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津江战斗中,116师仅11分钟即突破敌军的江岸防线,胜利完成了突破任务。随即向敌纵深推进100多公里,突破临津江后,志愿军迅猛追击攻占汉城,粉碎了敌人整军再战以逸待劳的企图。临津江战斗是志愿军把战线从鸭绿江推进到三八线的关键一役。
地理位置
战斗背景
经过第一、二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遭到沉重打击被迫退至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企图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实施防御,休养生息,以利再战。而刚刚取得重大胜利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经过两次战役,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几万人,急需休整、补充。美军每天出动近千架次飞机对三八线以北的志愿军供应线轮番轰炸,大部车辆被炸,粮、弹、被服靠夜间突击抢运。不能按时供应。战场情况也发生变化,敌人已由进攻转入防御。志愿军的战略战术也必须转变。要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攻坚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部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公里停止进行休整,让敌人先占领三八线。准备明春再战,歼灭敌人的主力。
彭德怀把对形势的以上估计及志愿军下步行动的意见,于12月8日电告毛泽东。就在这个时候,以印度为代表13个国家向中国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得到印度等13国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总理周恩来针对这个提案明确指出:“美军既已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周恩来的意思很明确,中国军队绝不会宣布不会越过三八线。
12月13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回电中通报了有关朝鲜战争的国际形势,并明确指出“要越过三八线”。毛泽东的电文大意如下:(一)英美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带来很大的不利。
(二)此次南进,希望在开城南北地区,即离汉城不远的地区,寻歼几部敌人。然后看情况,如果放入以很大的力量固守汉城,则我军主力可以退至开城一线及其以北地区休整,准备攻击汉城的条件,而以几个师迫近汉江中游北岸活动,支援人民军越过汉江歼灭伪军。如果敌人放弃汉城,则我西线六个军在平红汉城间休整一时期,再继续战斗。
彭德怀收到毛泽东的回电后,立即召集志司其它首长紧急讨论。从军事上讲,志愿军入朝才一个多月。已连续打了两个战役,西线6个军已相当疲劳;东线第9兵团人员、弹药、粮食得不到及时补充。况且,第二次战役后期敌人虽然逃得快,但实际上有生力量的损失并不大,其主力大都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敌人的大踏步撤退,并不完全意味着最后彻底的失败,从战争常识上看,美军的撤退一是因为他们在三八线以北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美军需要补充,需要迅速脱离接触,依托三八线以南的阵地进行整顿。所以敌人之所以撤退得很快,其中有抢占既设阵地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去进攻,绝对有诸多的不利。但是,从政治上讲,志愿军停止在三八线以北,正合美、英的意图,他们正想利用三八线阻止我军前进.以利其下一步行动。
从军事上考虑马上打不好,从政治上考虑马上打好,二者距离很大。政治决定军事,经过反复研究,彭德怀决定发起第三次战役,打过三八线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三次战役确实是一次冒险,志愿军只有这一次机会:如果战役进程迟滞或者有较大反复,消耗了仅有的物资储备后,在从临津江向北的平原地带无险可守,志愿军反倒可能会因为粮弹不继无法抗击敌人的反攻,战局也有可能发生逆转。因此,赢得这一战的关键,就是部队要等迅速克服临津江等天险,快速插入敌军纵深,不给对手组织反击的机会。
具体战斗方案
临津江一线敌军部署 按照志司的战役计划,志愿军西线攻势的主要战役目标是临津江以南的韩国首都汉城。临津江是汉江的支流,位于汉城以北75公里处,其中游横亘在三八线上,这段江面正是志愿军第三次战役所要突破的地段。临津江南岸均为天然峭壁,高约7-10米,不便攀登。江面宽100-150米不等,深约1-2米,土井渡河点已结冰,冰层厚约10-15厘米,但已被敌炮火打破。此时韩军第1师,指挥着上万名劳工队,正凭借临津江天然屏障,拼命加固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就已初具规模的防御阵地。
敌军部署
到12月下旬,该师已经在临津江南岸形成了纵深约9公里的3道防御阵地,除沿江陡崖有一道连续堑壕外,各高地均构筑有堑壕、土木火力发射点,构成环形支撑点式防御。阵地前沿均有2-3道铁丝网,守备要点均筑有明暗地堡,纵深有交通壕和隐蔽部,以轻重机枪、无后座力炮、火箭筒构成直射、侧射的绵密火网,昼夜以炮火封锁江面,破坏江面冰层。
在临津江南北两岸,韩国军队还设有大片雷区,混合布设各种地雷,每日上午以排、连小分队渡江向我阵地前沿实施战斗侦察,黄昏前后才撤回江南。按照李奇微的回忆,当时他已经预感到中朝军队会在12月下旬发动一次新的攻势,因此美军航空兵也每日出动,轮番侦察、轰炸、扫射江北前沿和纵深较大的村镇、交通枢纽、桥梁、制高点,尤其对高浪浦里以北高地进行了严密的封锁。为了防止志愿军夜间展开,美军和韩国军队在每日18时以后,交替使用照明弹、照明雷、夜航机和探照灯,对临津江以北浅近纵深实施监视。时值寒冬,气温通常在零下20-25度,积雪厚约20-40厘米,冻土层60-80厘米,对修筑道路、工事和物资运输、隐蔽伪装都带来一定困难,敌前强渡的难度可想而知。
驻守临津江南岸的敌守备部队为韩国第1步兵师。作为韩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第1师虽经第一、第二次战役打击(损失以第12团为最大),士气较低落,但其兵员装备在11月中旬在汉城都已基本补齐(兵员恢复到了8000人左右),且依托临津江畔坚固的防御工事,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视。
该师1950年6月战争爆发时即在临津江一带驻守,并且在初期的防御作战中有过一定表现。在随后的战斗中,该师因1950年10月19日率先进入平壤更加声名卓著。这样一支部队,再加上临津江天险,因此韩国1950年12月的报纸上,连篇累牍夸耀了临津江的防御是“铜墙铁壁”、“不可逾越”。而极力想扳回自己声望的麦克阿瑟,则又一次大言:“这是关系到我们生命的重要战线”、“决不后退一步”!
