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浙江翼龙,类似现代大型
水禽。其宽大的翼面适于利用湖面风翱翔盘旋,捕捉鱼类等水生动物,以无齿的尖长喙啄食吞咽。它发育的胸骨龙骨突和肱骨三角嵴显示其附有发达的飞行肌,有相当的扑翼飞行技能。它还很可能具有凫水能力。
1986年4月浙江省
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青年农民徐成法,在村后山采石场上白垩统塘上组沉凝灰岩中,发现一较完整的翼龙骨架化石,即致信
浙江自然博物馆,引起有关方面重视。同年他又陆续采得3个完整程度不一的翼龙骨架化石及零散残骸化石。此后当地农民又采得一完整翼龙头骨化石。1990年
浙江自然博物馆蔡正全、魏丰展开了研究,确定为一种大型翼龙
新属新种。
特征:翼展达5m以上。头骨低而长,前颌上部至后顶端浑圆。鼻孔和眶前孔合成一卵形大孔,约占头骨全长1/2。喙细长尖锐,无牙齿。颈长,由7个细长颈椎组成。6个背椎形成联合背椎。荐椎愈合,尾极短。胸骨薄,具龙骨突。6组“人”字形腹肋。前肢强壮,肱骨粗短,三角嵴发育。翼掌骨长于尺、桡骨。股骨细长,几乎为肱骨的1.5倍。