、增长2.3%。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4.3亿元,增长14.2 %,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2.5亿元、增长10.9 %,人身险业务赔付1.8亿元、增长19.6%。
旅游业
2023年,临沭县蛟龙航空主题乐园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末2A级旅游区1家、3A级旅游区4家、4A级旅游区1家。
交通运输
临沭县境内有327国道、225省道、
长深高速、临岚高速、沂沭铁路。
截至2021年末,临沭县公路通车里程1948.05千米,其中,农村通硬化路里程1877.99千米,国道及省道通车里程70.063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临沭县引进优秀毕业生17名,招聘教师188名,安置公费师范生24人,选调农村教师270人。全年承办市级以上赛事14次;举办县级赛事活动42次,镇街赛事活动56次,社区(村级)赛事活动310次。
科学技术
2023年,临沭县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山东省金桥奖3项。全县累计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60家。全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7%,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32.1%。全社会研究与实验费用9.1亿元,占GDP的3.7%。
2023年,临沭县有山东知名品牌产品4个,山东优质品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0件。
文化事业
2023年,临沭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均为国家一级馆。县图书馆馆藏图书44.58万册,中外报纸期刊60余种。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7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19项,县级126项。无线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99%。
体育事业
2023年,临沭县有体育类社会组织20个,27个健身指导站。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475名,其中国家级14名。
医疗卫生
2023年,
临沭县中医医院入选国家“第一批基层西学中能力建设工程带教基地”。全县共有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重点专科21个,市级中医药特色专科13处。
社会保障
2023年,临沭县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1万人、5.0万人、5.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4万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6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7.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50.1万人。全县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支出88494.2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临沭”作为县级政区名称,最早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临沂县析置为兰山、临沭、昌乐三县;武德六年(623年),省兰山、临沭、昌乐,并入临沂县。”
民国29年(1940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进支队和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解放了郯城县东北部地区南古庄一带,随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第一办事处;7月,郯东北第一办事处改称苍马办事处;民国30年(1941年)8月,苍马办事处改为临沭县抗日民主政府。考其建县所以取名“临沭”,一因其辖区地跨沭河两岸;二因历史上此地置县曾取名“临沭”。临沭县所辖政区由郯城、临沂两县析出的各一部分组成。
文物
北沟头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山街道北沟头村,属龙山文化到商周秦汉时代为期较长的一处古文化遗址,面积40余万平方米。北沟头遗址先后出土了石斧、石凿、穿孔石铲、石纺锤、石箭头、白陶鬶、灰陶鼎、黑陶壶、高柄镂孔蛋壳黑陶杯等重要文物。
郭家山遗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郭家村西南500米处,属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一处古文化遗址。郭家山遗址采集到的标本有石刀、石铲、石镰、石锛、石斧、纺轮、骨针、陶器口沿、陶片、鼎片、鬲足、豆盘、鹿角、兽骨等。
东盘遗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玉山镇东盘村西北500米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东盘遗址文化层厚2米以上,存有大量陶片,有白陶鬶足、褐陶鬶足、黑灰陶片等。遗址附近曾出土过东汉铜熨头1个,汉罐数个。
荞麦涧遗址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门镇荞麦涧村东,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荞麦涧遗址文化层厚约3.5米,出土遗物有鼎足、鬲足、残陶器、陶器口沿、石箭镞、半月形双孔玉镰。
糜家村遗址是临沂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云镇糜家村东。糜家村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2米,采集遗物有陶片、鼎足、鬲足、黑陶壶等。
寨子遗址是临沭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沭街道寨子村西50米处,属大汶口文化到周汉时代的遗址。寨子遗址出土采集的遗物有背壶、褐、灰、黑陶壶以及甗、鬶足、盘、陶沿口、残器盖、纺轮等。
贺城遗址
贺城遗址是临沭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山街道徐贺城村沭河大堤之内。相传春秋战国时有贺王在此封地建城。贺城遗址文化堆积层厚约3米,出土陶罐残片、口沿、汉砖、汉瓦、铁器等遗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沭柳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临沭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
宗教
唐代以前,柳庄村西侧沙滩建有柳毅庙(初称“龙神堂”),佛教的传入当在此时。
道教传入临沭,约在南宋孝宗年间。
约在明代初年,燕王朱棣扫北前后,少数回族穆斯林即从外地迁居临沭地方,从此,临沭便有了伊斯兰敦活动。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刘疃河北村村民李文端,因家境贫寒,为维持生计,经徐宝光介绍,在临沂张庄教堂领洗入教,天主教由此传入临沭。
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于允忠牧师、王锡恩长老和滕县华北神学院学生郑公桓、金荣勋等4人组成的布道团,受临沂教会的派遣,到大哨(时属郯城县)搭起大栅进行传教,活动半个月,发展教徒7人。
方言
临沭方言属北方官话。
其特点,一是方言语音有尖音、团音之分;二是与普通话比较,基本相同,略有差异。语音方面,声母比普通话多。声调的数目与普通话相同,但调值则完全不同。基本韵母个数相同,但大都可儿化。词汇方面的特点较为突出。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三是从内部差异上看,汉民话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方面差异较少。
以语音区分,县境内可明显地分为3个方言小区:(一)以县城临沭镇为中心的方言小区,人口数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该区方言称“临沭话”。(二)朱仓、唐岭、蛟龙3个乡镇及东盘、芦庄等乡的部分区域,该区语音无r声母,称“东北乡话”。(三)古龙岗乡一带,方言语音无儿化韵,大部分字音的发音部位靠后,称“东南乡话”。汉民话与回民话相比较,语音方面无甚差异,词汇方面差异较大,但有差异的词的数量不多。
风景名胜
苍马山·冠山旅游区
苍马山·冠山旅游区位于县城东北3千米处,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苍马山·冠山旅游区主要由苍马山分区、冠山分区两部分组成。
沭河古道景区
沭河古道景区位于临沭县西南部,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沭河古道景区是集亲子出游、自然观光、拓展培训、研学教育、餐饮会议、休闲民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位于苍马山脚下,包括滨海革命纪念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地纪念园、滨南红色文化纪念园、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夹古关风景旅游区等。
钟华山景区
钟华山景区位于青云镇,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钟华山景区主要有放生池、福寿合壁、老子亭、转运亭、奎星阁、奶奶庙等景点。
玉圣园景区
玉圣园景区位于蛟龙镇东盘村的莲花湾畔,是国家AA级旅游区。玉圣园景区主要由普度桥、观音殿、沂阳书院、致远亭等建筑物组成。
地方特产
常林钻石
石羊岭、金鸡岭一带产金刚石,主要为零星分散的砂矿。
临沭县种植加工柳条有600多年的历史,现有柳编工艺20多个系列上万个花色品种。
著名人物
王椽,清代官吏王椽(1747—1815),1770年中举,1781年后,任山东成武、博兴和沾化县教谕;58岁时考中三榜第61名进士,分发湖州补用,后利用时间用于著书立说,钻研理学经文,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并译注了《圣经全文》《四书文稿间斋》《砚亭诗文集》等作品;1814年,赴京山县担任知县,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百姓拥戴。
杨汉文,男,汉族,1928年生。1990年7月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是第六、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5月至1985年8月任成都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委员,1985年8月至1987年2月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87年2月至1990年6月任济南军区空军副政委。
靖志远,男,汉族,1944年12月出生,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威炮兵学校、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员,上将军衔。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