不但“联合国军”对该师能有效迟滞志愿军下一步行动寄予希望,当时无可奈何的韩国政府也只能指望第1步兵师能依托天险,挫败志愿军的攻势、保住汉城。事实上,此时韩国方面的政局与“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的名言恰恰相反,韩国政府的政治存在只能依附于美军的军事行动。为此,在进驻临津江防线前,不希望再次逃离汉城的总统李承晚,亲自主持了表彰大会,为第1步兵师壮行。
临津江沿岸敌人的基本阵地内,均为中等起伏地,便于运动,但积城两侧的147.7高地、182.0高地能控制经积城通往马智里之公路及周围小高地,不便于接近和迂回包围。于义洞两侧,山高坡陡,绵亘横贯于麻(田里)汶(山)公路以南,山北有1500-2000米开阔地。
而临津江北岸地势平坦,距江岸2000-2500米以北是连绵不绝的丘陵地带,有数条自然沟,深约1.5-2.7米,稍加改造即可作为冲击出发阵地。纵深地势较高,田屯东北侧高地、芦谷里西侧高地、196.5高地均能俯瞰敌基本阵地,且有部分松林,便于兵力和物资器材的隐蔽配置。
敌军的防御地域内,由积城经马智里至汶山有一条二级公路;由马智里经于义洞、法院里至高阳有一条三级公路;由斗只里经检祥、馆洞、粟浦里至三河里有二条横贯公路;乡村路较多,均可通行汽车,敌兵力机动、物资运输均较方便。志愿军39军第116师待机地域内,由青廷里经基谷里、贵存里至朔宁有纵向公路一条;由青廷里经小斗日、松岘至麻田里,由基谷里经高旺里、鸡鸣里至涟川有横贯公路两条。此外,纵横的乡村路较多,便于部队机动和物资运输。作战季节正值严冬,气温通常在零下20-25度,积雪厚约20-40厘米,冻土层60-80厘米,对修筑道路、工事和物资运输、隐蔽伪装都带来一定困难。
志愿军细致的战前准备 客观的说,此时的116师经过连续行军作战,实力较颠峰状态有所削弱:全师平均减员28%。
战前准备
军、第四十军在彭德怀的命令下,不顾一切困难,不畏一切风险,不惜一切代价,向南勇猛前进,力图最大限度地歼灭溃逃中的敌人。
在通往朝鲜南方的各条公路上,拥挤着向南狂逃的联合区军的车辆。而在通往朝鲜南方的所有山间小路上,步行的中国士兵以惊人的速度在前进。不断有联合国军队再次落人被歼灭境地的消息。“联合国军”的车轮竟不如中国士兵的脚步快,这令全世界颇感惊讶。
日本军事史学家认为,“中国士兵创造了战史上罕见的纪录”,这是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出的“七个不和思议”中的一个。
所谓“七个不可思议”是:一、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的目的、动机和规模;二、中国军队是如何侦察的;三、中国军队的伪装、土木作业的能力;四、原始的后勤系统是如何装备和供应部队的;五、中国军队卓越的夜间战斗的本领;六、视死如归的人海战术;七、中国军队在没有机械运输的情况下的机动、追击的速度。
1月6日,鉴于116师在此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志司、志政发出通报表扬:“我39军116师此次战役前克服各种困难,做好充分的攻击准备工作,严密地组织对敌阵地侦察,故攻击顺利,仅10分钟即将敌防线突破,使该军后续部队顺利投入战斗。该师在突破敌阵地后,迅猛地向放纵深攻击,击破敌人的抵抗,并于4日16时进占汉城,迅速地占领了汉江南岸滩头阵地,并及时地报告了敌情及汉江情况。这种认真负责、英勇果敢的积极的战斗作风,值得全军学习。持通令表扬。”
1951年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在朝鲜君子里志愿军总部矿洞里举行。116师副师长张峰(因汪洋要参加东北军区诸兵种集训)汇报了本师突破临津江战斗经验。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金日成首相以及其他志愿军高级首长的一致好评。
1955年秋在全军的最高军事学府──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的将校级的学员正在学习和研究典型战例,学员有39军的师.团领导干部。在讨论116师突破叁八线、强渡临津江的模范战例时,对突破口的选择问题,争论得非常热烈,摆出了各种不同意见。院长刘伯承元帅听取了讨论情况,作了精辟的分析。最后他说:“39军这个突破口选得好选得正确。应该打个满分嘛!”后来,总参谋部和军事学院出版了《第116师高浪浦里东南地区进攻战斗总结》,作为师进攻的典型战例供院校和部队学习研究。
1、116师伤亡人数:参战9840人、伤590人、亡122人、伤亡合计712人、战斗减员率7.24%
2、116师战绩统计:毙伤美军15人、韩国军队793人、俘虏美军5人、韩国军队236人
缴获机关炮5门、无后座力炮7门、81毫米迫击炮8门、106.7毫米化学迫击炮6门、57毫米防坦克炮6门、60毫米迫击炮9门
缴获卡宾枪19支、自动步枪242支、轻机枪19挺、重机枪9挺、缴获火箭筒13具、汽车4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